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影像、健康管理、醫學數據挖掘……資本青睞醫療AI哪些領域?業...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智能影像、健康管理、醫學數據挖掘……資本青睞醫療AI哪些領域?業內:醫療機器人、藥物發現領域被低估,慢性病AI值得深入挖掘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5 13:58:13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廖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蕊 攝

近年來,醫療AI獲得了資本的高度關注。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統計,2013~2018年,我國人工智慧醫療行業融資額整體走高,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39家企業披露完成融資,其中18家企業披露融資金額,合計約26.2億元,同比增長128.42%,行業正處於風口上。

那麼,目前的醫療AI主要集中在哪些應用場景?哪些是被高估的?哪些又被低估了?近日,在由億歐主辦的「2019年世界創新者年會——醫療大健康創新論壇」上,業內專家、從業者、投資人等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醫療機器人和藥物發現領域被低估

據億歐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7月,在中國市場活躍的醫療AI企業共126家。其中,開展醫學影像業務的企業數量最多,共57家;開展疾病風險預測業務的企業數量為41家;醫療輔助、醫學影像、藥物研發企業較2017年統計數據有增加;健康管理、疾病風險預測企業較2017年統計數據有減少。

投融資數據方面,2012年至2019年5月獲投的醫療AI企業中,智能影像領域佔比最高,醫學數據挖掘領域及健康管理領域分列第二、第三位;語音電子病歷投資事件數最少,僅2017年出現一例。

AI在醫療領域裡的多個細分領域已經得到了應用,而在這些領域中,哪些技術是被高估的,哪些是處於低估狀態的?

在英特爾醫療與生命科學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李健看來,中國市場上醫療機器人和藥物發現是比較低估的兩個方面。現在AI的應用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目前發展比較全面還是醫學影像。

安德醫智大中華區CEO李晶珏也表示,過去幾年醫療影像AI確實得到了這個行業包括投資人非常多的關注,相信它能夠落地化、產業化的認可最多。

「但是醫療影像AI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和坎坷,其中最顯著的是中國的醫療影像AI公司過去三年80%都集中於類似的應用領域,比如我們常說的肺結節和乳腺結節的篩查。」李晶珏說。

她認為,醫療影像AI在醫療的應用場景應該是百花齊放的。從應用的疾病來講,就有頭部神經的、心臟的、胸部的、腹部的、盆腔的等等。從臨床流程上來講,有入院前的預防和篩查,入院後還分為急症和重症、疑難疾病,複雜疾病的診斷包括急症的預計、風險評估、病因分析等等,其實都是醫療影像AI該涉足的領域。

過去幾年,大部分的AI公司選擇了相對來說比較同質化的,門檻比較低的肺結節篩查的領域。「過於集中於同一個領域,一是技術門檻並不高,二是應用的場景相對局限,三是同質化的競爭就會多,這不利於一個創業公司早期的發展。」她說,醫療影像AI應該有特色和技術瓶頸,有技術上的「護城河」。

相較於醫療影像AI,李健認為慢性病的AI是最重要的,是最值得挖掘的。「其實我們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信號發射場,可是到今天為止,我們對這個發射場信號的採集、利用和分析是遠遠不夠的。」

他認為,基於像日常的呼吸、心跳、睡眠、尿液等這些很容易獲得的信號的監測,尤其是消費者端的這些信號的分析是特別值得創業公司、投資公司或者政府層面去推動的。「這是真正能夠保證我們對疾病的治療往前移,移到健康管理層面,而不是等到出了狀況才想辦法去找產品。」

在產業裡找AI落地的場景

儘管近年來醫療AI發展迅速,但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從資本角度上來說,現在醫療AI的盈利情況依然不是很樂觀,仍然存在產業化困難等情況。

在元生創投合伙人高維鵬看來,醫療是所有創業和投資類型裡面最保守的一個領域。一個創新的醫療技術能夠寫到醫學院的教科書裡,要20年時間。因為這是一個人命關天的事,它先天就是一個非常保守、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從這點上來說,它跟所有事物發展的規律一樣,不能跨越式發展。

在簡單介紹了所投資的醫療AI企業的相關情況後,高維鵬提到這些企業的共性,一是都結合了醫療的人才以及人工智慧的專家,他認為這是目前在醫療AI的創業和投資裡面,需要重點關注的。

「醫療AI這個詞語的組合,醫療仍然是基礎,AI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一個輔助性的解決方案,我們一定要能找到在醫療領域非常資深的專業人士以及人工智慧領域專業的資深人士這樣複合型的組合,才能很好的實現這個項目的落地。」他說。

二是要在產業裡面來找AI落地的場景,不論是精準醫療還是服務,其實都有一些環節能夠把AI在具體的產品、服務中來落地。這實際上又涉及到醫療的一些政策性問題,包括4+7帶量採購,這些都影響了醫療行業,包括醫療AI自身發展的速度。

「現在大家都要去把AI的解決方案申請國家的註冊證,單獨申請難度很大,但是作為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相對來說,無論是行政的許可,還有在醫院的收費標準上,都會有一些落地的方便。」

不過他也指出,當從一個技術變成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真正往醫院推的時候,跟其他產品面臨同樣的競爭,醫療產品要進入醫院不光是產品創新高低的問題,還涉及到客戶、醫院,它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所以拿到了國家的一些註冊證肯定比沒有拿證好一些,但離真正能夠走進醫院,包括教育臨床的醫生能夠用先進的AI解決方案來進行臨床的診療,傳統醫療所走過的路,所趟過的坑,一個也少不了。」高維鵬說,應當說是前途光明,但是道路還是挺曲折。

此外,李晶珏提到,無論是行業巨頭公司還是創業公司,想涉足醫療AI行業,大家都需要翻過兩座山,一是數據的山,二是臨床應用的山。

她進一步闡釋,首先要去搭建數據壁壘,要能夠拿到高質量的數據和優質的醫療機構進行合作,這就先是成功了一半。第二是臨床應用的落地,對醫療AI、影像AI不能只做影像判讀,源自於影像,服務於臨床,這一定是未來影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翻過大山,就有機會走到最後、笑到最後。」

相關焦點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醫療行業由於其知識驅動型和數據密集型的特點保證了人工智慧在醫療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由於數據量大、對醫生要求高等特性成為人工智慧在醫藥行業率先領域應用的細分領域之一。 2.
  • 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AI在醫療健康十大領域應用前景
    相對於金融、運輸和零售業等領域,AI在醫療健康領域研發最少。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副校長LyndaChin教授說過「人類大腦的容量是有限的,與日俱增的患者數據和爆炸式信息增長,讓醫生無法跟上醫學知識發展的步伐,AI將成為輔佐醫生提高認知能力的最佳工具和手段。」  在醫療健康領域裡,AI應用並不是最近才興起的。
  • 宜遠智能CEO吳博:醫學影像的數據標註、算法方法與算力優化
    《未來醫療大講堂——醫學影像專題》第四期總結文:一個只給醫療AI從業者、影像科醫生、名校師生、CFDA工作人員看的系列課程。>吳博從數據、算法和算力三個層面,詳細介紹了自己在AI醫學影像落地方面的實戰經驗和心得。
  • 雷軍:AI會取代50%的人 | 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應用案例分析
    基於影像的醫學診斷是目前人工智慧關注較多的領域,「AI+醫學影像」被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醫學影像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結合的原因醫療數據中有90%來自於醫學影像,並且我國醫學影像的數據正以30%的年增長率逐年增長,相比之下,影像科醫生的增長速度和工作效率是不足以應對這樣的增長趨勢,這將給醫生帶來巨大的壓力。
  • 2018人工智慧醫療盤點:科研突破 巨頭髮力 產業聯合 資本依舊
    這一年,醫療人工智慧取得了哪些科研技術突破,產品的應用落地又解決了哪些痛點,資本凜冬下,醫療人工智慧市場融資情況究竟又是怎樣一番面貌?踩著2018年的尾巴,我們從科研、產業、融資三大角度,全面復盤這一年醫療人工智慧的重大事件。
  • 風口上的AI醫療 | 獵雲網
    「學習」大量病理學數據文本,使其掌握問答、判斷、預警、實施的能力。應用層:是指人工智慧與不同細分領域的結合,以解決醫療行業中的某種業務需求,如智能診斷、藥物研發、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語音等醫療場景。2、醫學影像醫學影像在醫療 AI 領域技術成熟度最高,有望最先實現商業化。據動脈網蛋殼研究院發布「人工智慧+醫療技術成熟度分布曲線」,「AI+醫療影像」在醫療領域成熟度最高,在曲線上處於過高期望的峰值位置。
  •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 AI 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更多課程:《未來醫療大講堂—醫學影像專題》前後會有近10位產、學、醫領域的權威專家進行深度分享,每堂課60~120分鐘,從本周起,會保持每周一更,後續的課程時間與詳情,會在公眾號「AI掘金志」實時告知。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該系統基於連心醫療在醫學影像領域積累的核心AI技術,結合飛槳開源框架和視覺領域技術領先的PaddleSeg開發套件研發,可快速檢測識別肺炎病灶,為病情診斷提供病灶的數量、體積、肺部佔比等定量評估信息。同時輔以雙肺密度分布的直方圖和病灶勾畫疊加顯示等可視化手段,為臨床醫生篩查和預診斷患者肺炎病情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據,提升醫生診斷和評估效率。
  • AI醫療領域再添重磅玩家,「清影」將AlphaGo Zero應用到醫學中
    近兩年,AI醫療領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尤其是到今年下半年,推想科技、圖瑪深維、匯醫慧影等企業都相繼完成了B輪融資。國內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生產商聯影今年也注資3億人民幣成立人工智慧子公司進軍醫療人工智慧領域。此外,還有騰訊的「覓影」,阿里健康的「Doctor You」等都在醫學影像的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上有所布局。
  • 人工智慧落地影像識別,政策資本雙雙入局
    但不可否認,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結合點響應了傳統醫療的諸多困境,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多元業務趨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冠疫情推動人工智慧從「雲端」落地,提高了抗疫的整體效率。疫情更是成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試金石,昭示著人工智慧在醫療的力量和價值。從應用場景來看,人工智慧醫療應用尚在起步階段,影像識別、遠程問診、健康管理、暫處第一梯隊。
  • AI成影像標配,醫生到底需要什麼?大佬們向影像領域傳達了什麼?
    MICCAI 2019大會主席、聯影智能聯席CEO沈定剛表示:「去年國內企業被收錄的論文數量接近20篇,今年的數字大概在40篇,而國內被收錄的論文總數應該在150篇這個水平。相對於往年,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的醫學圖像研究實力增加非常快。」在這些論文之中,「智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詞。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內,「影像智能」將持續成為醫學影像界的重要話題。
  • AI在醫療領域智能幫我們診斷嗎
    AI在醫療領域智能幫我們診斷嗎 顏璇 發表於 2019-12-10 13:44:35 隨著AI在醫療領域的攻城略地,AI+康復醫療是否會出現,其是否會成為醫療服務業中的黑馬呢?
  • 吳博:目標檢測集成框架在醫學圖像 AI 輔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
    工業界經驗:2017 年創立醫療 AI 公司——宜遠智能,該公司集結了 20 多名人工智慧博士以及眾多海內外醫學顧問,為醫療健康領域提供 AI 增強解決方案,並與多家知名醫院達成合作,並推出成型產品。創立宜遠智能之前,吳博曾在愛立信大數據研究院任職,還曾主導過百億級虛擬品電商、數字貨幣系統的業務及數據架構建設與運營。
  • 獵雲網「2018最佳醫療健康創新公司TOP 10」榜單發布!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前三個季度中,融資最多的是以按需醫療服務為主要價值主張的公司。另外,在診所這一細分領域中,新誕生者主要以兒科、全科中心為主;在市場化和規模化方面,口腔和醫美以及中醫發展勢頭良好,備受資本關注。未來,醫療健康創企的發展方向將發生怎樣的調整?哪些影響因素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 生命科學+醫療健康領域上演的資本熱情,將成就下一個十年增長點?
    其中,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推進最快,對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驅動也最為顯著。2015 年,《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籤發,拉開了藥審改革的序幕;2017 年,食藥監總局連續印發關於藥品審評審批、臨床試驗管理等方面的四大文件徵求意見稿,文件支持醫院開展臨床試驗,要求完善倫理委員會機制,並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進一步提高臨床試驗和藥物審批效率。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相比於很多醫療公司終日困惑的商業化問題,素有「AI四小龍」之稱的依圖醫療希望在AI+醫療賽道上實現「異道超車」。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表示,依圖醫療則側重智能醫療與診斷的領域,且產業化才是推動智能醫療健康發展的根本。
  • 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
    構建醫療數據應用生態體系,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資本,都紛紛加碼醫療大數據行業,宏觀環境不斷朝著利好方向推進。然而,即便醫療大數據備受關注,不可否認其數據缺乏標準化、交換性數據量大,數據類型複雜,臨床數據管理和整合能力欠缺和大數據高效分析能力欠缺的行業痛點。而區塊鏈的出現有望打破這一僵局,MTT醫療大數據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決醫院信息孤島問題,挖掘歷史數據價值、將數據進行分層處理,更可減少資源消耗,實現數據的統一入出管理、實現數據標準統一。
  • 結合影像 AI 技術,構建5G智能影像中心
    各種醫學影像如放射影像、超聲影像、分子與核醫學影像、內鏡影像、病理影像等承載了絕大部分的醫學可視化數據,覆蓋了絕大部分院內臨床科室的業務範疇,是院內-院間遠程智慧醫療的重點應用與落地的板塊。醫學影像體系現存問題隨著近年來各級政府在衛生領域投入資金的增多,很多社康中心與鄉鎮衛生院都配備了低端多層螺旋CT與中端彩超,二級醫院配備多臺CT、磁共振、高端彩超與高端內鏡。
  • AI+大數據在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
    【編者按】本文總結AI技術在藥物研發、醫學影像的應用情況,並繼續探討其在輔助診療和基因分析領域中的應用情況及行業發展現狀。本文來源於火石創造,作者火石創造;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大數據與AI相輔相成,得益於計算機信息技術科技革命,各領域產生了海量數據積累,人工智慧(AI)技術獲得快速發展。
  • 翼方健數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籤署...
    11月16日,翼方健數(BaseBit.ai)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療健康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其中,隱私安全計算技術為健康醫療、生物信息、新藥研發等方向提供了數據協作、價值挖掘的重要基礎平臺技術支撐。中心成立於2017年5月,歸屬於中科院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等機構的參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