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蛾是世界性檢疫害蟲,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2012年,我省首次發現美國白蛾。今年我省白蛾疫區擴大到8個市31個縣區228個鄉鎮(場),皖北部分縣區疫情嚴重。
今年蟲災有多重?
10月9日,固鎮縣仲興鄉陳圩村,正在清理房屋周圍蟲蛹的張大爺告訴記者:「這些毛毛蟲到處亂爬,村前屋後,牆壁門窗,到處都是,一不留神就會爬到人身上。 」
張大爺所說的毛毛蟲就是美國白蛾。據固鎮縣林業局總工馬萬青介紹,固鎮縣白蛾疫情較重的有任橋、仲興和王莊3個鄉鎮,少數村的片林疫情較重,出現老熟幼蟲進入農戶家中擾民現象。這些白蛾危害的樹種有法梧、楊樹、白蠟、榆樹、桑樹、桃樹、柿樹、櫻花、紅葉石楠、高杆女貞等幾乎所有闊葉樹種,大約2/3的樹葉被蠶食。此外,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受到美國白蛾的困擾。
據省林檢局檢疫科王慶錢介紹,美國白蛾原產地在美國和加拿大,1979年,美國白蛾從東北首次傳入中國。1982年,通過木材運輸等途徑,美國白蛾傳播到山東,繼而開始蔓延。
記者在國家林業局今年初發布的2015年全國美國白蛾疫區公告中發現,全國共有486個美國白蛾疫區,其中我省疫區由去年的4市13個縣區,擴大到今年的蕪湖、蚌埠、淮北、阜陽、宿州市,共5個市22個縣區,疫情日趨嚴重。
省林業廳今年8月發布的第二代美國白蛾普查結果統計顯示,全省美國白蛾疫情發生面積334613.2畝,涉及蕪湖、宿州、淮北、阜陽、蚌埠、滁州、六安、銅陵共8個市31個縣區228個鄉鎮(場)。與今年4月第一代上報疫情相比,本次新增加2個地級市、4個縣區和19個新發生鄉鎮。尤其淮北地區和江淮之間的沿淮地區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明顯,局部地區危害加重。
「目前,我省各地發生的為第三代美國白蛾疫情,普查結果尚在匯總之中。 」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副局長黃長春介紹。
防治蟲災難在哪?
「針對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這些重大林業病蟲害,我省堅持逐年拔除一批孤立或危害大的疫點,遏制疫情蔓延。 」王慶錢介紹,美國白蛾的危害性主要表現在食性雜、繁殖量大、適應性強等方面。比如,白蛾的喜食植物包括生態林、風景林和城市園林,路旁樹、河(渠)岸樹和四旁樹中的楊、柳、榆、槐、椿等闊葉樹種,危害果樹、林木、農作物等300多種植物。美國白蛾一年發生三代,每年從4月開始到10月底結束。防治不及時,一旦防治不力,極易大範圍暴發成災。
宿州市埇橋區時村鎮林業站站長宋成章告訴記者:「這跟當地大量種植單一楊樹有關係,從天氣轉暖就開始有蟲活動了,每年有半年多時間。造成林木死亡、果品減收、農業減產,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
宋成章說,目前基層在防治美國白蛾上存在困難,「樹木高大,農藥難以噴到,農民自主防治難。統一組織防治,資金缺口大,防治力度不夠,防治工作難以推動。 」
「美國白蛾疫情目前在我省尚處於快速擴散階段,預計明年我省災情仍將呈上升趨勢,在我省淮北、江淮大部分地區和沿江局部地區將會發生,若不及時防治,淮北地區和江淮之間疫情將會較重發生。 」黃長春坦言,國家雖然明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社會聯動」的防治機制,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實施防治。但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的林業主管部門從事疫情監測技術人員少,各級財政缺乏固定的疫情監測普查經費投入,重視救災,輕視預防,專兼職測報員隊伍建設不到位。受經費等影響,全省範圍內飛機防治覆蓋面不夠,部分地方對飛防工作仍持觀望態度。部分飛防區域實施難度大,交通幹道、河道兩側設計的防治覆蓋寬度不足,直接影響後期防治效果。上述問題導致了美國白蛾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甚至影響到群眾生活。
如何防止小蟲成大災?
採訪中專家指出,林業有害生物形態多變,隱蔽發生,治理範圍廣,難度大,必須按照林業有害生物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因地因時因害施策。
當前,我省美國白蛾防控形勢相當嚴峻,抓住關鍵環節才可以做到有效遏制。黃長春說,一是在美國白蛾發生的第1代開展全面防治,搶抓防治關鍵時期,把控主攻方向,並有效控制第2、3代。二是在嚴重發生和多點發生的地區實施飛機防治,充分發揮飛防優勢。三是建立更加緊密的省際、市際、縣際及不同部門間的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加強信息交流、技術合作和相互支援,全面推進「統一部署、統一時間、統一行動」的聯防聯治機制。四是做好群防群治與專業防治相結合、行業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空中防治與地面防治相結合、重點防治與普遍預防相結合,不斷提高防災、控災和減災能力。 「然而,這些措施落實起來,遠遠超出林業部門現有的防控能力。 」
省林業廳副廳長齊新表示,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由林業部門組織,但必須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協作的聯防聯治社會應急機制,與公安、農業、園林、旅遊、交通、水利、郵政電信等部門開展協作;技術層面的合作協調和信息交流共享,離不開出入境檢驗檢疫、農業、質檢、氣象、環保等部門的配合。必須形成切實有效的工作機制,全面抓好部門責任的落實,形成協力,齊抓共管,各負其責。
去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各級政府是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責任主體,把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到2020年,全省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以下。
齊新建議,各級政府要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落實防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扶持補助政策。提升防治減災能力,建立省、市、縣三級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指揮體系,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每個村確定至少1名兼職測報員。對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和重大生物災害實行工程治理,積極推廣航空器作業防治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