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尼康F3在1980年首次面世時價格昂貴。當時,帶有50mm鏡頭的新型尼康F3售價約為1,175美元,相當於今天的3500美元左右。我不記得F3在土澳這裡的售價是多少了,但我想也不會便宜,因為澳洲為了保護本土企業,都會對進口商品增加各種稅。
而就在發布後的第二年,我迷上了F3...我身邊的職業攝影師幾乎人手一臺F3。
而就在37年之後,2018年9月,我有機會獨自在東京呆幾天,就只是拍拍照,品嘗當地美食。
我隨身帶了臺富士X100F數位相機和GS645S中畫幅膠片相機。
相信每個膠片相機愛好者都和我一樣,即使沒有任何買相機的打算,但到了東京還是想去逛逛中古相機店。
結果最後就這樣機緣巧合地圓了我37年前的夢:Nikon F3。雖然我花費了500美元,但我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全都洋溢在了臉上。
當我上手了F3,我才真正意識到為什麼它能成為職業攝影師們的首選。
當年我是Pentax用戶,我的Pentax Super A很輕巧,但F3相比來說也並不算沉重,它給我帶來的那種壓手感,讓我感覺這臺相機非常堅固可靠,似乎沒有它應付不了的問題。
F3機身上每一個按鈕、撥杆的設計都堪稱經典。其中還有一些細節如雙重曝光杆等功能,彰顯了其專業地位。
我唯一兩點比較介意的地方是:
1.鏡頭拆卸是向左旋轉的。我之前擁有的每臺相機都是向右旋轉。 我用了F3四個月都還沒有完全習慣過來。
2.機身沒有自帶熱靴,需要在回片杆上加裝一個熱靴附件。不過1/60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也蠻雞肋的,最後發現自己也不會經常在膠片機上使用閃光燈。
上面兩個「缺點」其實遠不會影響我對F3的喜愛。
Nick Orloff, Kodak Portra 160
Nick Orloff, Kodak Portra 160
Nick Orloff, Kodak Portra 160
工業設計大師Giugiaro為Nikon F3設計的外觀,放在今天看來依然非常好看
多年後能擁有自己曾經最渴望的相機,就像是泡到了中學時暗戀的校花一樣令人激動。
我帶著F3在東京漫步,享受著它。我穿梭在東京的街頭,在我的腦海中看到一個圖像,然後等待它到來,我用手指撥動膠捲過片,像一隻餓狼等著獵物出現。
Nick Orloff, Kodak Tri-X 400
和F3一同搭配購買的鏡頭有28mm、35mm、50mm和85mm四支鏡頭。儘管這些鏡頭都上年紀了,但是光學表現卻都依然很棒。把它們用在數碼機身也能繼續發光發熱。
當我在影棚裡要拍攝「嚴肅」的商片時,我還是會使用我的工作機佳能5D IV。有時會有些客戶提出要求喜歡膠片的風格,這時我會使用GS645S為其拍攝人像。當然我也有哈蘇503CW可以選擇。但平時業餘散心的時候,我還是最喜歡帶上我的F3,它可以把我喜歡的靜物快速捕捉下來。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Nick Orloff, Fujifilm X-TRA 400
最近幾個周末以來,每次出街我都是翻F3的牌子,無論是和影友們面基交流,還是為家人拍照。包括我前不久有四個星期的時間在印度,泰國,香港和日本旅行,也都選擇F3隨身。
我很慶幸37年之後才擁有它。我想如果我81的時候就有實力買下一臺F3,我可能使用幾年然後就升級到F4,然後再升級到F5...這和我今天擁有F3的感受肯定會完全不同。
玩中古相機就像騎中古的鋼架自行車一樣,它可能並沒有現代的高模碳纖維車那麼輕盈那麼迅速,但它帶給你那種優雅從容的樂趣是這些「後浪」給不了的。
原文:《CAMERA REVIEW: SATISFYING A 37 YEAR DREAM… MY FIRST NIKON F3》——Nick Orloff
翻譯:Mr.Burn
編輯:Mr.B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