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從出生到死亡,誰都不能例外。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新生命的降臨會給我們帶來喜悅。但是也有些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身體的各項指標都開始逐漸衰老,最後不得不面臨死亡。死亡這件事讓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很難接受,常常會覺得非常難過,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不能到親人去世了才追悔莫及,我們只能在親人朋友的彌留之際,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無愧於父母對我們無私的關愛。有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身體上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只要通過仔細觀察,都會發現和以前大不相同。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必須休息,但是休息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通過睡覺來休息。很多人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每天早出晚歸,早上起來要給子女做飯,晚上回家還要看孩子們有沒有蓋好被子,每個父母都對孩子們非常關心。但是有些老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就會變得很嗜睡,有些老人甚至上一秒還在跟家人聊天,下一秒就已經睡得昏昏沉沉。這是老人們身體各個臟器功能下降導致的,很多老年人都很嗜睡,而且睡得特別沉,即使是大聲吵鬧,也不能將這些老年人喚醒。
等到了一定年紀以後,很多老人就會變得像小孩子一樣,我們也常常說「老小孩」,因為一些老人在一定年紀以後就會變得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伺候。我們從小到大,都在父母的守護下健康成長,贍養老人不僅是我們法律規定的義務,還是每個人都必須傳承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當老人變得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更多的陪伴和愛,而不是拋棄和抱怨。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父母親溫暖而寬闊的後背和手掌,但是父母生命的最後時光裡,我們常常會發現父母的手不像以前一樣溫暖,稍微觸碰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這種寒冷並不是多穿幾件衣服就能夠改變的,有些老人的時候還會變得浮腫,這就說明這些老年人身體內的氣血比較虛,陰陽調和也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讓父母多休息,在茶餘飯後多補充一些營養物質,也可以經常給老人做一些按摩,這樣能夠儘可能地減輕老人的痛苦。
心臟又可以被稱之為人體的「發動機」,等到人老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的心臟功能也會隨之下降。有時還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影響,這個時候我們發現老人的喘氣聲音比較大,有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喘不上氣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老人可能已經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我們還常常會聽到一件事,那就是在人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變得格外有精神,手掌也比以前有力,意識也會稍稍清醒一些。有些人發現老人的情況好轉,會覺得很開心,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這其實是老人身體的最後掙扎,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迴光返照。我們要用這個機會來跟老人做最後的告別。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再給老人餵飯餵水了,這個時候老人的消化系統已經不能正常運轉,餵太多的食物可能會讓老人覺得更難受。如果老人覺得呼吸困難,所以適當的給一些氧氣,但是要注意多開窗通風,不要悶在屋子裡面。
結語: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誰都不可能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老人還在世的時候,用愛來陪伴他們。當老人的生命走到終點時,我們也要竭盡全力幫助老人完成願望。很多老年人都比較疼愛自己的子孫,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多見見老人,同時也能讓老人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注意關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