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仿生人的十大科技--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1-01-08 中國科學技術館

科學家距離成功製造仿生人的目標越來越近,從讓盲人恢復視力,到研製比任何人的味蕾都更加敏感的舌頭,都已不在話下。以下是科學家在仿生人科技上所取得的十大進展。

 

1.大腦修復術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西奧多· 伯傑製造了一個可以取代大腦海馬體的電腦晶片,海馬體是控制短時記憶和空間理解能力的大腦部位。大腦受到老年痴呆症和中風等疾病的頻繁破壞後,通過海馬體移植可幫助一個人維持正常的身體功能,避免出現嚴重的身體缺陷。伯傑雖然仍在繼續對這項移植技術進行試驗,但有望看到更多的成果。

 

 

2.老男人的新陰莖

 

勃起功能障礙可讓一個男人失去性生活樂趣,但是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安東尼· 亞塔拉和他的科研小組已經想出能讓很多人達到正常勃起的新方法。2006 年亞塔拉成功地為已摘除海綿體的雄兔培育出新海綿體,在勃起時海綿組織充血。這些新組織是利用這隻兔子自己的細胞培育出來的,培育這些組織用了一個月時間。給摘除海綿體的兔子進行移植後,它的性功能又恢復到最佳狀態。

 

3.人造細胞

 

有時候,當你需要將藥物輸送到身體的特定部位時,服藥或注射都不是理想的方法。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工程學教授丹尼爾·海默現在有一個更好的方法,那科技視野EJISHIYEK就是用聚合體製成人造細胞。聚合體能輕鬆模擬白細胞在體內移動的過程,它能按照要求直接將藥物輸送到身體的特定部位,這樣可讓抵禦癌症等特定疾病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而且更安全。

 

4.可穿戴的人造腎

 

對那些腎衰竭的人來說,他們為了將身體內的毒素排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花幾個小時用像洗衣機一樣大的透析機做透析。但是,一種新型可穿戴的人造腎可以改變病人的這種尷尬局面。這種人造腎非常小,而且很輕,腎病患者可以將它戴在腰帶上。這種自動化的可穿戴的人造腎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馬丁·羅伯茨和大衛· 李設計的,雖然非常小,但它比傳統透析的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它能像一個真正的腎那樣,可以一周7 天,一天24 小時不停地工作。

 

5.智能膝蓋

 

你肯定會認為膝蓋是不會獨立思考的,但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休· 海爾和阿瑞· 威爾肯菲爾德研發的智能膝蓋卻具有思維能力。早期的電子膝系統在患者剛開始佩戴時,先要由專家進行操控。而這種智能膝蓋通過了解使用者的行走方式,並利用傳感器確定患者行走的地面情況,自行產生逼真且令人感到舒服的運動。這個系統讓假腿行走起來更加自如,而且耗費的體力更少。

 

6.仿生手臂

 

由美國芝加哥康復中心的託德· 庫肯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發出一種仿生手臂,它將曾經在患者失去的肢體內起作用的健康運動神經與大腦連接,這些神經的路徑經過更改,從胸腔等身體其他部位通過,仿生臂內的電極能接收到這些神經攜帶的脈衝。患者決定移動他的手時,過去那些向真手發送信號的神經將改向假肢發送指令。現在庫肯的科研小組正在對這種假臂進行改進,利用依然存在的感覺神經,讓患者通過仿生臂感知溫度、振動和壓力,並將之傳輸給大腦。

 

7.超級舌頭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和電機工程學教授迪安·耐克爾克認為,舌頭可以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工具,但也可以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工具。食品公司想一直生產味道相同的食品,它們就會求助於電子舌,這種裝置是由耐克爾克和他的科研組研發的,該裝置能夠用來分析液體,分辨它們的準確的化學成分。耐克爾克研發的舌頭利用微球體、小型傳感器,當它接觸某種糖類等特定目標物時,就會改變顏色。雖然這種裝置並不能取代人舌,但能夠可靠地複製微妙口味的化學成分。

 

8.可攜式胰腺

 

一種人造胰腺將在幾年之內投放市場,這種胰腺能監控患者的血糖,調節胰島素水平,以滿足人體的需要。美國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的亞倫·科瓦爾斯基介紹說,這個裝置最初將是現有兩個技術——胰島素泵和連續式血糖監測儀的結合體。這個新儀器將能幫助依賴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過上更加正常的生活,讓他們更容易避免因血糖過高或過低引起的損傷和致命副作用。

 

9.再生骨骼

 

自20 世紀6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些能促進骨骼組織生長、彌補缺失或受損部位的蛋白質。然而不幸的是,這項技術從沒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利用該技術經常會培育出錯誤類型的組織或在不應該生長的地方長出骨骼。200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經過特殊設計的、只能導致特殊類型組織產生的蛋白質,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蛋白質被稱作UCB-1,現在它被用來培養能合併和固定椎骨截面的新骨骼,緩解一些患者嚴重的背疼。

 

10.仿生眼

 

如果你是一個盲人,即使能看到一點點光、基本的運動和形狀,你的生活就會有明顯變化。現在正在研製的兩個系統都可以把照相機記錄下來的基本的視覺信息加工成電子信號,並通過無線方式將這種信號傳輸給移植的電極。其中一個系統是利用人造視網膜,把電極植入眼中,為一些視網膜功能喪失的人提供幫助;另一個系統則將完全繞開眼睛,將視覺數據直接傳送給大腦。這兩個系統都將對那些過去眼睛可以看東西的人產生作用,這是因為這些人的大腦已經知道如何加工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聞玉梅院士:免疫治療的展望與思考--中國數字科技館
    快速發展的人類微生物基因組學、基因工程學、免疫學、臨床醫學及現代診斷學等是催生免疫治療的科學基礎,而患者的迫切需求則是促進免疫治療發展的動力。目前,免疫治療中發展最快的是對腫瘤與自身免疫病的治療。  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六屆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歐盟項目評審委員、《新發微生物與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雜誌共同主編等。
  • 例析二分法的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例析烴的燃燒規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太空人新套裝--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 深海夢魘——八目鰓--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可以打造出仿生人的十大技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已經取得了極大突破,瑞士心理學家Bertolt Meyer與機器人技術工程師合作,創建了一個以自身為藍本的「仿生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BBC的紀錄片《如何打造一個仿生人》(How to Build a Bionic Man)。
  • 張潔 科學大眾 的簡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山洞主人中華盜龍雪糕--中國數字科技館
    《少年科學畫報》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少年科學畫報》堅持向少年兒童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遞科技信息
  • 燦爛繽紛的寶石---蝴蝶的卵--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科學小實驗之浮沉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少年科學畫報》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少年科學畫報》堅持向少年兒童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遞科技信息
  • 中國流動數字科技館來巨鹿啦
    這些小型化互動科技展品可以讓巨鹿孩子們近距離體驗科技的魅力走進中國流動數字科技館,孩子們可以學習科學知識,討論科學問題、發表科學見解、查閱最新的科學新聞、了解最新的科學技術。同時,還可以通過虛擬科技館,對中國科技館、各省市科技館設置的展品、科普劇、科普活動進行在線觀看。
  • 我國核聚變之路任重而道遠--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太空戰中的天基武器技術--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