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一個37年的夢——我的第一臺Nikon F3

2021-02-23 菲林有毒

我記得尼康F3在1980年首次面世時價格昂貴。當時,帶有50mm鏡頭的新型尼康F3售價約為1,175美元,相當於今天的3500美元左右。我不記得F3在土澳這裡的售價是多少了,但我想也不會便宜,因為澳洲為了保護本土企業,都會對進口商品增加各種稅。

而就在發布後的第二年,我迷上了F3...我身邊的職業攝影師幾乎人手一臺F3。

而就在37年之後,2018年9月,我有機會獨自在東京呆幾天,就只是拍拍照,品嘗當地美食。

我隨身帶了臺富士X100F數位相機和GS645S中畫幅膠片相機。

相信每個膠片相機愛好者都和我一樣,即使沒有任何買相機的打算,但到了東京還是想去逛逛中古相機店。

結果最後就這樣機緣巧合地圓了我37年前的夢:Nikon F3。雖然我花費了500美元,但我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全都洋溢在了臉上。

當我上手了F3,我才真正意識到為什麼它能成為職業攝影師們的首選。

當年我是Pentax用戶,我的Pentax Super A很輕巧,但F3相比來說也並不算沉重,它給我帶來的那種壓手感,讓我感覺這臺相機非常堅固可靠,似乎沒有它應付不了的問題。

F3機身上每一個按鈕、撥杆的設計都堪稱經典。其中還有一些細節如雙重曝光杆等功能,彰顯了其專業地位。

我唯一兩點比較介意的地方是:

1.鏡頭拆卸是向左旋轉的。我之前擁有的每臺相機都是向右旋轉。 我用了F3四個月都還沒有完全習慣過來。

2.機身沒有自帶熱靴,需要在回片杆上加裝一個熱靴附件。不過1/60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也蠻雞肋的,最後發現自己也不會經常在膠片機上使用閃光燈。

上面兩個「缺點」其實遠不會影響我對F3的喜愛。

Nick Orloff, Kodak Portra 160

Nick Orloff, Kodak Portra 160

Nick Orloff, Kodak Portra 160

工業設計大師Giugiaro為Nikon F3設計的外觀,放在今天看來依然非常好看

多年後能擁有自己曾經最渴望的相機,就像是泡到了中學時暗戀的校花一樣令人激動。

我帶著F3在東京漫步,享受著它。我穿梭在東京的街頭,在我的腦海中看到一個圖像,然後等待它到來,我用手指撥動膠捲過片,像一隻餓狼等著獵物出現。

Nick Orloff, Kodak Tri-X 400

和F3一同搭配購買的鏡頭有28mm、35mm、50mm和85mm四支鏡頭。儘管這些鏡頭都上年紀了,但是光學表現卻都依然很棒。把它們用在數碼機身也能繼續發光發熱。

當我在影棚裡要拍攝「嚴肅」的商片時,我還是會使用我的工作機佳能5D IV。有時會有些客戶提出要求喜歡膠片的風格,這時我會使用GS645S為其拍攝人像。當然我也有哈蘇503CW可以選擇。但平時業餘散心的時候,我還是最喜歡帶上我的F3,它可以把我喜歡的靜物快速捕捉下來。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最近幾個周末以來,每次出街我都是翻F3的牌子,無論是和影友們面基交流,還是為家人拍照。包括我前不久有四個星期的時間在印度,泰國,香港和日本旅行,也都選擇F3隨身。

我很慶幸37年之後才擁有它。我想如果我81的時候就有實力買下一臺F3,我可能使用幾年然後就升級到F4,然後再升級到F5...這和我今天擁有F3的感受肯定會完全不同。

玩中古相機就像騎中古的鋼架自行車一樣,它可能並沒有現代的高模碳纖維車那麼輕盈那麼迅速,但它帶給你那種優雅從容的樂趣是這些「後浪」給不了的。



原文:《CAMERA REVIEW: SATISFYING A 37 YEAR DREAM… MY FIRST NIKON F3》——Nick Orloff

翻譯:Mr.Burn

編輯:Mr.Burn

相關焦點

  • 37年修復10萬臺膠片相機月入萬元,他被稱為攝影器材界的「華佗」
    1980年,剛剛參加工作的陳亞軍成為了照相館裡的一名學徒,並開始自己鑽研相機維修,這一研究就是37年。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KONICA C35 FD | 阿偉
    人們常說意外之外,情理之中,我的第一臺相機就走了這麼個橋段。
  • 我的第一臺膠片機-奧林巴斯35sp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本應該是奧林巴斯35DC,但是陰差陽錯成了35sp。
  • 多啦A夢驚現貴陽,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竹蜻蜓屬性:是最常被哆啦A夢使用的道具,在第一篇便已登場。只要把它放置在身體任何部位,就可依自己意思在天空中翱翔。內藏超小型電池,可時速八十公裡連續飛行八小時。若是間斷飛行,還可撐更久!對於貴陽人來說,上下班最鬧心的事,就是堵車。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佳能AE-1 | 破照相的
    其實我跟膠片的結緣說起來還挺偶然。記得那是一個秋日午後,在舅舅家出花生,歇息的時候在犁好的田裡面拾到了一段已經捲曲了的膠捲。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奧林巴斯om1 | 許衝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是傳說中的豆瓣四大神機之一的奧林巴斯om1。
  • 【鏡頭裡的摩託】簡約的狂,圓一個中年男子年輕的夢
    攝影師創作發想我人生的第二臺摩託車KTR,陪伴從學生時期的我到今天邁入中年男子的32歲,這臺車上有經歷了各種時期的模樣,從屁孩土炮改裝一直到今天的樣子,很多時候會有人和我說騎重機比較屌,但我心中始終無法割捨對
  • 我有一個電影夢|電影製作教程
    如果你夢想著拍一部微電影,這就是開啟你夢想大門的第一把鑰匙!進階教程之從頭製作一部電影:https://edu.xinpianchang.com/course/13這是非常非常專業的電影製作教程,在愛奇藝可以付費觀看,出於對版權以及原創者利益的保護,就不放相關視頻資源啦,但為了電影夢,小編已經為它上交了自己的小錢錢(心酸地捏緊縫滿補丁的錢包)。      學完這三部分,再勤加實踐,你一定能成為電影製作大神!
  • 我的第一臺膠片機,奧林巴斯om2
    其中,奧林巴斯om1是其中最小巧我認為最漂亮的一臺。本文的主角是他的同門兄弟奧林巴斯om2。奧林巴斯om2和奧林巴斯om1相比,om2採用的是電子快門,而om1採用的是全機械結構。這就意味著om1不用電池就可以工作,而om2工作時必須用電池。而且om1快門的機械結構會更加耐用,不易損壞。但om2具有a檔,也就是光圈優先模式,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 Nikon F3
    尼康F3(Nikon F3)是日本尼康照相機公司於1980年發布的第3代頂級型號35毫米膠捲單鏡反光照相機。
  • 奧特曼誕生的前一個月,在圓谷英二面前班門弄斧的夜晚
    接著他說我也想找機會試試這樣,因為米切爾的攝影機能再現人左右眼的視差,如果用米切爾就更能對對象集中攝影了。這句話實相寺當時並沒完全聽懂,因為他是電視臺出身的人,用的攝影機和膠捲種類都不在一個檔次上。給電視節目用的影視膠捲通常是16毫米規格,電影用的土豪膠捲則是35毫米規格為標準,詳細具體的定義概念是技術方面的事現在先不多說。
  • nikon f5,135膠片與時代的抗爭
    我從沒寫過測評,但nikon f5,值得我花點時間寫一寫,順便說一下這隻nikon最廉價的50/1.8D,也人稱人精。
  • 【攝影比賽】我的樂高夢part 2
    ▲010:小強——《我的夢》。每個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夢 都為著夢努力 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從小就有個英雄夢,幻想著哪一天能像個超級英雄一樣,在危難時站出來拯救地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個普通人。像時鐘上的指針,每天規律又枯燥地重複旋轉著。。。直到樂高進入了我的生活,我發現只要你敢想,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它成為了我的精神家園,同時也喚醒了我兒時的夢想!再平凡的我,也理應擁有屬於我的明天!
  • 世界上第一臺無反光鏡相機居然出自這家公司
    一般認為愛普生在2004年推出的RD-1是世界上第一臺無反光鏡數位相機,但這是一個謬誤。鮮為人知的是,在世界首款專業數碼單眼相機面世後不久,柯達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無反光鏡可換鏡頭數位相機DCS-200。
  • 賓得歷史上第一臺創下百萬銷售記錄的Pentax Spotmatic
    王琛影像博物館藏品1960年,賓得推出了全球第一臺擁有TTL測光單鏡反光相機——PENTAX Spotmatic,但由於研發原因
  • 這家公司發明了第一臺數位相機,卻最終被數位相機打敗
    發明第一臺數位相機的竟然是柯達吧而且還拍出了史上第一張數字照片!曾經紅極一時的柯達,進入21世紀後,不再是影像大佬們的唯一選擇。這個20世紀八九十年代攝影界當仁不讓的一哥,在輝煌百餘年之後轟然倒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 圓我攝影夢 尼康D7200開箱曬單
    大學時,室友的D7000讓我對攝影產生了興趣,雖然不是尼康家族中最頂級的型號,但性能和品質已經相當出色了。
  • 自媒體技術達人Tim為何選擇RED GEMINI作為第一臺RED攝影機?
    而這場革命從畫質這層意義上來說有些類似2008年RED發布第一臺數字攝影機後,從而導致影視行業從膠片時代過渡更替到數字時代!所以,RED GEMINI的到來並不突然也不必意外,因為它只是順勢而生,所以註定了它不平凡的強大!生而不同的強大使得RED GEMINI一夜之間成為各界大神們的追捧熱點,即便是自媒體領域也是如此。
  • 金婚|桃園村第一屆「相伴一生•金婚圓夢」婚紗攝影公益活動
    2018年8月31日桃園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迎來第一屆「相伴一生·金婚圓夢」婚紗攝影公益活動椿熙堂的小夥伴們新銳攝影志願者們為了這次活動早早來到現場精心布置,為這場浪漫的活動更添浪漫的氣氛新銳攝影的化妝師們為阿姨們畫上美美的妝容
  • 最後,我夢裡還有一個小西門
    還記得寫這篇文章是在2016年5月24日,我和魯曉學姐在傍晚的時候去了一趟小西門,拍了一些小西門的照片,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推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