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門口發現的蛇蛾
日前,箇舊市許躍萍女士及家人路過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忽然發現醫院大門花壇裡有一樣東西在動,乍一看,酷似兩條蛇在蠕動,讓人不由望而卻步,定睛一看,竟然是一隻扇動著巨大翅膀的「花蝴蝶」,翼展約二、三十釐米,比成人打開的手掌明顯還要大一些。許女士嘖嘖稱奇,掏出手機拍照,也迎來路人的無數好奇。
許女士說:「看起來它的腹部很大,貌似要產卵,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屬不屬於保護的範疇,所以大家都不傷害它,最後任其翩翩飛走。」
然而,這「雙頭蛇」圖案的「花蝴蝶」出現在個舊城區的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大門花壇,引起了很多熱心人的強烈關注。
蛇蛾(資料圖片)
早在1997年11月,箇舊市雲錫老廠選廠職工李建鵬,在老廠錫礦礦山室附近的蒿枝叢中發現一隻色彩絢麗、花紋奇特的蝴蝶,專家辨認竟然是世界名蝶之一的「夢露蝶」。這是由雲南民族村斯美蝴蝶博物館館長吳雲,最早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在西雙版納發現並命名的。這種蝴蝶有四片羽翅,每片羽翅排列的人頭像可見栩栩如生的鼻子和張嘴唱歌成O形的形象,酷似美國好萊塢明星瑪麗•蓮•夢露在引吭高歌,故名「夢露蝶」。吳雲稱,這是「人類在蝴蝶的翅膀上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形象」。
那麼此次現身紅河個舊的「雙頭蛇」圖案的「花蝴蝶」,到底又是什麼?
雲錫股份公司的冷芸女士將「雙頭蛇」圖案的「花蝴蝶」照片發給了一位具有專業知識的同學辨認,答覆:「這不是蝴蝶,而是蛾!」
冷芸女士說:「我同學介紹,蝴蝶與蛾可稱得上是昆蟲中的一對孿生姐妹,它們都有一對披有鱗粉的翅膀,體型及飛舞姿態也有一定相似,尤其是一些較大型蛾類,色彩豔麗,後翅有尾突,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蝶類;而有些蝶類因其體形小,顏色暗,又被人們指蝶為蛾,甚至名稱上也張冠李戴。」
蛇蛾(資料圖片)
冷芸說:「我同學告訴我,其實蝴蝶與蛾無論在身體構造還是生活習性上,都有著明顯差別。蝴蝶頭部的一對觸角末端膨大,象一把錘子或一根棍棒,是白天才活動的昆蟲;蛾子的觸角基部寬,末端窄,象兩根羽毛或兩把梳子,大多數夜間才出來活動。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大門花壇發現的這隻昆蟲,觸角像羽毛,所以,應該是蛾。」
見多識廣的紅色收藏家、「愛國農莊」負責人納愛國表示,這「雙頭蛇」圖案很容易讓人聯想的著名的「阿里山神蝶」,那種「神蝶」翅上密布波浪狀的紋路,酷似蟒蛇,還「睜著」兩隻「大眼」,在臺灣阿里山地區,被稱為「阿里山神蝶」。我國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雲南、福建等地。
阿里山神蝶(網絡資料圖片)
而很多年前,臺灣阿里山受鎮宮神像前停著一隻蟒蛇狀圖案的「花蝴蝶」,很多人認為是「皇蛾」,調查蛾類已達600種以上,他驚喜地說:「這不是皇蛾,是枯球籮紋蛾!」俗稱「阿里山神蝶」,而此前,張文良卻一直未發現過枯球籮紋蛾。
張文良曾經向全校師生介紹當年發現的那隻蛾,又稱「水蠟蛾」,比臺灣最大的皇蛾小很多,枯球籮紋蛾的前翅正面可見枯球紋,前後翅正面都可見籮筐條紋,所以稱為「枯球籮紋蛾」。張文良強調,不要把枯球籮紋蛾誤認為蝴蝶,也不要把它當成皇蛾,即使俗稱「阿里山神蝶」,其實是蛾類。
而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大門花壇發現的這隻昆蟲翼翅上的花紋,雖然酷似「雙頭蛇」,但不像「阿里山神蝶」的「蟒蛇」花紋,那麼,它會不會就是容易與之混淆的皇蛾呢?
通過向當地農科部門了解,並諮詢了熟悉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種類的多歧蘇鐵發現者廖國清先生,他認為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大門花壇發現的這隻昆蟲,就是全球最巨大的蛾——皇蛾,又稱蛇頭蛾、地圖蛾、蛇頭蝶,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但它是鱗翅目天蠶蛾科的一種,通常出沒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中國南部、馬來群島、泰國以至印度尼西亞。
蛇蛾幼蟲(資料圖片)
長期在個舊蔓耗熱帶雨林研究和種植各類植物的廖國清介紹,蛇頭蛾在當地可以見到,但是也不算多見。幼蟲個頭相對較大,食性頗雜,茄冬、細葉饅頭果等都吃,番石榴、伏牛花、肉桂樹、蓮霧、蘋果、梨等植物葉片也食。成蟲出現於每年的5至9月,具有趨光性,傍晚時在大山裡有電筒光或者林子邊的村莊開燈,它們就會飛到燈光邊來。由於雌蛾最大展翅記錄可達31釐米,甚至比鳥類都長,當地老百姓往往誤把它當做鳥類而非昆蟲。
廖國清介紹,由於皇蛾身體巨大、能量消耗過多,以及口部發育不完善,僅靠幼蟲時代吸取在體內的剩餘脂肪維持生命,每隻最多只能存活兩周。它們在生存期間的唯一目標,就是抓緊時間繁殖後代。雄皇蛾腹部較小,觸鬚較寬長。雌皇蛾觸鬚較窄,腹部較大,為繁殖下一代用,主要的生命任務是繁衍下一代,產卵後就會死亡。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大門花壇發現的這隻皇蛾,從形態和生命狀態來看應該是處於繁衍。
廖國清介紹,皇蛾具有很多神話色彩,《哥斯拉》電影系列中的著名怪獸摩斯拉,就是以皇蛾作為原型。
皇蛾的英語名字是「Atlas moth」,中文譯為地圖蛾,可能源自希臘神話中泰坦巨神之一的阿特拉斯,亦可能是因為它的翅膀長得像地圖。而在中國香港,皇蛾又被稱為「蛇頭蛾」,原因是皇蛾的前翅末端部份,形態非常像蛇的頭部。
蛇蛾(資料圖片)
廖國清介紹,皇蛾根據地理及亞種的分別而有著不同的體紋及顏色。其翅面一般呈紅褐色,前後翅的中央各有一個三角形無鱗粉的透明區域,周圍有黑色帶紋環繞,前翅先端整個區域向外明顯地突伸,像是蛇頭,呈鮮豔的黃色,上緣有一枚黑色圓斑,宛如蛇眼,有恫嚇天敵的作用,乍一看,也很嚇人,這樣可以遏阻天敵,保護它自己。
廖國清說:「與一般天蠶蛾類相同,皇蛾的觸角是呈羽毛狀的。大部份皇蛾都以慄色為主色,身體呈三角形,有毛,與其翅膀相比之下顯得非常細小。」有趣的是,在印度,當地居民飼養皇蛾抽取蠶絲,中國臺灣也將皇蛾的繭用作製造袋子的材料。因為體型大,色彩鮮明,皇蛾還常常被製作成標本來販賣。
記者 趙俊峰 實習生 任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