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2020-12-20 知識酷兒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現在如果遇見雨水很少的年份或者季節,咱們國家很多地方依舊會出現水量短缺的情況。著名的南水北調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年,但是利用人力改變自然又是何其艱難的事。比如說東部線路每年從長江之中抽調走的水也只不過30多億立方米。這對於長江來說本身就只是九牛一毛。事實上通過人工工程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非常好的利用黃河水,但是長江恐怕一時半會兒還做不到。

我們知道,黃河的流量從上古至今實際上是很明顯的減少的。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科學的利用自然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共識。要知道,有的大河本身就會流經很多國家,所以在不同區段的利用實際上需要多個國家共同制定計劃才能實現。但是長江黃河在這一點上似乎就沒有什麼困擾。

咱們國家在黃河水的利用上已經到了比較完善的地步。可以說流進大海的黃河水有多少我們自己說了算。事實上因為河流地勢地貌的特性,從上遊開始我們就修建了龍羊峽水庫用以儲存黃河水。它的存量之大已經可以把當段的黃河水全部放進去。但是別忘了,黃河水是源源不斷的流動著的,一時裝滿不等於一世裝滿。所以說,在可以調控的範圍之內河水會繼續向大海流去。

由於地形條件不理想,所以黃河中遊、下遊都不缺少用以儲水調配的水庫。幾乎可以說黃河全境的靜止水流量是可以直接全部裝進我們的水庫之中的。這一方面說明人工工程之偉大,另一方面也說明黃河的流量其實已經不是那麼磅礴了,至少和隔壁的長江比起來差的就有點多。

作為另一條橫穿中華的大河,長江可就不像黃河那麼好控制了。在長江上有咱們國家的超級工程三峽水電站,但是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巨大電站的容水量。但是你知道嗎,這個工程所能調控的當前區段的水容量僅僅只有總量的十三分之一。如果只是看水電站對河流流域的調控強度的話,三峽在中國並不位列前茅。

而長江中下遊區段的地貌條件其實相比黃河來說更加複雜一些。利用自然條件建造人工公的難度和可行性相對來說都不高。所以幾乎可以說中下遊的長江水除了流經區域的供水和用途之外,很多都是"白白"流進大海之中的。根據統計每年從長江流進大海之中未經咱們人類利用過的水就超過了整個江水的三分之二。

雖說善加利用是好事,能夠造福更多的人更多的城。但也有說法說在人類出現之前也許長江黃河也是在這麼流,究竟什麼叫做浪費,我們不能單單從主觀意念上來判斷。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別忘記點讚加關注,每天分享世界新鮮事兒!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黃河、長江的水來自哪裡,它們每天流入大海,為什麼不會枯竭?
    黃河、長江的水來自哪裡,它們每天流入大海,為什麼不會枯竭?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來源,都是中國人民的母親河。長河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他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形象的表徵。長江流域在古代孕育了河姆渡原始文化,黃河流域孕育了陝西藍田文明、半坡文明等。
  • 淡水資源緊缺,為何不攔截長江和黃河自用,而是任其流入大海?
    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7 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淡水資源卻低於世界平均值。再加上我國淡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導致乾旱缺水問題十分嚴重。既然河流是我們目前可以依賴的主要淡水來源,那為什麼不將長江和黃河的水資源儲存起來,而讓它們白白流入大海呢?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 這條河流域面積超過長江黃河之和,水卻白白流向大海,太可惜了
    原標題:這條河流域面積超過長江黃河之和,水卻白白流向大海,太可惜了感謝提問,在正式答覆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出答案:葉尼塞河歸於世界大河之一,是俄羅斯水最大的一條河流,均勻徑流量為19830立方米每秒,換算成年徑流量約為6300億立方米,是我國黃河年徑流量的約
  • 長江和黃河都白白流入大海,我國那麼缺水,為何不築壩徹底利用?
    徑流量世界排名第三的長江就在中國,除長江以外還有著名的黃河,以及黑龍江、珠江以及西南的瀾滄江等水系,從河流分布以及總徑流量來看,中國並不缺水,但事實上中國卻是一個非常缺水的國家,為什麼放任長江和黃河白白流入大海?不能將其截獲存起來慢慢用嗎?
  • 中國唯一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
    河南四大水系一是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等於20條黃河二是黃河,全長近5500千米,流域面積75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佔全國河川的2%。三是珠江,全長近2216千米,流域面積45.6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超過7條黃河。 四是松花江,全長1927千米,流域面積55萬平方千米,經濟意義遠超幹流黑龍江。 五是淮河,全長1000千米,流域面積26萬平方千米,河網密集複雜,匯入洪澤湖。
  •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一種觀點認為,將來的經濟重點是內循環,不是往外賣。青島和其他沿海城市沒有本質區別,都可以叫「出海口」。青島叫「黃河流域出海口」,就更離譜。上海是長江出海口,主要因為水運,而不是鐵路。修個鐵路就是出海口,那所有沿海城市都可以算出海口……對此觀點不敢苟同,難道「內循環」就是不往外賣?就算你不往外賣好了,原料從哪來?全球吞吐量前十的港口中國佔7個,不往外賣?青島因為膠濟鐵路興起,一百多年前德國人為什麼要修膠濟鐵路?
  • 探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當地嚮導讓我們在此下車合影留念,我們背後就是熊耳山。這是北部為黃河流域的房屋,所謂的分界線只是地理概念,這裡的房屋,民俗生活習慣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降水方面,南方的要比北方的降水多。這裡的居民比較少,一般都是獨居戶,居民之間的居住至少要有一公裡,這裡的農作物耕種,都是順山勢而跟耕種。遠處的獨居戶像世外桃源一樣。這裡的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這就是「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幾乎野生絕跡的它,一直以來都是有價無市的傳說。「江刀」;而常年在長三角湖泊內生長的刀魚(大部分是養殖),它們沒有洄遊本能,也不去積蓄脂肪,口味和普通淡水魚沒什麼區別,人們稱之為「湖刀」;至於在大海裡還沒來得及洄遊到長江,就被江浙沿海漁民的拖網裡誤捕上來的,多被稱作「海刀」。
  •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
    黃河和長江都是我國的母親河,共同孕育了中華文明。但相對於長江而言,黃河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豐沛的水資源,還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危害。在封建王朝時,黃河經常改道,每次改道都會對沿岸百姓造成數以萬計的損失,以及人口傷亡。
  • 從長江黃河「雙聯體」看中華民族文化基因
    我們通過多年深入調研後認為,這些問題的共同答案只有一個:長江和黃河是中國的兩股文化「核苷酸鏈」,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DNA),具有複製、遺傳、變異、重組、連鎖、交換、互補、修復等生物學特性。研究中國文化,不能單獨研究長江或者黃河,必須把二者作為「雙聯體」進行整體分析,才能得到全面準確的結論,因為長江和黃河不可分離,是遺傳基因DNA的兩股鏈條,缺一不可。
  • 中國神話中的長江、黃河水神是誰?共工管的是什麼水?
    水神不包括海神嗎?起碼在我們古老的中國的神話體系中,水神和海神,確實是分開的,不是一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中國最早神話中說的水神,一般都是指掌管淡水、江河之神,並不包括海水。水神也掌管雨水,這和後來的龍王神話,把江河湖海都歸為水系一類,是不同的,那麼中國神話中的水神都有誰呢?他們掌管的都是什麼水?
  •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去哪了?
    我們經常說中國有兩條母親河,一條長江,一條黃河,他們在海岸線附近衝擊出了非常肥沃的三角洲,是中華文明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很多人也曾經設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當這兩條河匯入大海之後,裡面的魚怎麼辦呢?
  • 為什麼只有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而不是中國第一長河的長江?
    大家都知道,黃河和長江是我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千百年來,這兩條河流一直承擔著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也是這個原因我們叫黃河為母親河,但是為什麼長江沒有這個稱號呢?黃河,中國的第二長河,幾十萬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黃河邊,這裡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們的開始,從遠古時期到現在社會,經歷了這麼漫長的過程,黃河一直是我們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 為什麼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這幾張圖讓你一目了然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幾個重要階段,但是華夏民族為什麼把黃河稱為母親河?然而,最為密集的要數黃河流域及其支流,人類遺址分布最為集中!這個時期,黃河流域人類集中居住較為顯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黃河流域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利於原始社會的人類交往遷移與聚居。而南方的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丘陵山地眾多,雨季較長,河流水量較大,交通不便,影響了各個遺址之間人類的交往與遷移。
  • 為何會說黃河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不是長江為母親河呢?
    之所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那是因為在很早的時候,黃河流域就有人類在活動,而且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很適合人類生活,而長江最早沒有被開發,還是蠻荒之地,所以黃河才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塔裡木河曾經是遠古時期黃河的上遊,而河西走廊則是古代黃河的河道」的評論,並且還是熱評,這說明很多人都對此表示認同和一定的興趣。如果黃河真的出自塔裡木河,那塔裡木河就成了一條有故事的河流了,畢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古代中國文明,而塔裡木河則只是塔裡木盆地沙漠中的一條找不到海洋的,籍籍無名的內陸河。所以這種說法是行不通的。那我國的黃河發源地在哪裡呢?
  • 2000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長江、黃河)
    3、長江中下遊河段為衝積性河流。從總體上說,河勢相對穩定,衝淤大致平衡。但部分河段的衝淤變化較大,特別是宜昌~城陵磯~武漢河段。該河段洩洪能力較低,大洪水水位高於兩岸地面較多,是防洪的關鍵河段。 4、長江中遊與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相溝通。江湖之間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變呈現比較複雜的相互影響和關聯。 5、 長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庫,但幾乎全在支流上。
  • 為什麼黃河三角洲沒有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發展得好?
    正所謂長江之水滾滾來,黃河之水天上來。天上來也就是要看上帝的恩賜,高興時給你一點,不開心時或許就沒有水了,時斷時續也就形成不了大氣候。而再不濟的珠江之水也是細水長流、綿綿不絕。可是黃河呢?沒有,這是圍繞著海岸線排在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等,但卻不能體現出黃河流域的河流運輸實力。魚米之鄉古語說,民以食為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只有能夠開拓大批的良田之地才會聚集人氣。而江南水鄉乃魚米之鄉,也是擁有濤濤長江之水經過了千萬年的洗禮才衝刷出來大批的平原地帶。珠三角也是這個由來。可是為什麼又會沒有黃三角平原呢?
  • 為什麼「黃河三角洲地區」遠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
    三角洲是一種常見的地貌類型,通常位於河流的入海口位置,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於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從而形成三角形沙洲,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遊,三角洲的外緣朝向大海。許多大江大河都有三角洲,比如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恆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等。
  • 黃河斷流不稀奇,那長江會斷流嗎?有說長江也曾兩次斷流,真的嗎
    大多數朋友都聽到過黃河斷流的事情,從1972年開始到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黃河都出現了斷流現象,平均4年3次斷流,1987年後甚至連年出現斷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