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男子上遊下毒抓魚致毒死下遊10萬斤魚 已被刑拘
解某等四人在看守所
今年 2 月 21 日,宜賓市高縣大窩鎮龍洞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魚大量暴死,死去的魚超過10萬斤。警方調查發現這是一起農藥投毒案,隨後4名投毒的青年被抓獲,犯罪嫌疑人解某交代:「圖好耍想去河邊毒魚來吃,並不知道下遊有這麼大的魚塘。」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當地警方刑拘,正在移交檢察機關。當地環保部門此前曾發布禁止居民使用該水域水流作為生活用水的通知。但經過多次水質檢測,目前該水域周圍並未受到汙染影響。
下毒捕魚只為好耍 不知下遊有魚塘
解某剛剛結婚,此前一直在外省打工,春節前回老家來修房子。2月20日當天,他覺得心情煩躁,於是想去河邊弄魚來吃。隨後邀約梁某、楊某湊錢到高縣來復鎮買來農藥。下午,又與何某一起,4名青年帶上農藥、自製漁網等工具,騎著摩託車來到大窩鎮川洞村大石包。
隨後,四人先放了兩瓶「甲氰菊酯」,然後等魚浮出水面後再撈,但過了一個多小時,仍未見有魚浮上來。4人懷疑買到了假藥,便開始往下遊走,走到一條小河溝與主河匯合的地方,把剩下的藥倒進了河裡,隨後將藥瓶扔到了岸邊的草叢中。
「剛開始投農藥是為了好耍,根本不知道會有這麼大毒性,也不知道下遊有魚塘。」4名青年被抓後,表示只知道河裡有魚,但他們不清楚農藥藥效有多大,連農藥名稱都沒怎麼注意,沒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
得知毒死10萬斤魚 4人分頭外逃
14日,記者在高縣看守所了解到,投毒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解某、梁某、何某及楊某中年齡最大27歲,其餘三人僅20歲左右。4人平時關係較好,文化程度都不高,常年在外打工。
高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文湘海介紹,接到報案後,技術人員和環保部門確定死魚原因是中毒,勘察後發現7個標籤為「甲氰菊酯」的塑料瓶,依據現場提取的農藥的批號分析毒物的來源。專案組人員,走訪高縣復鎮農藥店發現與河邊發現的農藥生產日期相同、批次相同的農藥,根據該店老闆的回憶描述、魚塘周邊居民的反映及專案組人員搜集到的線索,最終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2月21日案發後,4名青年聽說他們投藥的河下遊,死了10多萬斤魚,都嚇了一跳,相繼分頭外逃。解某逃到浙江,何某到了河北打工,但兩人在知道事態嚴重後,先後回到高縣,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而楊某和梁某逃到新疆,在3月初又返回宜賓,在宜賓高客站附近高速路口被抓獲。
環保部門:經過檢測當地水域沒有被汙染
昨日,因投毒事件受到損失的水產養殖戶負責人張奎說,「養殖池的魚沒有買保險,目前正在協助當地公安機關等部門統計具體損失,至於賠償問題還需要等檢察機關審理後才能做決定」。當地政府負責人也正在積極協助調查以及統計損失,並且正為養殖戶出謀劃策,與養殖戶協商為下一步的發展問題。
高縣環保部門表示,此前擔心農藥會汙染當地水域,曾發布用水警告通知,但隨後經過連續幾次的檢測,各項指標均為正常。整個過程中沒有造成人畜因飲用該汙染河段的水導致中毒,沒有造成大面積的汙染。目前,解某等4人已因投放危險物質罪被刑事拘留,公安機關已經交由檢察機關,案件正進一步在審理中。
李詩蓉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周瑜原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