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0元學全額返學費糾紛不少
面對誘惑 家長心莫動
「打卡0元學,全額返學費」。目前,越來越多的線上機構推出了「可以全額返學費」的課程,但當家長購買課程後,商家卻出爾反爾或是重設門檻,最後家長沒有拿回學費,學習的免費福利變成了陷阱。專家提醒,不要盲目輕信「0元學」,選擇課程項目時要仔細查看相關條款,尤其是退費和免責條款;課程方如構成單方違約,將承擔欺詐或違約責任。
難返現 1
課程改版 增加難度
去年,一款英語繪本閱讀APP開始「免費學」的宣傳:「0元享終身會員」、「306天打卡全額退款」……這樣的免費學條件,讓很多家長心動。
陳女士花358元為5歲的兒子購買了繪本APP。剛開始學時,內容還挺有趣,孩子每天都能輕輕鬆鬆完成打卡。但是從今年5月底開始,該繪本APP開始多次改版,不僅提高了打卡學習的門檻,難度也提升了,孩子學習起來變得費勁了。「APP每次升級的時候,都強制要求點擊,不升級根本沒法完成打卡。」陳女士說,孩子讀單詞過關的難度也提升了,無論怎麼讀,似乎都達不到能通過的分數,「我自認為英語也不差,經常我都讀不過,更何況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陳女士對這樣的升級改版表示匪夷所思。有家長粗略統計了一下,在3個月內,該繪本APP就更新了將近70個版本。
陳女士說,她周圍還有些家長反饋,即使達成了306天打卡的要求,對方還是會在返現之前設置障礙,聲稱打卡期間存在不合規操作,比如配音和閱讀不合規,返現申請不予通過。「我已經放棄返學費了,不想因為這個給孩子學習造成不愉快,估計商家就是這樣來擊退想返現的家長的。」陳女士說。
難返現 2
出爾反爾 無力返現
在打卡「0元學」的路上,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翻車」,根本無法兌現當初的「打卡返現」承諾。
今年6月,6歲女孩妮妮的媽媽給她買了一套線上學習課程,包括英語、思維、國學,通通都來自同一家機構。「說是打卡0元學,課程看著也還行,就一起入手了。」妮妮媽說,一科698元,3科總共花了近2100元。購買時,商家給出的宣傳是:「在規定時間學習完即可,一天一節或者多節都可以,共完成50課時學習打卡,即可申請返現」,還聲稱「返現秒到帳」。
學到一半,妮妮媽在網上看到有家長說,該課程返現受阻,每次申請獎學金返現,系統都會提醒微信限額,建議選擇其他日期。「我心裡咯噔一下」,妮妮媽說,到11月,課程方直接貼出了通告,稱「已經沒有能力發放獎學金,且無法保障課程及時更新」。與此同時,提出讓家長用兌換其他課程的方式來抵獎學金。
「買個線上課程,就遇到這樣出爾反爾的商家」,妮妮媽說,有了這次經歷,她以後在購買線上課程時,會更加謹慎。
難返現 3
售價偏高 打持久戰
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機構線上推出的「0元學」打卡課程,價格基本高於市場價。
比如一款售價1299元的少兒編程產品,商家稱一年內完成打卡任務,全額返還獎學金。但沒過幾個月,同一商家推出同款產品,直接購買只需要769元,與打卡0元學的差價達到了530元。
還有一款售價1599元的中文閱讀器,商家推出兩年打卡套餐:如果成功完成兩年打卡可以返現998元。也就是說,花費大概600元購買了一個閱讀設備,並享受了兩年的閱讀資源。「其實買一個基礎款的kindle也就是這個價格。」一位購買了該閱讀器的家長說。
不僅價格偏高,有些「0元學」背後,還藏著商家的「貓膩」。一款售價600多元的學習機,承諾一年完成266天打卡就可以獲得返現資格,打卡期間需要發文字加圖片分享到朋友圈。可是等家長完成任務申請返現時,不僅出現了一些新公布的不合理規則阻攔家長返現,更誇張的是,家長如果最後想真正拿到返現,還需要拉人頭去幫商家賣機器。
記者發現,打著「0元學,返學費」的課程基本上都是持久戰,打卡時間大多是以年為單位,最短的有4個月,而最長的有連續打卡3年的課程。
專家提醒
「任性」附加條件
涉嫌虛假宣傳
「今年以來,網課負面輿情主要集中在網課營銷、網課質量和退費糾紛3個方面,其中退費糾紛輿情信息最多」,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告訴記者,網課營銷輿情主要涉及低價營銷、誇大師資、販賣焦慮、虛假承諾4個方面,其中低價營銷問題最為突出。
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或購買網課時,應事先查看培訓機構的資質證照情況,多家進行比較並試聽相關課程,然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陳音江提醒家長們,不要盲目輕信商家的「0元學」「全額返學費」等低價營銷宣傳,尤其是不要聽信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接受服務之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培訓機構的促銷活動規則,並保存好培訓機構的宣傳承諾資料。注意一次性繳費不要超過3個月,避免一次性高額繳費。籤訂合同時要仔細查看相關條款,尤其注意退費和免責等條款內容。
在陳音江看來,商家宣傳「0元學」時沒有附加條件,執行過程中就不能增加條件,否則就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或構成單方違約,應該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承擔欺詐或違約責任。
記者手記
選擇大機構
盯住優質課
「0元學」這種營銷手段,最早應用於英語學習和健身領域。商家之所以敢推出這樣的噱頭來吸引用戶,是基於大數據顯示,能長期堅持學習和健身的用戶比例非常低。「0元學」延伸到少兒線上學習領域,家長看似穩賺不賠,但實際上背後有風險。
商家打出0元學的噱頭,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用戶、快速佔領市場,帶來大量現金流,為公司後續融資做準備。但這些公司很多都是新成立的小公司,打出0元學賺到快錢後,經常會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而這樣的風險就順理成章地轉嫁到了購課家長身上:還沒等到下一步融資,公司就已經化為泡影了。
疫情以來,「0元學」打卡課程翻車的越來越多,家長在抱怨課程方出爾反爾、不守誠信的同時,也很難有成功維權的案例。業內人士建議,家長在挑選線上學習資源或打卡返現0元學課程時,儘量選擇參加短期返現活動,因為時間周期越短、風險越小;而需要長期打卡的,儘量選擇一些成立時間長、有經濟實力的大機構。
此外,學習的本質還是學習知識本身,家長的注意力還是要放在如何挑選優質課程上,而不是衝著「0元學」去購課。本報記者 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