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總會過去,但給人留下的思考還在繼續。
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在武漢「主戰場」上,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被稱為「定心丸」;在江蘇大後方,醫院則彰顯了區域龍頭的擔當,通過「兜底」重症等助力江蘇省取得疫情防控的優異成績。
在此過程期間,身為統領全院事務的「掌舵者」,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的日程精確到以分來計算,他卻仍經常出現在江蘇省遠程會診中心,參加全省重症病例的「雲會診」,有時還親力親為地提出救治意見。
2020年的兩會即將召開之際,醫院疫情防控工作已經轉向了常態化。作為即將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唐金海將自己的關注點聚焦到了公眾健康教育、公衛學科建設、醫養融合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建言。
全國人大代表、 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唐金海
建言一:做好公立醫院開展生命教育的頂層設計
新冠疫情給了全社會一場關乎生命健康的洗禮。唐金海提議,應當在此背景下對公民開展生命教育,增進全社會對醫務人員的理解與尊重。
「生命教育是響應健康中國戰略的應有之義」唐金海說,健康服務不僅需要關注身體,還需要從全人關懷的角度關注心理狀態和社會需求,生命教育倡導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和珍惜生命、超越生命,從而提升人的生命質量。
唐金海認為,醫療機構有責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質量的公共衛生服務,也有責任深入開展生命教育,促進全民健康素養的提升。然而目前,公立醫院開展生命教育的現狀與全民健康素養提升需求之間存在差距。
「當前,公立醫院的健康教育活動多數以疾病預防、康復保健等內容為主,鮮少涉及醫學倫理、生命教育等相關內容,健康教育活動形式單一,受眾局限。」他如此舉例。
為此,他提出了兩條具體的建議:
一、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與相關職能部門,儘快制定和頒布關於推進公立醫院生命教育的相關規章制度,做好生命教育的頂層設計,完善醫療機構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生命教育工作的合作共建體系,引導各級醫療機構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建議公立醫院採用傳統、信息化、體驗式等多種方法,發動全員力量開展生命教育,加強醫務社工、志願者的力量建設,發揮其專業作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建言二:「雙一流」建設向公衛和預防學科傾斜
唐金海的另一份議案同樣和教育相關,是建議「雙一流」建設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重點傾斜。
「疫情防控暴露出現有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的短板,也凸顯出高校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和傳染病研究的不足。」唐金海表示,我國應大力加強高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建設,為國家急需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他認為,目前,已經被納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目標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數量相對偏少,難以適應未來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隊伍建設的戰略需求。
因此, 唐金海建議,對於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建議相關部門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動態調整中,進一步加大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的支持力度。」
建言三:激勵醫務人員進入醫養融合機構
近年來,江蘇省老齡化的問題格外突出的現象,也一直是唐金海心頭的牽掛,因此他非常關注醫養融合工作的進展。
「由於醫養結合工作剛剛起步,體制機制尚未建立健全,發展嚴重不平衡不充分,面臨著政策協同配合有待強化、服務人員數量不足等突出問題。」唐金海指出。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針對目前醫養結合存在的問題,他建議「堅持問題導向,從政策保障和隊伍建設兩方面著手」,加大工作支持和推進力度。
一方面加強部門協同配合,細化支持政策,調動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的積極性,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規範、普惠可及的上門醫療服務。在部分地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基礎上,儘快研究制定全國統一、覆蓋城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另一方面,加強對從事老年健康服務的專業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唐金海建議,應當對進入醫養結合機構從業的醫護人員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和補助補貼。此外,做好醫療護理員與養老護理員政策銜接,加快培養具備專業護理服務能力的護理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