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是傳說中的豆瓣四大神機之一的奧林巴斯om1。
我入膠片坑比較早,那時候大二學期末的暑假,玩了一下朋友的膠片機,是EOS55,手感和數碼很像,結果出片以後感覺很不錯,就心動了。暑假的時候,在上海實習,是在一個音頻APP的網際網路公司做內容運營實習生,每天的工作不多,閒的時候就在網上搜各種各樣的膠片機。
當時喜歡的膠片機太多了,佳能AE-1,尼康FM2,奧林巴斯om1,還有賓得的一些機器,當然也看了看了萊卡,雖然沒錢,但是可以欣賞一下。以前的機械相機太好看了,金屬機身,有稜有角的設計,很多電影裡也經常出現這些相機,過片的聲音,清脆的快門,拿在手裡的的逼格,都讓我對機械相機的喜愛大於膠片單反。
在網上看了好久,終於在權衡顏值和價格各方麵條件下,我選了奧林巴斯om1。當時在淘寶上買的,價格1500元,配一個50毫米的鏡頭。最喜歡的就是這個相機沒有電池,也可以正常操作,而且也是四大神機裡顏值最高體積最小的,雖然體積小,但是分量一點也不輕。
到貨以後,每天都忍不住撫摸它,就算不出去拍照,也拿在手裡摸來摸去,幻想自己拿它拍出很多好看的照片。那時候每天上班,也只有晚上下班以後會玩玩相機,或者早上出門前。我的第一卷膠捲就拍的那時候的一些生活片段,住在一起的人,還有狗狗,拍了一些天空。在實習結束的那天,我背著相機去做離職的流程,出來以後,就非常興奮地去坐很久的公交,去了一個廢棄的教堂,胡亂拍了些照片,拍得也不好,但就是享受那種拍照的過程。拿起相機的自己,和平時的自己多少有那麼點不一樣。
暑假結束回到學校,這臺相機的使用率並不是很高,大多數時候還是在拍數碼,但是的膠片也不貴,一卷16塊左右,但對於是學生的我來講,還是有些成本。所以很多時候,奧林巴斯都擺在我的桌子上,每天看著,心情也很好,有時候也會拿出去拍照的時候當作道具。
在學校裡,也有幾個朋友玩膠片,我們一起滿校園逛,邊走邊拍,互相借用對方的相機,那時候真的是太美好了。更多的時候我是一個人拿著相機到處走走拍拍,更多的時候捨不得拍,拍一張都要端詳好久。後來朋友們相機買了又賣,只有底片永遠留了下來。
大學畢業以後,因為我對機械膠片機的使用率本身就低,而且後來為了出片買了一臺膠片單反,奧林巴斯的使用率就更低了。工作以後,更多時候我也沒有時間去拍膠片了,於是就把奧林巴斯掛在網上出掉了,手頭只留下了最便宜的EOS kiss。
現在手頭的膠片機還是EOS kiss,便宜好用,也有一臺傻瓜相機。畢業出去玩的時候還用一臺幾十塊的傻瓜相機拍了很多照片,現在不敢這麼拍了。現在的膠捲漲價漲得讓人害怕,每次想買,都被價格勸退。我已經一年多沒有買過膠捲了,前年屯的一些現在只剩下兩卷。但是看到一盒子的底片,還是會覺得很開心,膠片帶給我的快樂真的不是數碼可以相比的。
前兩天終於又拍了一些膠片,昨天送去本地的店衝掃,晚上就收到片子,那種久違的快樂又回來了。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創作有獎激勵計劃菲林有毒發起「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創作激勵計劃,提供給大家一個平臺分享自己的故事,讓自己難忘的經歷沉澱下來,不要隨著時間在腦海中淡化掉。
主題: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
要求:字數不限,必須要有圖片。
獎勵:投遞文章會經有毒君篩選,入選者獎勵膠捲帆布袋一個,可選,包郵。
投遞郵箱:film5ong@163.com
活動長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