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對於「能量塊」都不會陌生,這就是把大量能量壓縮成為塊狀形態以方便使用的一種能量聚合物,這一直都是存在於科幻當中的東西,直到現在咱們地球上也沒有製造能量塊的技術手段,而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一說製造能量塊的技術原理解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能量是什麼?能量就是可以讓物質活躍起來的非實體存在,因為能量粒子受到擠壓後只會根據其受到的擠壓程度釋放出相應量值的「熱量」除此之外再無其它,並且釋放過熱量後的能量粒子活躍度會出現明顯下降,而這些被擠壓過的能量粒子所在的原子釋放的磁力場也會出現明顯的衰減現象,以此推測「能量」應該就是「熱量」溫度越高的地方能量壓力也就越高(「能壓」大概來講就是溫度,詳細一些的能量解析請看我以前發表的文章「能量性質解析」)任何物質都可以吸收一定量值的能量,而且每種物質可以吸收並長時間儲存的能量值都是不同的,例如氫原子內的能量就比鐵原子內的能量多,還有就是儲存能量越多的物質抗低能壓能力越強,例如想在短時間內靠低能壓環境讓氫原子自動分解就需要超過零下三百攝氏度的溫度才可以,是的你沒看錯,是攝氏度,不是華氏度,因為零下二百七十三攝氏度只是讓氣體變成液體或固體的溫度,而不是讓它們完全失去任何相互作用力的溫度,物質只有在停止任何的相互作用力時才是真正的靜止狀態,而物質相互作用力的源頭就是能量,所以想要靠低能壓環境讓氫原子在短時間內自動分解就需要超過零下三百攝氏度溫度環境下的能壓才行,相比之下能量儲存較少的錫原子就沒有這麼抗凍了。反過來說能量儲存越少的物質抗高能壓的能力越強,例如常溫下那些又硬又脆的物質,物質越硬越脆就代表其內部的能量越少,例如鈦原子的抗高溫能力就是特別強的,相比之下氫原子的抗高溫能力就弱的掉渣了。以此可以推測出製作能量塊的物質應該以可以容納更多能量的物質為核心才能更加容易。
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在我們推論出了能量塊的核心材料,然後咱們繼續去尋找適合的輔助材料,因為主要的核心材料雖然可以容納非常多的能量,但是其卻沒有長時間控制這麼多能量的能力,所以要找的輔助材料應該以內部能量及能量粒子超多的物質才可以,這樣就可以把充能後的核心釋放出來的能量快速吸收掉不讓能量出現散逸現象。
最後就是外殼還有其它的一些內部設置了,我認為外殼應該以導熱導電效果最好的物質製作,並且還要有單向的能量傳導管道,這樣就可以把那些因為吸能過多導致出現升華現象的物質攜帶的能量收集起來重新傳回核心處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循環使其成為能量塊了。
能量塊的製作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物質特性產生的相互作用使內部儲存的高壓能量穩定循環運動不流失的方法。核心處的物質可以承載高壓縮能量而不產生變化,中層的吸能物質可以快速吸收核心處散逸的全部能量起到穩定和緩衝的作用,外層的物質可以快速的傳導由中層物質傳遞出來的能量,單向能量導管負責把傳到最外層的能量在傳送回核心處。在外面在設置一層保護層就行了。當然也可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東西去改良,例如把核心物質改成複合型物質,然後把能量改成能量粒子等,這個能量塊技術說到底也只是最初步的理論設計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就到這裡吧,太困了,先發表讓大家看著,等明天有空在檢查有沒有錯誤語句,每天還有很多活計要做,不能休息太晚了影響明天的工作,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粉絲超十萬之時,就超低價賣真正的「永動機技術」
別忘了點讚加關注~!點我頭像看更多文章~!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