HPA: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一張照片看起來平淡無奇,但經過裁切後卻別具美感。經常在拍攝時,由於鏡頭焦段、實際距離的關係,我們只能從遠處捕捉一些景物,再通過裁切來重新構圖。不過,對於照片的裁切,每個人看法有所不同。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裁切對攝影構圖的利弊吧!
⊙ 你裁切過照片嗎?
按照一般的思維,構圖應該是按下快門前的事兒,而且這是攝影的基本功。如果總是抱著後期裁切再來培養構圖的能力,從而也就忽略了按快門前構圖能力的培養,這樣是不可取的。
但裁切照片是萬惡嗎?也不能一概而論。應該說,裁切不應該是構圖的主力,但可以給拍攝前的構圖提供更多的參考。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拍攝的作品本身構圖並不差,但經過裁切卻能變得更好,尤其在對於器材或拍攝現場有所限制的條件下更是如此。
⊙ 彌補無法特寫的缺憾
拍照常會遇到一些遠攝或近拍的需求,例如在樹上看到漂亮的鳥兒或花叢間採集花蜜的蜜蜂,好想給它們來個漂亮的特寫,但卻沒有焦段適當的望遠鏡頭或微距鏡頭達成心中理想的構圖和畫面。這時,若沒有印刷需求的尺寸限制,則可先以現有的鏡頭捕捉適當的畫面,再透過一定程度的裁切來實現本來的拍攝想法。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拍攝時就要特別注意對焦的準確性,並講求相機的解像力。對焦時可有目的性地選擇對焦點,保證對焦的成功率,拍攝過後可透過放大查看,主要檢查被攝體是否拍得清晰銳利,以保證裁切畫面中的拍攝主體依然是清晰銳利的。
⊙ 增添故事性或美感
數位攝影的便利點之一在於數位後制,似乎為每個拍攝下來的畫面創造了更多可能。也許在握著相機時,覺得構圖很滿意,但後來整理檔案時又意外發現如果能裁得更近些效果更好。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構圖能帶出不一樣的視覺感,光是直幅橫幅就有一定的差別了,不是嗎?
⊙ 彌補先前的構圖缺陷
攝影過程中,難免會有意外插曲,有時拍攝可能會沒注意到邊角多了某個黑影,或是水平線還是不小心有點歪之類,這時候還是能透過旋轉和裁切來補救。不錯,數位後制似乎給了攝影者比較多的補救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能心存僥倖,還是要在下次拿著相機的時候,更加注意拍攝畫面中的一切,要求自己不要再依賴那些補救的花招了,能一次做好的事就一次做好吧!
⊙ 某種意義上的構圖練習
儘管大家都知道構圖能力主要是透過多拍多思考來提升,但不得不承認,在裁切照片的過程中,也是另一種構圖的練習。這麼說吧,在拍攝時就要講究構圖,在此前提下可再嘗試其他裁切方式,做出不一樣的效果。
來源|HPA綜合 編輯|小D
感謝「Scott」的推薦
===============
喜歡的話就點贊並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