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座因水而名的城市,說起市區河道綜合整治和保護開發工程,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讓「河景」更美麗,其實,這項工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提高排澇能力。
下一步,杭州市區河道綜保工程將加強河道的防洪功能作為「重頭戲」,通過「十二五」時期的建設,力爭把主城區防洪水平提高到20年一遇降雨24小時排出不受淹的標準。也就是說,即使遇到特大暴雨的襲擊,內澇現象都會有明顯的緩解。
三堡排澇主體工程
能把運河水「翻」到錢塘江
杭州繞城公路內900多平方公裡範圍裡,城市河道水域面積為24平方公裡。有460餘條河道,長度1000多公裡。這些水系只有成網,才能相互貫通,實現排水暢通。
三堡排澇主體工程就起到貫通水系的重要作用。颱風「羅莎」曾導致杭州積水嚴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運河下遊的杭嘉湖平原水位上漲,運河水灌不下去,四處漫溢。三堡排澇主體工程,在汛期時把運河水翻到錢塘江去,每秒翻出去的水可達200立方米,稱得上是國內最大的一個排澇泵站。
這個工程建成後,如果發生1999年那樣百年一遇的洪水,可降低城區拱宸橋水位42釐米,高水位持續時間減少46小時;如果遇到強度類似「羅莎」的颱風,運河水位可快速降低26釐米,高水位持續時間減少24小時。
西塘河二期工程
將打通一條「斷頭河」
西塘河,是古時開鑿的大運河支流。位於拱墅區和餘杭區,南起京杭大運河,北接東苕溪,連接著小河直街和良渚文化遺址,是一條充滿歷史韻味的古河道,全長達17公裡,河面寬20至30米,最寬達50米。
今年年初開工的西塘河二期工程,把長約2公裡的西塘河(五裡塘河-餘杭界),列為整治段,整個工程設計範圍南起登雲路,北至餘杭界,全長約4.5公裡。
作為市區河道綜保工程的實施重點,西塘河二期工程將通過開展清淤駁坎、截汙納管、採用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設備、拓寬西塘河部分地段等措施,突出水質改善這一整治重點,提升區塊內水域環境。
古星橋,臨近餘杭,周邊坐落著一些農居房,還有包括新華造紙廠等數家大小企業。因為西塘河河水流動不暢,一到夏天,河水又臭又髒,蚊蠅漫天飛,周邊居民深受其苦。不過,這種狀況很快將得到改善。有關部門將把這段不通的河道,拓寬至30多米,並打通配水,讓死水變活。
「這條河水貫通後,一旦有大暴雨,將大大緩解祥符、餘杭勾莊等地的積水現象。」市河道整治建設中心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九沙河一期工程今年開工
城東等地將成河道整治重點區域
市建委的匯報材料中指出,由於我市斷頭河較多,嚴重影響了河道的暢流,特別是城東、三墩等城郊結合部的整治任務最重。除了治理斷頭河,為了改善德勝路「逢雨必澇」的情況,我市還將開挖一條新河「九沙河」。這條河西起彭埠備塘河,東至規劃運河二通道,全長約5.9公裡,河道寬度25-30米。
如果工程一切順利,至少到今年底,德勝東路從滬杭高速收費站到九環路口這一段,積水問題就不用愁了。下雨時雨水將通過路面下新埋的雨水管,全部排往九沙河。
九沙河建成後,對德勝東路甚至對整個城東的防洪排澇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