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吧,人品的確不怎麼樣!搶了好友言闕的心愛之人——林樂瑤(宸妃)、利用了滑族的玲瓏公主登上皇位,兒子都生了,最後又將人家整族都滅了、輕易地殺了自己的長子祁王和多年摯友林燮,甚至不願意為他們翻案……諸如此類……
其實,看完《琅琊榜》第三遍後,反倒同情起梁帝來。從人性來講,梁帝的所作所為,是有跡可循,並非僅僅幾句「薄情寡義」、「自私多疑」可以簡單概括。這一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分幾點來探討梁帝殺子殺友的心態。
第一點——林府的人才濟濟。
林燮有一個化名:梅石楠,相信看過的人都有印象。梅石楠救了身為醫女的靜妃,後來靜妃入了林府,成為林府的醫女。
靜妃的醫術如何呢?梁帝曾對高公公說過:「樂瑤生下景禹之後,總是生病,拖了兩年多也不大見好,林家擔心,就送了醫女進宮,貼身調理。」劇中沒交代宸妃身子後來怎麼樣,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宸妃在靜妃的照顧下完全痊癒。那這是不是等同於在暗示——靜妃的醫術實際上不輸給宮中的太醫和醫女呢?
再往後看,九安山獵宮中,靜妃給梅長蘇診脈,診出了火寒毒,而後更是分別為梅長蘇和聶峰施針,暫時緩住了病情。火寒毒——連見多識廣的夏江和秦般弱都沒聽過的天下奇毒,靜妃輕易地診了出來,這便直接說明她的醫術是真的很好。而靜妃的智商情商,引用知乎上方崢的話——「如果靜妃是太子或譽王的母妃,那梅長蘇剛回京時就全劇終了。」這樣一個醫術很好、智商情商始終在線的人,輕易就入了林府,其實可以側面說明——林府人才濟濟,甚至不輸給宮裡。
若是你覺得單單一個靜妃就得出「林府人才濟濟」的言論太過牽強,那就再看看十三先生——
第八集,十三先生見到梅長蘇說:「上天垂憐,讓十三今日還能見到小主人,只是看見小主人已無絲毫往日音容,十三心裡,實在是難受。」本以為十三先生真正的主人是林燮,百度了一下,卻是梅長蘇的母親——晉陽公主。看過原著的人可能會說:十三先生本就是宮廷樂師,是晉陽出嫁後把他帶到林府的。的確!只是,晉陽帶走了他,必定是因為他在眾多宮廷樂師之中的音樂造詣最出眾。如此人才,也是輕易被帶入了林府,這也側面反應出鼎盛時期的林府——要人有人,要才有才,人才濟濟。
此外,還有一個蒙摯,身居禁軍大統領的高位,掌管五萬禁軍,只在赤焰軍中呆了一年,卻願意為了給林家翻案而勞心勞力、出生入死,劇中將這種感情歌頌為」情義」,卻也恰恰反映出林府的強大,與各類人才都有很好的關係。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有情有義,可在梁帝心中卻是「結黨營私、籠絡人才」。
無論是醫女、樂師,還是赤焰軍普通一員,都只是當年與林府交好的大批人才的「冰山一角」,由此更可見當年林府的鼎盛。
第二點——琅琊閣。
眾所周知,梅長蘇的大部分情報都來自於藺晨,藺晨為梅長蘇做的事情雖不多,但件件直中要害。劇中曾提到林燮(梅石楠)與琅琊閣的老閣主是多年老友,可以想像,林燮的情報來源根本不會比梅長蘇差,他所得到的來自琅琊閣的幫助,自然不會比梅長蘇少。但是,他與琅琊閣的關係梁帝是不知情的。
那麼,從結果來看:許多梁帝不知道的事情,林燮卻知道了;許多梁帝後來才知道的事情,林燮卻提前知道了。從劇中看,林燮似乎也不是個懂得收斂的人,梁帝內心對他怎會不心驚、不忌憚、不害怕?
第三點——雲南穆府。
可以這樣說:林殊和穆霓凰的婚姻,是林府赤焰軍和雲南穆府的聯姻——是全國最強兩支軍隊的聯姻。而這兩支軍隊,很遺憾,梁帝雖為名義上的主人,可他實際上是沒有什麼控制實權。
在第五十三集中,夏江在梁帝面前指證梅長蘇就是林殊,梅長蘇和靖王都在宮裡,蒙摯被迫在家休沐。靖王、蒙摯、霓凰提前合計到了午時靖王和梅長蘇還沒安全出宮,就起兵謀反。當時的穆青私下對姐姐霓凰說了一句話:「姐姐放心,穆府上下必聽姐姐號令。」造反這麼大的事,雲南穆府的態度倒是很明確——不認主君,只認主帥。由此可見一斑!
哎!這樁婚事應該讓梁帝很多個晚上都睡不著覺吧。
第四點——懸鏡司。
這裡肯定有人會想——這還用得著你說,誰不知道懸鏡司的夏江設了毒計,滅了赤焰軍和祁王,導致梁帝殺子殺友!不,這些都是後話,這裡我想說的是當時林府與懸鏡司親密的關係。
夏冬,她的夫君是赤羽營副將——疾風將軍聶鋒。夏冬雖是個女漢子,但她在丈夫面前,卻還算是柔情似水的女人,以夫君為天,而聶鋒卻直接聽令林燮,忠於赤焰軍。梅嶺事件發生之前,夏冬與林府和赤焰軍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夏秋是夏冬的親哥哥,自然也是站在夏冬一旁。夏江的三個徒弟——三個高階掌鏡使中,兩個與林府交好。懸鏡司和赤焰帥府也算是姻親,你可別告訴我多疑敏感的梁帝對此沒有想法。
夏江讓人偽造聶鋒的筆跡,謊稱林燮叛變。為什麼選的是聶鋒的筆跡?最明顯的原因是——夏冬是他的徒弟,他能夠輕易地拿到聶鋒的書信進行偽造。另一個隱藏的原因是——夏江想把懸鏡司摘乾淨,想把他手下幾個好徒兒、幾個高階掌鏡使摘乾淨,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夏冬的夫君聶鋒從赤焰軍中摘出來。就連皇帝的私人機構懸鏡司,都跟林府沾親帶故,梁帝怎麼可能沒有想法。
第五點——江左盟。
江左盟的上任宗主是誰?我沒看過原著,所有內容都是從電視劇出發加以推斷。有三個可能性:
第一、上任宗主是梅石楠。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可能,江左盟是梅石楠除赤焰軍以外的另一勢力,然而林燮的重點幾乎都放在赤焰軍上,放在了保家衛國上,對江左盟沒有太多心力,所以那時的江左盟只是個普通的閒散幫派,遠沒有梅長蘇苦心經營後「天下第一大幫」的氣勢。自然在梅長蘇養好傷之後,江左盟就自然而然地交到他手上,盟中上上下下對他也是忠心耿耿,全力配合盟主伸冤,也就說得過去。
第二、上任宗主不是梅石楠,卻極可能是梅石楠的舊交或好友。江左盟收養了一批赤焰軍的「殘黨」,若不是因為舊情,真的犯不著幹這種會惹來殺身之禍的事情。
第三、上任宗主是跟梅石楠完全不相干的人,因為欣賞梅長蘇而將江左盟交給他。或者是梅長蘇需要江湖勢力,又恰好看上了江左盟,所以憑著腦子、用些手段就當上了江左盟的宗主。
江左盟和梅石楠的關係,在這裡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只是,若江左盟真的也與林燮有關,林府勢力之大可想而知,就算梁帝不知道江左盟的存在,可有江湖勢力在背後跟沒有江湖勢力,那還是很不一樣的,梁帝即便不知道,也能感受到些許痕跡。
第六點——林殊。
對,你沒看錯,就是林殊!
林殊——飛揚跋扈,張揚自負。在霓凰和靖王心中美好的他,只怕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噩夢」。霓凰郡主心裡那個「陽光明媚、神採飛揚」的少年,在梁帝眼中,只怕是個比他父親「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隱患」,一個絕頂聰明、文武雙全、師從天下大家黎崇老前輩,武從大梁第一軍隊赤焰,妻是雲南穆姓的「隱患」。在梁帝心中,這樣一個人,他的父親已經對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而他年級輕輕便有如此能量,怎能讓他不忌憚?若他繼續壯大,難道就不會成為自己或是子孫的隱患嗎?
從靜妃到十三先生到蒙摯、從懸鏡司到雲南穆府、從琅琊閣到江左盟,從赤焰軍到祁王府,林府囊括了各種人才、強大的軍隊、神秘的江湖勢力!梁帝內心的痛苦,遠非一句「多疑、敏感」能概括的。那是曠日持久的、一點一滴煎熬而成的。林燮沒「反」是因為他忠心,是他不想「反」。可是若他想「反」,那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希望他不要反」,卻無任何能耐去削弱、阻止他「反」,只怕也是梁帝心中的恥辱。
最後,用梁帝和林殊的一段對話來結尾:
梁帝:「但是林燮擁兵自重,這是事實!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徵在外,他總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豈能姑息!還有祁王,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談狂論,連大臣們的奏本上都言必稱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卻在朝堂上屢屢頂撞朕,動不動就是天下、天下!你說這天下是朕的天下,還是他蕭景禹的天下啊!」
林殊:「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
其實,梁帝和林殊說的都沒錯。梁帝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出發,說出這番話。而林殊,是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角度講出那句話。我私心覺得,梁帝說的,才是大實話。對於歷朝歷代的皇帝來說:天下,首先必須得是「自家」的天下,然後才是「天下人」的天下。林殊的話,雖然中聽,雖然振奮人心,卻也只存在於影視劇當中,存在書本中,存在於理想中。
林殊的這句話,也說出了他林家為何滿門被滅的原因,並非只是「這個梁帝」多疑猜忌,換上真實歷史中任何一位皇帝,哪怕是一位大明君,這樣獨大、擁兵自重、不知收斂的林家,恐怕也不會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