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
我們註定要戴口罩度過
不少人有一個疑問
戴口罩能不能防止曬黑
答案是:不能
夏天,是皮膚科的旺季。因為夏季的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烈,會誘發很多皮膚病。包括雀斑、日光性皮炎、紅斑狼瘡等等。
2020的夏天有點特別,由於疫情的緣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在室內外都需要戴著口罩。
我們為什麼會被曬黑呢?
大家都知道是紫外線的錯,但紫外線三兄弟應該各背各的鍋。這三兄弟分別叫UVA、UVB和UVC。
三兄弟裡面,大哥UVA最兇悍,可以穿透普通玻璃,也是造成我們光老化的元兇。(準備挑戰高原的遊客、在寫字樓坐在玻璃窗旁邊的白領、長時間開車的司機,都要小心。)
二哥UVB非常情緒化,你不惹他,他不找你。如果你到海邊叫囂著「我要和陽光玩遊戲!」,但又不好好防護的話,就會被UVB曬傷,輕則滿臉通紅,重則紅腫脫屑,每一年暑期,都是日曬傷患者的高發期。
簡而言之,
UVA致人曬黑,
UVB致人曬紅,
UVC是躲在家裡的乖寶寶,可以忽略。
再來看看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物理防曬用品,包括遮陽傘、太陽鏡和戶外防曬衣,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那一層防曬塗料。
傘中黑色的部分就是防曬塗料
防曬塗料是由基料、熱反射顏料、填料和助劑等組成,通過高效反射太陽光來達到防紫外線和隔熱目的。
那戴口罩為什麼還會被曬黑?
答案就顯而易見了,因為沒有防曬塗層,UVA會穿透口罩,讓你的臉上不知不覺中變黑,毫無徵兆。
那戴口罩在夏天有意義嗎?
也是有的,有部分口罩可以起到遮擋UVB的作用,如果在平原裡,戶外時間很短,可以作為應急防曬用品。首選的防曬武器,還是防曬霜、遮陽傘等等。
夏天的防曬用品怎麼選?
防曬霜,並非數值越高越好。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標籤:
SPF→防UVB的能力
PA →防UVA的能力
SPF
假設一個人在不抹防曬霜的情況下,20分鐘後皮膚會變紅,那他在使用SPF20的防曬霜時,變紅時間會可延長20倍,也就是在400分鐘後皮膚才會被曬紅。
所以說SPF後面的數字越大,防曬時間越久。這裡需要強調的是, SPF30的防曬霜並不比SPF15的防曬霜的防護能力強上1倍,只是防曬時間延長了一倍。
實際上,SPF15的防曬霜可以阻斷94%的UVB, SPF30的防曬霜可以阻斷97%的UVB。
PA
而PA,通常以「+」來表示,「+」越多,防護越強。通常防曬係數越高的產品,添加的防曬劑就越多,對皮膚的刺激也就越大,因此如果是平常上班的話,計仔君建議選SPF15、PA+的產品即可。
如果在戶外運動的話,宜選SPF25~SPF35、PA++的產品。
如果是到海邊遊泳時,則需要SPF35~SPF50、PA+++的產品。每次使用量至少硬幣大小,並根據出汗情況及時補搽。
遮陽傘,防曬衣,
請選擇美貌與實力並存的產品。
那如何判斷一把傘或一件衣服的硬實力呢?有防曬塗層的就可以了嗎?不是,得看UPF值。
類似防曬霜的SPF,防曬傘和防曬衣也有一個分級標準UPF,即紫外線防護係數(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UPF值越高,防曬能力就越好。
國家標準中紡織品的UPF值最高的標識是50+,也就是UPF>50。因為UPF大於50以後,對人體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標準中規定:只有當樣品的UPF值大於40,並且UVA的透過率小於5%時,才能稱之為「防紫外線產品」,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這是衡量一種產品是不是「防紫外線產品」的指標。
敏感肌如何選擇防曬霜
建議還是選比較穩定的物理防曬霜,成分多一些的防曬霜更好,因為比較穩定,沒有刺激性。在塗抹臉之前,可以在耳後做一個測試,把防曬霜塗在耳後,24小時或者48小時後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
物理防曬的優點是安全性高,穩定性好,即塗即防曬,無需等待,而且可以長時間反射紫外線,也不發生化學反應,對皮膚較溫和。敏感性肌膚,年長人士和小朋友最好選擇物理防曬。
【來源:健康湖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