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我們心靈深處的慈悲,擁抱萬物生靈,接受整個大自然及其美麗之處,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成我們釋放自身的使命。——愛因斯坦
自然擁有著無窮的力量和魅力,即使現在的人們一直試圖在了解它,與之和睦相處,也仍舊沒有完全弄懂它。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進行過很多有益的嘗試,慢慢地總結出一些規律,了解了許多的動物,也得到許多心靈上的慰藉。正如愛因斯坦所説,了解和接受自然以及各種動物,可以得到自我的滿足。現在的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與自然相關的行業。無論是去極地拍攝野生動物的攝影師,還是在動物園裡面餵養小動物們的工作人員,他們都用著自己的力量去了解這些動物。還有很多的動物,等待著人們去發現、了解它們的生活。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麼存活?都去了哪兒?
普通魚類
水,佔據著陸地很大一塊面積。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陸地上總是有河流的存在。在河流之中,生存的數量最多的動物便是各種魚類。生存在內陸淡水河中的魚類,人們通常將它們稱作淡水魚。它們的種類有很多,但因為生存環境相似,生理上也有一些共同之處。
淡水魚往往體型較小,從我們身邊的魚類來看,沒有過體型很大的野生淡水魚。而且那些水體乾淨,魚類能夠達到使用標準的河流,總是有很多人去那裡釣魚。基本上,魚還沒有來得及長得很大,便被人們釣起來吃了。再加上水體中的生物鏈完整,它們都有自己的天敵。有競爭對象的存在,有了生存的壓力,就自然不能夠隨心所欲的生長。
生存方式
不同的水體內生長的魚類,有自己獨特的生長方式。黃河是我國流域面積很廣的河流,在它的流域內,生長著很多的魚類。因為從源頭開始,河水一直在流淌著,直到匯入海洋。流域內的魚也受河流流動的影響,不斷地變換著自己的生存水域。通常來說,中下遊很大一部分魚是上遊帶來的。
當然也有人擔心,既然河流能夠把魚從上遊帶到下遊。那麼等到魚被帶進大海之後,它又如何生存呢?因為從小在淡水之中生長大,很多淡水魚是無法適應海水的生活的。一旦淡水魚被衝入海水之中,水體內壓力和鹽度突然改變,很有可能因為無法適應陌生的環境而死亡。當然,也有些魚類能夠一直生活在淡水和海水過渡的區域內,逐漸適應新的水體的生活。
共同努力
在人類的視角下,認為順著河流的流向,能夠更加方便、省力的做好事情。但對於魚類來說,順流而下並不適合它們。一方面,魚類因為生長的環境的原因,原本自身的力氣就小。需要通過逆著河流運動的方向遊動,從而增強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的壽命。這樣遊動在即將匯入到大海中的河流裡時,也能夠有足夠的力量重新遊回上遊。
另一方面,許多河流的下遊都匯入大海,一旦流入大海,它們將面臨巨大的危機。長久以來,為了應對這樣的危險,魚類漸漸形成一些特殊的生理習性來使自己生活的更好。其中就包括魚類喜歡逆著河流的流向遊動,這就是為了回到熟悉的地方生存,儘量避免危機。再加上,根據魚類的生理習性,它們喜歡逆流回到上遊產卵。近年來,很多地方會在河流中段修建水庫,以此來存蓄水源,便利民眾。為了方便魚類能夠回上遊產卵,會特意的制定逆流的路線。總而言之,為了避免在海水之中喪生,魚類和人類都做出了努力。
事實上,黃河每天有大量的河水匯入到大海之中。但隨著河水匯入的魚類數目不算很多,一些魚類可能就停在交匯的水域內,慢慢適應環境。而那些被湍急的河流一下子衝入深海之中魚,難免會因為適應不了陌生環境身體機能出現問題導致死亡,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對於這樣的情況,人們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大自然中有著完整的生物鏈。很多時候,人們不幹涉它們鏈條的運行便是最好的。畢竟一旦因為幹涉導致出現從未經歷過的情況,而打亂鏈條,危機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