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死侍》中,死侍的自愈超能力也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能夠在遭遇槍傷,四肢受傷後能夠快速癒合,甚至可以抵禦老化和死亡。很難想像如果人類真的擁有了這項技能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而在大自然的食物鏈中,處於底層的動物為了滿足自己溫飽的同時也要提防捕食者的攻擊,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才進化出了非常強大的自愈能力,讓人羨慕嫉妒。
今天小編我就來帶領大家看一看十種自然界中自愈能力超強的生物吧!
(排名不分前後)
什麼才能稱得上是地球最強生物?陸地的大象、獅子、長頸鹿?海裡的鯊魚、鯨魚、巨型烏賊?還是我們人類?
答案其實都不是以上所提到的,反而是一種名為「水熊蟲」的微生物。
水熊蟲早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存在了,它的體積極小,最小的只有50微米,最大的也只有1.4毫米,必須使用顯微鏡才可以清楚地看清。
水熊蟲的身體上覆蓋著一層水膜,該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
水熊蟲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高超的生存本領,能夠低溫隱生,低溼隱生,缺氧隱生,變滲隱生,也可以高溫生存,換句話說,你可以在上至珠穆朗瑪峰下至馬裡亞納海溝都能發現它的蹤影。甚至可以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條件下在外太空生存。
此外,它甚至也不畏懼強烈的太陽風暴和輻射,也曾有隱生120年的超級記錄。榮獲地球「最強不死生物」的稱號。
美國「洞察者」號在近日對火星發起了又一次新的探索,假如這次的探索能夠在火星上發現類似於水熊蟲這種生物的存在,那麼人類對於火星的研究將會邁進重大的一步。
雖然渦蟲還沒有一顆蘋果種子大,但這種雌雄同體生物的自愈能力已經強到不能用普通的言語進行表達。它上升到了一個過分的程度,讓人看完必須要大呼一聲wocao!
在神話小說《西遊記》裡,孫大聖就算頭被砍了也能再長出一個來,而渦蟲在這方面也能和孫大聖旗鼓相當。渦蟲的強悍不僅在於它的自愈能力,還有它的記憶能力了。據說你把渦蟲切成十幾塊,最後它不但能癒合的非常完整,而且還能保留著之前的記憶。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對渦蟲身體部位的再生能力進行了研究,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研究發現,一種被稱作"Smed-prep"的基因顯然是導致渦蟲的頭部和大腦適當再生的基本要素。
渦蟲具有在被截斷後,身體部位再生的獨特能力,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它們含有成熟幹細胞,這些細胞經常分裂,變成身體缺失的所有類型的細胞。該研究顯示,當渦蟲的身體部位進行再生時,是一套基因在控制這一過程,使它們在正確位置再生出大小、形狀和方位保持原狀的肢體——參考於醫學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
渦蟲自愈細胞的蛋白質,與一種名叫四跨膜蛋白的細胞表面分子很相似,而四跨膜蛋白被認為與人類癌症腫瘤有關,他們會讓腫瘤細胞發展或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四跨膜蛋白能夠傳播和轉移癌細胞,那麼渦蟲身上的細胞或許也意味著能夠讓細胞達到渦蟲需要的地方?破解此細胞可能會對人類攻克癌症問題至關重要!
燈塔水母具有越活越年輕、無性生殖與身體修復等奇異的功能。就算它身體被撕裂一個洞也能完整癒合,觸鬚被切斷組織仍會完美再生。
它除了擁有一個非常強悍的再生能力以外,它還是個不死之身!除非環境糟糕導致的死亡。
通常情況下,水母會在繁殖完下一代後死亡,但燈塔水母在達到性成熟階段之後,又會重新回到年輕階段,並開始另一次生命過程,而且從理論上講,這種循環過程是周而復始、可以永遠重複下去的。對於某個燈塔水母,科學家根本無法說出它的年齡大小。
如果說它擁有「返老還童」的能力已經很恐怖了,那麼它還能像《X戰警》裡的分身人一樣大量複製自身!
我們目前對這種神奇的生物了解還是少之又少,還在對它進行不斷的摸索探究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便能找出它能力中的秘密。蠑螈,又稱火蜥蜴,全世界大約有400多種,在亞熱帶地區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蠑螈雖然有點像蜥蜴,但是它的身上沒有鱗片,皮膚又很光滑,舌頭又小又厚,是一種很好的觀賞性動物。
蠑螈的四肢很不發達,視力也比較差,主要依靠嗅覺捕食,以蝌蚪、蛙、小魚、孑孓(jiejue)、水蚤等為食,甚至也會吃同類。
蠑螈的再生能力,強到就算被切開四肢甚至腦袋!它還是會長出來的!很難相信這麼小的生物居然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和自愈能力。
蠑螈強大的再生能力歸功於它體內有一種名為「巨噬細胞(Macrophages)」的免疫細胞,這種細胞就是蠑螈強悍再生能力的重點,失去了這種細胞也就失去了再生能力。
巨噬細胞與單核細胞
蠑螈的自愈能力甚至能夠使它受傷的部位不會留疤,它的自愈能力接近完美的修復受傷部位,但並不是完全再生的,新長出的部位或多或少與之前的不同,更像一個原部位的縮小版。
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人類對於蠑螈自愈能力的探索,最新消息是英國的科學家已經合成了蠑螈的基因鎖,正在破解和探索其基因的功能,了解它們如何再生身體器官。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把這種能力運用在人體上,將會使人類十分收益。
章魚應該算是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了,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噴射的水力強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似的物質,作為煙幕。墨汁除了能遮蔽視線以外,還可以讓捕食者的嗅覺變得遲鈍,可麻痺感覺器官。
章魚也擁有擬態偽裝術、舍"腕"保身術來保證自己的生存。章魚的再生能力也很強,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章魚大多數都是完整無缺的。
章魚對於溫度的要求較高,在海裡,章魚找不到食物無法補充自身熱量時會有自食行為以滿足需要,然而再生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不可能的無限循環,這一行為也可能導致章魚自身的死亡。
美國科學家還在印度洋海域發現會用兩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魚。這種章魚會把八隻"爪"中的六隻向上彎曲摺疊,做出椰殼的模樣,而剩餘的兩隻"爪"就會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後挪動,像會移動的小椰子,以倒退跨步走的方式逃難,姿勢很是滑稽。
可能大多數人對於海星這個生物沒有過多的概念,普遍的認為它是一種類似於珊瑚、海綿的一種海洋植物,因為海星長得確實不符合我們對動物普遍的評判標準。我們常見的海星都是硬硬的裝飾物,先不說看上去沒有眼睛和嘴,最關鍵的它還是五角星形狀的,分不清那邊才是頭和尾;還五顏六色什麼都有,實在怎麼看怎麼像上面珊瑚和海綿的好基友。
其實都是錯誤的,海星真正的好基友是海膽和海參。不管是珊瑚、海綿還是海星,他們都屬於動物界不是植物界,但所歸屬的門不同(珊瑚屬於刺胞動物門、海綿屬於多孔動物門、海星屬於棘皮動物門)。
額扯遠了,海星其實也屬於能迅速再生的動物之一,當你切斷海星的一個觸手,一個月後你就會發現它又長出了一個新的觸手。如果你把它中央軀體的一小塊帶著短肢一同切了下來,那麼短肢本身也能長成一個新的海星。
海星的這種再生能力來源於它的神經系統和它體內的後備細胞。海星的神經系統都是分散的,不形成神經節或神經中樞,且都與上皮細胞緊密相連。當它被切斷時,他的神經系統會做出反應,並傳輸給後備細胞,而它的後備細胞中則包含了身體所失部分的全部基因,通過與其他組織合作讓海星重新生出失去的觸手或其他部分。
關於海星還有一個小故事,說是一位漁夫總是打撈到海星,於是就把打撈到的海星切成小塊扔回海裡以為這樣就把它們殺死了,結果就是海星卻越來越多。所以說這種你對它恨之入骨卻殺不死的生物。你氣不氣!
說完了海星,便來說說他的好基友海參吧。
相信大家應該都吃過海參,海參肉質軟嫩,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是海味「八珍」之一,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
海參雖然生活在海裡,但它卻不會遊泳!海參在海裡是通過管足和肌肉的伸縮在海底蠕動爬行,一個小時的移動距離不超過3米。
在這些負麵條件下,海參便擁有一項獨特的本領來保護它。當它受到刺激或者危險環境時,身體就會強烈地收縮,把有毒素的內臟從肛門中排出來迷惑敵人供其飽餐一頓,藉此機會進行逃生。這種現象被稱為「排髒」。
(前方高能!請吃過飯或習慣犯噁心的小夥伴注意!)
當刺激或不利環境消除後,排去的內臟還能夠再生出來,大約50天左右,它又會長出一副新內臟。
海參還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把它切成2~3段投放進海裡,經過3—8個月,每段又會生成一個完整的海參。有的海參還有自切本領,當條件適宜時,能將自身切開,之後每段又會長成一條海參。
若將它的刺切斷,5~7天後背部就會出現小的隆起,30天後便重新長回1-2毫米長,將它的管足切除,1周後傷口便會自愈且呈現起伏。
壁虎這種生物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壁虎是典型的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的時候它便會找到一個陰暗的牆縫或者角落中帶著,它雖然聽力很好但在白天時視力較差。但在每個夏日的夜晚,都能在被光線照射的牆壁上、路燈上找到它們的身影。它以蚊子、蒼蠅、飛蛾和蜘蛛等為食。
記得小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小壁虎借尾巴》說的是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走了,小壁虎去跟其他人借尾巴,最後在媽媽的提醒下發現自己的尾巴長回來了。
雖然這只是個小故事,但壁虎遇到危險時深知聲東擊西走為上計的道理,自行切斷自己的尾巴分散捕食者注意力然後迅速逃跑。
而壁虎的體內有一種激素可以促進尾巴的再生,當尾巴斷掉的時候便會自然地分泌,等到尾巴長好就會停止分泌。其原理是高度分化的細胞和尚未分化的幹細胞一樣仍然具有發育的潛能,也就是保持著細胞的全能性,這是因為細胞的細胞核內含有保持本物種遺傳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遺傳物質。
蚯蚓,俗稱地龍,經常在泥土中或者下雨後的地上能夠看見這種動物,也是釣魚者們的最愛。
蚯蚓也是可以快速自愈的,蚯蚓體長約60mm-120mm,全身由100多個體節組成,沒有骨骼。當它被切成兩節後,它斷面上的肌肉組織立即收縮一部分肌肉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細胞團同時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傷口迅速閉合。位於體腔中隔裡的原生細胞迅速遷移到切面上來與自己溶解的肌肉細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結節狀的再生芽。與此同時體內的消化道、神經系統、血管等組織的細胞通過大量的有絲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裡生長。就這樣,隨著細胞的不斷增生,缺少頭的一段的切面上會長出一個新的頭來。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會長出一條尾巴來。這樣一條蚯蚓就變成了兩條完整的蚯蚓。
蚯蚓與人類也是息息相關的,它能促進土壤的疏鬆,可以分解掉人類生產的有機垃圾使其變成無機物供植物等利用,是一名合格的分解者。同時也可以用作飼料、食品和藥材,對人類的益處很大。
蚯蚓也很可憐,它自愈的特性經常被用來作再生實驗,人類對土壤的汙染和對水的汙染也會給蚯蚓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
每年金秋時節,螃蟹黃滿膏肥,正是品蟹的最佳時機。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它不但味美,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
只不過它自衛的手法嘛.....對自己比較殘忍。
如果是家裡有曾經買過活蟹的小夥伴有時會發現,你去抓螃蟹的時候它會突然地自斷一臂或者腿,其實這就是它的自衛方式。
螃蟹的十肢都有天生的「折斷線」,當它遇到危險時,螃蟹體內有一種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收縮肌肉斷掉這一肢,斷去的肢體並不流血,因為肢內有特別的膜,將神經與血管完全封閉。身上又有特別的「門」,能將斷處關閉,血細胞立即產生蛋白質,開始長出新肢。感覺比壁虎還要666。
而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比起肉體上的自愈,我們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心靈在被這個世界的嘈雜與社會的百態所傷害後的自愈。
如果把螃蟹斷肢的故事寫作成一碗心靈雞湯,那麼我就會寫: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要勇於捨棄,就像螃蟹會截斷自己的肢體一樣。迅速忘掉傷痛重新開始,就像特殊的「門」閉合斷處然後長出新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時能夠及時脫手,既然螃蟹能夠做到,那我們也可以,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