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琅琊榜》的類型,很有趣,可以分為權謀、朝堂、復仇、勵志和古裝。
《琅琊榜》是一本架空歷史的電視劇,其歷史背景借鑑了五代十國,故事中的大梁、南楚、大渝等國家,呈現出一種天下分割、群雄逐鹿的局面,在歷史上都是有跡可循。所以古裝這類型,是顯而易見的。
勵志呢?
這就要說到《琅琊榜》的絕對主角,梅長蘇。梅長蘇是何許人也?大梁帝國的天才少年,威震天下的赤焰軍元帥林夑的兒子,赤焰軍少帥。
他13歲就上陣殺敵,熟讀兵書,帶兵打戰、布陣奇謀等都不在話下。按照常規劇本的話,林殊應該會繼承父業,成為大梁的一代名將。可是,等到他19歲那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林殊19歲,北魏興兵南下,他隨父出徵,七萬赤焰軍血戰北境,消耗了北魏的有生力量,使大梁北境十幾年再無戰事。但是,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北魏軍隊,赤焰軍曾向國內尋找援兵。
等到他們廝殺完畢,大梁軍隊來到了梅嶺,赤焰軍以為等來了援兵,沒有想到卻是伏兵。夏江跟謝玉兩人,一個是懸鏡司的首尊,一個是世襲的軍侯,因為一己私利,製造赤焰軍跟祁王造反的假象,梁帝聽信讒言,下令將七萬赤焰軍誅殺。
林殊等人遭遇了埋伏,加上夏江使用天下首毒——火寒之毒,赤焰軍幾乎中毒之後,戰鬥力下降。這場血戰慘不忍睹,七萬赤焰軍全軍覆沒,林殊在老爸林夑的幫助下,跳下懸崖,被琅琊閣所救,經過刮骨換面,才換得一副羸弱的皮囊,風吹既朽的生命。
等林殊了解了梅嶺血戰的全部真相後,他決定為林家、祁王和赤焰軍沉冤昭雪。
那麼,林殊是怎麼做的呢?他經過了12年的經營,他成為了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除此之外,林殊身子已不能習武,所以他專攻謀略奇書,通曉人性。做足了準備之後,林殊開始奔赴他的戰場,大梁的國都金陵城。
忘了說,此時的林殊已經化名為梅長蘇。
為了不讓人看透他去金陵城的真正的目的。梅長蘇通過他的好朋友蕭景睿的邀請,化名蘇哲前往金陵養病。但是,梅長蘇的身負「琅琊榜首,麒麟才子」的美名,此時大梁國中的黨爭兩派太子黨跟譽王黨都渴望得到他,假以時日,梅長蘇定會暴露出身份。
可梅長蘇可不怕,他要「翻案」,就得介入朝局,扶持某一個王爺成為九五之尊,他才有說話的權利。
所以,當太子跟譽王來招攬他的時候,梅長蘇表面上選擇了歸附譽王,背地裡卻是在為靖王辦事。靖王是林殊的朋友,靖王堅信,當年的赤焰軍一案,裡面肯定是有貓膩的。同時,靖王也因為他的脾氣,也不肯向梁帝認錯,一直得不到重用。朝堂六部,太子跟譽王的人各佔一半。
梅長蘇選擇了昔日好友,想要一一扳倒太子跟譽王,可謂是難上加難。
把不可能完成的事,給完成了,這就叫勵志。
梅長蘇在進京之前,就對朝中局勢做了功課。在軍方這裡,太子黨有謝玉一品軍侯,譽王有慶國公;在六部之中,太子有兵部、戶部和禮部,譽王有吏部、刑部和工部。別忘了,太子跟譽王還有江湖勢力,太子通過謝玉,有了天泉山莊為他賣命,而譽王的身份是滑族後人,璇璣公主創立的紅袖招自願為譽王出謀劃策。
好,現在的勢力範圍已經劃分清楚了,靖王呢?卻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支府兵。但是不急,只要太子跟譽王的人倒下了,靖王自然在朝中有了人脈。
在梅長蘇進京之前,慶國公因為侵地案就已經招到梁帝的注意,即使梅長蘇不動手,慶國公也會失去一品軍侯的身份。
而我們看《琅琊榜》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會關注到,梅長蘇進京住的房子,是在謝玉的府中。這其一,謝玉跟當年的赤焰一案有關,其二,為了保證軍方勢力平衡,得除掉謝玉。
所以,在看《琅琊榜》前期,梅長蘇是表面上是在給譽王賣力。梅長蘇除掉謝玉的辦法很簡單,借用懸鏡司夏冬跟蒙大統領的力量,把他設計的痕跡抹得一乾二淨。不過,真正刺激到謝玉的,是謝玉跟天泉山莊卓鼎風之間的矛盾。謝玉曾經派人除掉蒞陽長公主的孩子蕭景睿,景睿是南楚王爺之子,但殺手卻殺死了卓鼎風的孩子。梅長蘇選擇在景睿的25歲生日曝光這一切,讓天泉山莊跟謝玉真正決裂。那麼,謝玉之前幹過的那些醜事,天泉山莊自然不可能再幫謝玉隱瞞了。
謝玉倒臺,太子這方面失去了江湖勢力跟軍方。可譽王那邊還有紅袖招呢?沒事兒,梅長蘇派林家的老僕十三先生,一一拔掉了紅袖招的暗樁,繼續維持平衡。
接下來是六部。在梅長蘇搬出謝府,自己出來住時,他到處看房子。當他看中了一間,跟景睿和豫津一起去看,不巧,景睿在蘭園的枯井發現了很多具屍體。在《琅琊榜》中,這叫蘭園藏屍案。這些屍體全是貌美如花的女妓,被客人下重手害死了,就被主人投進了枯井。戶部尚書有這種癖好,手上佔了幾條人命。就此,太子折了一個戶部。
太子好死不死,想要獲得霓凰郡主的支持,在霓凰郡主比武招親之時,太子的母妃想要「效仿」當年的太后,用烈酒「情絲繞」去迷倒霓凰,再行「生米煮成熟飯」之事。還好這事被靜妃提前知曉,告知蒞陽,蒞陽拜託梅長蘇幫忙。梅長蘇識破了太子的軌跡,太子母妃降了一個嬪位。
在春節之時,皇族祭天,有一大堆禮儀要遵守。禮部犯了大忌,讓太子抓著梁帝跟母妃的裙角跪天。按禮說,太子應該是要抓著皇后的裙角。當禮部將流程頒布下去之後,譽王立馬表現出不滿,在朝堂之上對梁帝提出了異議,還跟太子來了一場罵架,罵著罵著,譽王提出,你不服就來朝堂辯禮吧。
中國自古就講究禮儀,「禮儀之邦」,這種辯禮,哪一方敗了,哪一方就會在朝堂失去了勢力、權力。在明朝的嘉靖皇帝就曾搞過一場「大儀禮之爭」,目的是為了獲得皇權,表明自己才是明朝的掌舵人。在《琅琊榜》中,梅長蘇為譽王請來了當代大儒周玄清,周玄清舌戰群儒,一下子就把太子的人打敗了。就此,太子再折一個禮部尚書。
反觀譽王這邊,就沒有太子那邊熱鬧。因為梅長蘇用了一個人,就把譽王的吏部和刑部給踢出局了。
吏部尚書三代單傳的兒子何文清在風華雪地場所因吃醋殺人。本來殺了一個人,吏部尚書是有實力擺平的,可好死不死,梁帝的弟弟也喜歡這種場所,剛剛好就撞見了何文清殺人。這下,人證就足夠宣判何文清死刑了。吏部尚書為了兒子,只好去求譽王,譽王想了一個辦法,換囚!梅長蘇很清楚地知道,這些行為,足夠去扳倒兩位尚書。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梅長蘇讓謝玉去吏部尚書的門口堵著。就此,譽王折了兩條臂膀。
等到譽王他們意識到,從梅長蘇進京之後,自己幾乎是失勢,梅長蘇真正輔佐的人是靖王,而不是太子跟譽王。這時,已經晚了。
等靖王被封太子之後,梅長蘇的「翻案計劃」仍然只完成了一半。他想,只有在梁帝當政時,下令徹查此案,林家、祁王跟赤焰軍,才算真正的翻案。如果是靖王登基之後,那不過是對前朝的翻案,並不能真正起到效果。
於是,在梁帝生日那天,文武百官、王公貴戚都在場,蒞陽長公主和靖王來了一場「逼宮」,這時,梁帝才明白,原來天下,已經不是他的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梁帝只好以他們行事。
就此,梅長蘇的勵志之旅才算結束。
從勵志方面來看,梅長蘇、靖王,是一個勵志人物,他們的目標相同,看不慣江河日下的朝堂,想要匡扶皇室,想要有一個蒸蒸日上的盛世,所以,靖王在明,小殊在暗,一主君一謀士。
#琅琊榜#
謀士幹的都是見不得人的事,他們的話比射出來的冷箭更要傷人心。靖王對此很討厭,很抗拒。但是,這些是由一次從未相識的梅長蘇而言,又有什麼關係呢?
梅長蘇曾經不止一次對飛流說:人的心,會不斷變硬。
這些謀略,會不斷傷人心。但從結果來看,還是比較勵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