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的人生之路

2020-12-05 廣老師講國學

我們以為的「努力」,其實大多數是在「作繭自縛」!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迷茫,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去度過?也搞不清楚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想要「更好的自己」卻不知如何用力?

健身、讀書、旅行、日光浴、等等等等…… 這些我們所謂的「修身養性」到了最後,要麼停留在表面,要么半途而廢。今天,我寫這篇文章,如果能帶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我將不勝榮幸

稻盛和夫說過的那段關於「人生終極意義」的話,至今如雷貫耳,他說:

「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對於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從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鍊靈魂。」

「我之所以來到世上,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首先要「發現自我」,這個「自我」就是那個隱藏在肉身之內的那個「真我」

這麼講,似乎有點「玄」,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讓自己有所提高、有真正的內涵,就必須得要發現這個「自我」,並且為了完善這個「自我」而不斷的修煉自己。

這個「自我」,並不是自私的自我以為,而是那種天地之間的本源狀態。我姑且也用「道」來稱呼它吧。

儒家《中庸》不是也講「至誠如神」嘛!

我們從一出生開始,就在這個「自我」的外面,重新裹上一層又一層的「保護層」,這就是我所說的「繭」。那時,我們認為這是人生「學習」的過程。

這些東西,看似保護了我們、幫助了我們,其實也在一點一點的束縛著我們。這大概就是「作繭自縛」的過程吧!

這或許也就是道家老子所講的,我們修行的最後為什麼要「復歸於嬰兒」的原因吧?因為嬰兒的狀態老子認為是最符合「道」的。引用《道德經》中的原話就是:

「如嬰兒之未孩」

成年人「復歸於嬰兒」,也就是「去欲」的一個過程,當然,這不是指身體上的,而是指內心深處的東西,我們姑且用儒家的「仁」來表述吧。

所謂的「去欲」,其實就是除掉裹在我們「本我」外面一層層的「繭」。

當然,這是純粹從「修心」角度來談這個話題,有人會說,那我們還怎麼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呢?我覺得不矛盾,並不是講這樣去修身就會變的沒飯吃、沒地住。

哪怕生活沒有別人的那麼奢華,但我們最終得到的卻是他們所無法企及的。當然,他們也看不到你究竟得到了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因為他們的眼睛是發現不了這種東西的。

我經常說,同一個地球,同一個世界,不同的人看到的卻各不相同,這是為什麼?

世界不因別人而改變,能改變世界的,只有我們自己。西方不是流行一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他們的這句話,跟我們講的很相似。我舉個例子:

我們幾個人一起去某一個展廳看畫展,如果我對繪畫藝術懂的多一些,從畫作當中,我就能體會作者的心情、用意,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墨水畫在宣紙上的痕跡。而如果同去參觀的,他們不是很了解繪畫,他們看到的或許就只是一幅風景畫或者人物畫,看過一眼也就結束了,並沒有意識到有別的情感存在。

那麼,這幅畫,對於這些人來說,就是「不同的世界」,而本質卻是同一幅畫。

這些例子舉不勝舉,我和你一起走在路上,眼中發現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外面的世界卻只有一個,有區別的僅僅只是你和我的認知。

從這一點上來看,只有通過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知維度,才能對世界有更真切的認知,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一層一層剝去裹在我們外面的「繭」的原因吧!

這些「繭」,影響了我們認知真相,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通過這層「繭」幻化過的

這個「繭」裡面常常包含了人生的各種欲望:功、名、利、祿……

這些東西,就像一塊塊有色玻璃,你通過這些玻璃,看到的只能是被這些有色玻璃過濾過的「色」,如果沒有大智慧,是看不到「本色」的。

而我們要提升的,就是要有無論透過什麼顏色的玻璃,都能見其本真的能力。

並不是要用手去拿掉這塊玻璃,這塊玻璃,你摸不到,甚至看不到,因為你的眼裡看到的,是你自己本來就覺得「這就是它原來的樣子」。

如果我們內心認識到了某種「道理」,那你不用手去拿,這塊玻璃也就一下子沒有了。這就是「突破」了一層「繭」。當然,我們有很多層「繭」在包圍著,能突破多少層,那得看個人的緣分了。

這也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吧,「靈魂變的純粹,就像突破了一層層的「繭」,直到化蝶。

我可以這樣講,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繭」裡,而大多數人卻並不知道自己生活在「繭」裡。我們一層層的去突破這個「繭」,就是「精進」。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了我們認識「繭」的機會。

順境、逆境都一樣,它們會在我們的眼裡展現不同顏色的世界,無論什麼顏色,它都是帶有顏色的,如何看破這些顏色,就看各位的悟性了。

用孔子的感覺來講,我覺得破繭之後的狀態就是「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合乎「道」的境界,亦或是莊子的「化蝶」狀態吧,破繭成蝶。

讀經、讀史、讀聖賢書,就是為了讓自己有個參考,不至於偏的太離譜。

王陽明的「心學」,也是看到了最本源的內在,這個內在的「正」與「邪」,平常時候是不會顯現的。這或許就是那種「空」和「無」的狀態,一旦有了意識,就有了分別,就是「一」分為「二」的過程了。

最後,我們用陽明「四句教」來結束: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行路難,唯有志者可達終點!

相關焦點

  • 《劍來》: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很幸運,《劍來》就是這樣一本能讓人明智的網絡小說,小編更從書中總結出這樣一個道理: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從《劍來》中總結的這個道理是否有些突兀?並不突兀,因為在《劍來》中有太多走錯了道路的人,而往往這樣一步道路走錯,人生也就有可能陷入困境,比如書中主角陳平安,可能我們很多朋友都看到,陳平安的每一步道路走得都十分小心,但是我們發現沒有,陳平安也有走錯道路的時候,比如一不小心招惹蔡金簡,被打斷長生橋。有人說,那是陳平安被截江真君陷害,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以陳平安的小心,尚且沒能逃過截江真君的算計,這也算不算是作繭自縛呢?
  • 沒有作繭自縛,哪能破繭成蝶
    4、街上看不到人,超市採購成放風,約不到朋友聚餐,快遞變成慢遞,看電影靠網絡視頻,這不就是海外華人的日常。 10、沒有作繭自縛,哪能破繭成蝶!
  • 攝影師見證帝王斑蝶破繭成蝶
    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圖片中,這條渾身布滿黃白條紋的蟲子現實作繭自縛,在繭室內變成液體並重新成型,最後,一隻翅膀潮溼而鮮豔的帝王斑蝶破繭而出。JOE ROSSI CATERS NEWS/東方IC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
  •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內涵和物質做後盾,人生就會變得底氣十足。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16.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17. 年輕的時候連多愁善感都要渲染得驚天動地,長大後卻學會越痛越不動聲色,越苦越保持沉默。18.
  • 非常經典的句子: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相信自己,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 破繭成蝶的婚姻,往往也經歷過作繭自縛的苦痛
    因為孩子的未來也要面對殘缺的人生。最好的結果莫過於,互相改變,讓男人意識到家庭責任需要他的參與,並非刷刷抖音,打打遊戲就是全部的婚姻生活。孩子是兩個人的,需要夫妻雙方共同擔當,男方需要體諒女方懷孕,生產,育兒的痛苦和不易。同時分擔一部分責任和壓力。
  • 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二、人生路漫長,只有堅持下去才能看見它最真實的美麗。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給了難題,而是敗給了自己。三、活著不是用淚水博同情,而是用汗水贏掌聲!四、只有不快的斧頭,沒有劈不開的柴;只有想不到的人,沒有做不到的事。
  • 《蝴蝶公墓》絢麗的殺機下,是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
    其實,與蝶有著許多不解之緣的尚小蝶,何嘗不是一隻蝴蝶?當她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所呈現的正是蝴蝶最美的絢麗,而當她因為失去戀人而備受精神折磨,又在古堡中發現了曾經死去的戀人正以另一種身份歸來時,那種無助與驚恐,卻又似一個被包裹在巨繭中的人蛹,想要掙脫,卻只能費力的掙扎。畢竟那句「蝴蝶一生只有一個伴侶」的箴言時刻回想在耳邊,尚小蝶能否逃脫蝴蝶的命運?
  • 不作繭自縛,又怎能化繭成蝶!
    成長就是一個作繭自縛的過程,如果受不了這份痛,那就只能夭折在繭裡;所以已經長大的我們,都是破繭而出的碟。蟋蟀在經過長期的攀爬過後再最後化繭成蝶,竹子在生長的過程中,前期用好幾年才長了幾釐米。後期竹子會突然發力,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它的成長速度是每天兩英尺。
  • 《出水芙蓉》主創破繭成蝶 票房黑馬殺出
    《出水芙蓉》是演員人生故事的大集合,片中的每一位演員包括每一位觀眾,在影片中都能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元素和瞬間。正所謂破繭成蝶,有志者事竟成。主創阿嬌、方力申、馮德倫、黃聖依,包括龍婆,不得不說,這部影片是演員人生故事的大集合,片中的每一位演員包括每一位觀眾,在影片中都能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元素和瞬間。正所謂破繭成蝶,有志者事竟成。
  • 正能量最激勵人的句子,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十、不想認命,就去拼命,我始終相信,付出就會有收穫,或大或小,或遲或早,始終不會辜負你的努力。有一種落差是,你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功,自己卻不敢開始。十一、做有用的事,說勇敢的話,想美好的事,睡安穩的覺,把時間用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 破繭成蝶的感悟:今天的痛苦掙扎是為了明天能展翅高飛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夫路過樹林時,正巧看到一隻即將破繭而出的蝴蝶,於是他停下腳步,饒有興致地觀看起來。當蝴蝶在破繭的過程中,掙扎會將身體內的水分擠向翅膀,這樣身體才會纖細而翅膀肥大有力,這隻蝴蝶因為沒有經歷這個過程,也就失去了展翅高飛的希望。不能飛翔的蝴蝶,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
  • 迎接挑戰,破繭成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迎接挑戰,破繭成蝶! 面對挑戰你是會低頭屈服還是迎難而上今天小科要為你帶來的原創視頻《破繭
  • 活得太累太失敗,是因為我們常常作繭自縛
    應該講,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出現作繭自縛的情況,比如有的人固執己見,不能接受也拒絕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而作繭自縛;有的人因深陷貪婪的泥潭,不能自拔而作繭自縛;有的人背信棄義,最終使自己孤立而作繭自縛;有的人抱殘守缺,不肯接受新知識而作繭自縛;有的人墨守成規、自我禁錮,或一知半解、故步自封而作繭自縛;有的人利令智昏,專門去做自己不擅長做的事而作繭自縛;也有些人在金錢
  • 自然筆記|大雨後,破繭新生蝶自在
    化蛹為蝶關於我的秘密你了解多少?、化蛹為蝶彩蝶紛飛,流連於花叢這一系列的生命過程,都讓她盡收眼底為了解兒時的疑惑,為了探尋毛毛蟲的秘密她找尋了一隻蝴蝶蛹觀察並記錄下了破繭成蝶的名場面完成了「破繭前翅外緣中段向內凹陷, 基部有7~8道由間斷的黃白色短線排列而成的弧形細紋。後翅無尾突, 近基部有一淺黃色寬斜帶, 帶外側靠近前緣有一大型深色眼狀紋, 臀角外側有一紅色圓形斑。
  • 人生若如初見,就沒有破繭成蝶,相遇是緣,不做帶刺的玫瑰
    人生若如初見,就沒有破繭成蝶,相遇是緣,不做帶刺的玫瑰。3、一個人,一顆心,一生等待。一個人,一座城,一生心疼。一個人,一條路,一生孤單。哭的時候沒人哄,我學會了堅強;怕的時候沒人陪,我學會了勇敢;煩的時候沒人問,我學會了承受;累的時候沒人可以依靠,我學會了自立。一個人,如果不堅強,軟弱給誰看。
  • 女兵阿曼:一名新疆女孩的「破繭成蝶」之路
    但她的內心並不想約束在這規劃好的人生框架裡,無意間看到網上的徵兵宣傳後,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澎湃的熱血。22歲的她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參軍入伍。穿上軍裝的阿曼,更加英姿颯爽。不懼傷痛,破繭成蝶當先鋒阿曼天生怕疼,戰術訓練中,一看到鐵絲網就心生畏懼,生怕被扎到,每次訓練都放不開手腳,成績自然也不理想。某次訓練中,鐵絲網在她的胳膊上劃出一道大大的口子,鮮血瞬間湧出。原以為會疼得受不了的她,這次反而沒覺得有多疼。她咬緊牙關,憑著那一股韌勁兒又爬了幾次,沒想到成績居然提高了。
  • 雲南金平蝴蝶谷:上億蝴蝶破繭成蝶 翩翩起舞宛如金色海洋
    我國共有蝴蝶種類12科,馬鞍底鄉就有11科,蝴蝶種類達270多種,包括箭環碟、鳳眼蝶、枯葉蛺蝶、白帶鋸蛺蝶等,其中箭環蝶數量最為龐大。馬鞍底鄉的箭環蝶主要集中在拉登河、馬拐塘、標水巖、天生橋等片區,一般在每年5月底6月初開始破繭成蝶,數量均超過一億隻。新華網發(張洪科 攝)
  • 【作文365】「作繭自縛」和「破繭成蝶」,你怎樣選擇?有何思考?
    其實,作繭自縛的情況,廣泛地存在於我們周圍,人們在嗤笑作繭自縛的蠶時,也處在自己做的「繭」中難以破局。人創造了神,卻又被神禁錮。人創造了神,無所不能的神,便給自己套上無形的枷鎖。為了發展經濟,人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卻最終作繭自縛。地球升溫、臭氧層破壞、霧霾、惡劣天氣……恩格斯曾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 曹軒賓攜《參宿七》打響臺灣市場 北漂十年破繭成蝶
    曹軒賓攜《參宿七》打響臺灣市場 北漂十年破繭成蝶(/5) 2013-11-22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