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身體以骨骼為支撐,但是人們對骨骼的知識卻知之甚少,我們不曾了解自己的身體,也不曾了解真正的骨骼。骨骼不僅存在於人類的體內,同樣也是動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是萬年前的動物,也可以根據骨骼化石流傳於世,被人們發現還原。
想要仔細的觀察骨骼,除了醫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古生物博物館,那些老的生物早已在地球上絕跡,但是他們的骨骼卻以不同形式展現在人類面前,還有一種認識骨骼的方式,就是閱讀。
《骨頭之書 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是一本裝幀精美的兒童繪本,主要介紹十種特殊的骨骼,同樣也是十種特殊的動物。全書採取的是大版面的設計,介紹每種動物都會採用三個環節,首先提出問題,讓小讀者猜一猜,然後給出動物真實的骨骼圖案,最後揭曉答案,並詳細介紹這種動物的骨骼為何如此。
比如,世界上骨骼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骨骼最小的動物是小臭鼩,骨頭最多的是網紋蟒,頸骨最長的是長頸鹿,最特殊的動物是人類。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下逐漸認識世界的,大部分的媽媽會選取簡單的卡片來教育孩子認識動物,但是這種未免有些枯燥。
繪本的插圖是吸引孩子的關鍵,亮麗的色彩搭配,大篇幅的畫作,逼真的骨骼插圖,都是本書的亮點,還原骨骼真實的樣貌,講述骨骼的小知識。
《骨頭之書 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選取的動物都十分具有代表性,既能幫助孩子認識小動物,同時還能增加有關骨骼的科普知識,幫助小孩子擴展知識量。此外,本書在設計上十分用心,動物的圖片採取磨砂的質感印製,給小朋友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更能增強小朋友的記憶力。
書籍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認識世界,小孩子喜歡色彩差異大的圖片,本書十分注意文字與圖畫的搭配,而且十種動物都遵循同樣的方式介紹,在猜一猜環節突出生物的突出特點,也能激發孩子對書籍的興趣。
好的繪本不應該是自說自話的填鴨,文字不多也可以寫出最核心的重點,生動有趣遠比知識本身對孩子更有吸引力,將學習變成一種遊戲,才是一本合格的兒童繪本。
作為科普繪本,對於知識的專業程度自然馬虎不得,本書的的作者是美國的加布裡爾 巴爾幹,是一名編輯,著有地圖集《50個州》及續作《50座城》。 他還曾擔任圖書買手、特約編輯以及聯絡負責人。作者在開篇說為了確保書中內容的專業性,自己寫書之前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調查,因為很多動物很難找到最真實的數據,但是他已經做到了足夠多的參考,保證書中的內容最接近真實的狀態。
作者熟悉兒童的閱讀心理,在編寫書的過程中,並沒有直接將知識擺在小讀者的眼前,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歷險,小朋友們會發現疑團,然後找到線索,最終自己尋找到答案,這種探索的過程可能更加吸引孩子閱讀。
《骨頭之書 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是一個簡單的開始,淺顯的冷知識只是一次啟蒙,希望通過一本書籍能夠讓孩子在認識這些可愛動物的同時,對我們的骨骼,對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更加感興趣。骨骼還有著很多的秘密,等待著人類去發現,小朋友們可以把這本書當做探究骨骼秘密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