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媒體平臺將電影評論分享給讀者,這種『分享』給了我內心最大的成就感。」近日,百家號揭曉了「百+計劃」9月「原創作者榜」,相較於很多內容創作者以閱讀量和收益來界定內容的「價值」,此次上榜的百家號影視領域作者「孤煙」卻另闢蹊徑,對「有價值」的標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孤煙」坦言「電影銀幕是一個窗口,透過它我們可以領略別人的生活經歷,同時,電影銀幕又是一面鏡子,我們在裡面看到的不是別人的生活,而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正因為電影在他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特殊的角色,他才有了來源於內心深處的表達欲,才有了在百家號將自己對電影觀感傳遞給讀者們的熱情。
以「嚴肅走心」派創作 「自定義」優質內容價值
關於內容的「價值」何在,不同作者對它的理解大相逕庭。「孤煙」在一開始選擇入駐百家號時就已清楚認識到,他所感興趣的電影垂類內容不會像娛樂領域有著與生俱來的高關注度,於是,他選擇了更多地去考慮如何提升作品的內容質量,而不是研究如何讓內容偏向娛樂化與商業化,與成為標題黨搶佔讀者關注相比,他更喜歡「嚴肅走心」派創作。
低調與嚴謹的作風在「孤煙」的文章中也被彰顯得淋漓盡致,「孤煙」9月在百家號平臺共發表文章39篇,以他為極地探險電影《七十七天》撰寫的系列影評為例,與大部分影評以描寫電影故事情節或抒發個人情感為主不同,「孤煙」更傾向於拋開主觀式的評述,或從對電影故事發生的年代與地域進行考據分析,或以專訪形式還原主創的創作初衷,其出發點都是挖掘電影拍攝的幕後故事。
他認為,電影基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電影離現實很近卻也有距離。「在接近2個小時的電影時長裡,觀眾看到的是主人公體驗了無限接近死亡的經歷,但對導演、攝影及其他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消耗相當於跑一次馬拉松的體能卻渾然不知。」因此他更願意將電影背後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呈獻給關注電影的讀者們。
生活中我們消磨時間 電影裡時間消磨我們
對於喜歡電影的人來說,電影像夢境一樣會帶給他們以無限遐想,也會映照出觀影者真實的內心世界,電影能夠讓人們「仰望星空」,也能幫助人們容忍日常的平凡瑣碎並探索生活的奧秘。
「孤煙」也是對電影懷有某種特殊情愫的影評人。說起他成為影評人的經歷,也是充滿了戲劇性與巧合。在進入電影行業前,「孤煙」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技術宅男」,做過做POS系統運營方面工作也做過數碼產品類雜誌的編輯,但工作之餘的大部分時間,他都會在觀看與研究電影中度過。從沒想過將愛好變成事業的他,在一次偶然的工作調動下意外地進入了電影行業,之後憑藉著對電影的熱愛一路晉級為《電影中國》雜誌主編,現在的他又多了一重新身份——百家號「百+計劃」優質原創作者。
但一路「戲劇性」的意外背後往往也隱藏著可追根溯源的「必然」,說起「孤煙」與電影的不解之緣還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兒時「孤煙」生活的鎮上開始流行錄像帶時,有一次他跟隨父親去「串門」,父親的朋友送給了他一盤《真實的謊言》電影錄像帶,如獲至寶的他看過電影後被徹底「徵服」了,這也是他第一次驚嘆「原來好萊塢竟有這麼好看的電影!」
此後他對電影的熱愛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於是隔三差五就相約同學去錄像廳看通宵電影,午夜場的《唐伯虎點秋香》讓他第一次體會到原來電影可以讓人笑得這麼徹底,也因此他從那時起就喜歡上了周星馳。至此,電影在他的少年時代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他開闢了區別於常人的觀察世界的視角,帶領他感知世界的聲色氣味。
堅守內心的初衷 讓真正的好內容發聲
百樣世相,千種人情在每秒二十四楨的畫面幻化為流動的聲色光影,留下的卻是彌足珍貴的美好回憶。與《天堂電影院》中那個懷揣電影夢走出小鎮的多多一樣,「孤煙」帶著生活在小鎮時電影帶給他的那份觸動,一路走來成為一枚骨灰級電影愛好者。
「孤煙」說,在學生時代去錄像廳看電影能夠幫助他逃避現實;工作之後去電影院看電影,是為了體驗大銀幕上呈現的理想夢境;有了一定生活經歷之後,看電影則會得到更為深刻的觀影體驗和情感共鳴;做影評人之後他又會惦記著該如何把他對電影的理解傳遞給讀者。從論壇時代大家競爭著比拼文風與產量,到混跡於豆瓣時代肆意揮灑內心的情感,再到內容創業熱潮來臨時投身於創作平臺進行內容創作,變的是內容承載的載體,不變的是他對優質原創內容的堅持。
對於致力於扶持優質原創作者的創作激勵方案「百+計劃」,「孤煙」認為在百家號平臺優質的內容能夠獲得更好地展示與支持,他表示「百家號在技術和產品上正在越來越好,作者們的發文界面也越來越友好,編輯和作者們的對接很積極也能及時反饋作者們提出的問題,這大大提高了作者們的創作效率。」
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好的思想必然會觸動讀者進而引發共鳴和思考,在當下這樣充斥著速食文化的時代,對於讀者日漸審美疲勞的閱讀體驗,是時候需要「孤煙」所堅持的深度內容來挽回讀者最初的「食慾」,百家號「百+計劃」也在等待更多優質原創作者前來登榜,以優質原創內容傳遞獨一無二的思想,以不變的創作初心「從這裡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