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修一棟玻璃房子,再利用太陽能發電提供熱量,可以活多久

2020-12-03 飧君談宇宙

在不久的幾十年後,我們已經可以容易地發送衛星和宇宙飛船到月球了,這時候,就可以建立月球基地了。

當運輸了大量的食物,水和氧氣後,我們基本能在月球表面生存。

需要大量地球土壤和建築器材,修建一個巨大的玻璃罩,將土壤覆蓋表面,種植大量綠色植物,以便於生產足夠的氧氣。

巨大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將白天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到了晚上將儲存的電使用,可以維持玻璃罩內的溫度和燈光設施的運行。

由於有著巨大的玻璃罩,水蒸氣不會跑到太空中去,經冷卻後又能變成液態水,循環使用。當擁有了大量的水後,可以修建一個小池塘,種植水生植物和養一些水生動物,包括魚蝦和蟹。

可以適當的養一些家禽,包括雞鴨鵝,這時候基本能夠在月球表面自給自足,吃飽穿暖,衣食無憂。但是這樣會太過於無聊。

然後在月球和地球修一座巨大的信號塔,將地球的信號接收到月球來,這樣就能在月球看電視,玩網路遊戲和家人通話了。

再定製一套防輻射保溫太空衣,無聊的時候就可以在你家附近逛逛。

到時候真能修建這樣一棟房子,我就把我女朋友們帶上,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中國造出可發電玻璃,讓房子變發電站,完爆傳統的太陽能發電
    4微米僅僅是相當於髮絲的百分之一。根據相關報導,在生產線上,一塊單片長1.6米,寬1.2米的發電玻璃,僅需55秒,而這樣的一塊玻璃光電轉化率達到17.8%。而一塊約2平方米的發電玻璃,每一年可以發電260-270度,用上2到3塊的話,產生的電量足夠讓普通家庭使用一年了。
  • 如何利用月球能源?太陽能電池板發電送回地球
    為適應月球表面環境,國旗的材質有很大不同,更不是用有旗杆的國旗。至於播放國歌,歐陽自遠說,著陸器與月球車互相拍攝國旗,已經具有標誌性意義,完全沒有必要再增加一套播音設備播放國歌,增加重量。月球探測、深空探測目前仍缺乏實際意義。」  歐陽自遠:當前我國最大推力的火箭是長徵3號乙火箭,著陸器和月球車的質量已經精打細算,不可能再增加重量,更不能增加一個軌道艙來拍攝落月時複雜而精彩的機動過程。假如再利用另外一個火箭發射軌道艙來觀看「落月時複雜而精彩的機動過程」,成本太高,必要性也不大。關鍵是掌握著陸技術,而不是為了表演,何況月面軟著陸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已經實施過19次。
  • 發電效率低?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看過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是太陽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到目前為止,太陽能光伏發電依然存在發電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頸,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PV/T)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其核心是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回收多餘熱能並加以利用,這不僅對電池有冷卻作用,可以提高發電效率和壽命,更重要的是實現「一機多能」,大大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效率,同時降低電熱分別供應的成本
  • 會發電的玻璃讓光伏發電成為更賺錢的產業
    光伏發電正在以多種方式走入我們的生活,建築建材中嵌入發電功能,使建築變得節能環保。利用玻璃等建材,在規劃之初就考慮發電功能,供給建築物日常用電,連接電網後,還能實現賣電賺錢。一棟會發電節能別墅是我們夢寐以求,正在成為很多人的現實。
  • 太陽能組件「回收再利用」的最新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導入與擴大,對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的「再利用」與「回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處理及利用這些損壞的組件,成為了各個行業的新課題。日本環境省在2018年重新審視了「促進太陽能發電設備回收的準則」,經濟省也在積極思考並制定關於太陽能電池板的合法處置措施。當然,整個太陽能產業也迫切的希望能有合法有效的第三方處理企業或平臺的出現。
  • 月球開發5——太陽能發電
    月球開發不容易。在地球上成熟簡單的事情,在月球上實現就完全不同。 比如,在月球上生產太陽能發電板。光伏發電的原理在月球上同樣適用,但在月球上生產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與地球上就完全不同。地球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生產早已成熟,可以工業化大規模廉價生產。
  • 全球最大尺寸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在成都投產應用
    用「發電玻璃」製作的幕牆  成都菁蓉匯7號樓是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開幕式的主會場,這棟樓的右側外立面有一面黑色的玻璃幕牆,面積約30平米。玻璃幕牆由約14塊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組成的。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晶矽發電玻璃相比,這些玻璃在較弱的光強下也可以發電,不再受晴天、陰天的限制,突破了傳統太陽能發電的局限性。
  • 月球能源利用前景:建太陽能發電廠(圖)
    嚴峻的能源危機迫使人類將目光轉向浩瀚的宇宙,而月球作為地球的近鄰是人類尋找地球以外能源的首選目標。目前,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解決能源危機的辦法,他們將希望寄托在太陽能和核反應堆上(包括核裂變發電和核聚變發電)。然而,濃密的地球大氣層致使在地球上利用太陽能有許多不穩定因素;利用核裂變反應獲得電力的方法往往產生大量放射性廢料,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 一文看懂太陽能光熱發電原理及分類
    什麼是太陽能光熱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
  • 關於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推廣應用的淺見
    因而,利用太陽能光伏玻璃或光伏板為小區域或建築提供電能的技術是光伏發電應用的突破口。1 光伏發電推廣存在的問題國內很多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在推廣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作了很多工作,其中珠海市興業太陽能公司做出了榜樣。公司採用了國際上先進的非晶矽技術,將含矽(Si)的氣體鍍在建築玻璃上,由於加工方便(可大批量生產),用矽量少,成本低,因而只有單晶矽光伏電池的60%。
  • 美國研發出有機太陽能玻璃電池,摩天大樓自發電將不再是夢
    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發出效率達 8% 的碳基有機太陽能板,讓摩天大樓自發電將不再是夢想。有機太陽能是用聚合物或有機生物來當作太陽能發電材料,具有輕薄、低成本、易回收、可撓等優勢,是一盞再生能源新星,未來有機會應用在電動車、飛機機翼、建築物、玻璃甚至是衣服上,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 發電玻璃來了,生產一塊僅需55秒,年發電達270度
    電力還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清潔的能源,因為現在有了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這樣的發電方式沒有任何的汙染環節。而現在,又多了一種清潔的發電方式,那就是玻璃發電了。玻璃在我們生活中再平常不過了,主要的作用就是採光,我們的房子上都會安裝玻璃。現在有人把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到了屋頂上,這樣既節省土地還可以發電,可謂兩全其美。受到啟發,也就有人發明了發電玻璃。
  • 科技新突破之一:玻璃可以發電,量子剪裁現象賦予太陽能新用途
    導語:科技新突破之一:玻璃可以發電,量子剪裁現象賦予太陽能新用途 前不久大連某科技研究院基於 「量子裁剪現象」成功研製出新型高效能螢光太陽能聚光板元器件,這種新型聚光板可以使太陽能轉化率較現有傳統聚光板提升百分之90轉化率,並且因為新型螢光聚光板結構簡單,適合大面積捕捉太陽能源
  • 這次太陽能發電主角 很像你家炒菜的鹽
    傳熱儲熱的「好幫手」  「光伏發電雖易施工、易維護,但佔地面積大、受天氣條件影響大,陰天發電量很低,夜晚不發電。」王福家介紹,採用成熟儲熱技術的光熱發電可實現全天24小時穩定持續供電,相對於風電和光伏不穩定不可調的缺陷,光熱發電對電網更友好,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好幫手」。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陰影遮擋對光伏組件發電量的影響高達90%?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研製太陽能發電玻璃
    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最近成功研製出一種高效的太陽能發電玻璃,名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實際上發電的不是玻璃,而是塗抹在普通玻璃上僅有4微米厚的一層碲化鎘光電材料塗層。
  • 「反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在夜間提供能源,人類的能源將源源不絕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製一種「反太陽能」電池,即使沒有太陽,這種電池可以在夜間收集能量這種技術不是像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板那樣吸收太陽光並將其轉化為電能,而是反向工作。在晚上,當太陽能電池板沒有吸收到的熱量時,仍然有我們可以利用的輸出熱量。通過將一塊暖氣板指向太空的冷阱,這種熱量開始以不可見的紅外光向外輻射。
  • 薄膜太陽能技術「植入」普通玻璃變身「發電體」
    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賀迎春)9月29日,北京水立方,漢能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牆。據漢能創始人李河君介紹,漢牆採用全球最先進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兼具安全性與發電性能,是全球首套「發電牆綠色系統解決方案」。
  • 太陽能,在夜晚也可以發電
    太陽能,在夜晚也可以發電 2021-01-07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為什麼要在月球上建核電站
    這次演示預計將持續一年,最終可能導致在月球、火星和其他地方的長期任務。「一旦這項技術通過演示得到證實,未來的系統可能會擴大規模,或者多個單元可以一起用於長期的月球任務,最終到達火星,」卡洛米諾說四個單元,每個單元提供10千瓦的電力,將提供足夠的電力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