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上,長在破碎磚塊中的野生構樹已有20多釐米粗
金榕南路有片野生的小森林(右側),源自一座垃圾山
當年的垃圾山現在已經被葎草、五節芒覆蓋
毗鄰垃圾山的內河兩岸綠樹相掩
中國園林網4月25日消息:十年前的垃圾山,十年後居然成了「森林公園」,沒有一丁點人為因素。這個神奇的地方,位於福州金榕南路。
垃圾山的旁邊,是一座垃圾轉運站。一位在轉運站工作十多年的環衛工說,有人把建築垃圾運來這裡,堆成了垃圾山。後來,有人用圍牆圍起來,垃圾山就變成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開始了漫長的自我修復過程。幾年過去,環衛工發現,原本磚瓦成堆的垃圾山,如今已鬱鬱蔥蔥,仿佛一個天然的「森林公園」。相鄰的金山文體中心和金榕路,人工種植的水杉、樟木、草地,多年來仍稀稀疏疏,這個垃圾堆上的「森林公園」生態景觀與其形成鮮明對比。
垃圾山為何會變成「森林公園」?「森林公園」有哪些寶貝?昨日,記者上山探個究竟。
山上「原住民」的生命力都很頑強
沿著石塊、磚頭鋪成的山道,可以看到垃圾山多由草本植物和闊葉樹組成。草叢中,零星開著蒲公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這些都是很『賤』的植物,自生自滅。」一位環衛工人說。
走完一圈,主持人給垃圾山主要的「原住民」一一拍照。隨後,聯繫了多位專家,弄明白這些「原住民」的身份:構樹,屬落葉喬木,主持人剛見到時,還以為是桑樹,只不過它的葉子有毛。查了一下,原來構樹屬桑科,和桑樹相似。
葎草,屬多年生莖蔓草本植物。成片成片地瘋長,五隻「爪子」張著,伸向遠方。它們給垃圾山鋪上了一塊「綠地毯」。一開始,主持人也把它認成了爬山虎。
五節芒,又稱芒草,長得像蘆葦。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花序如棉花球般隨風搖曳,形成一波一波的花海,其景極具詩情畫意。
專家們表示,垃圾山上的這些植物,福州很常見,屬於鄉土樹種,有一個共性,即生命力頑強。就拿構樹來說,耐乾冷、耐溼熱,根系發達,極少病蟲害。這種樹,在牆頭都能存活。葎草,耐寒,抗旱,很容易長成一片片。五節芒,在山坡土、道路邊、溪流旁及開闊地成群滋長,其地下莖發達,能適應各種土壤,地上部被剷除或火燒後,地下莖照樣能長出新芽。
垃圾山變「森林公園」的三種說法
沒有人類參與,垃圾山如何變成了「森林公園」?專家的說法有三種。
說法一:鳥糞說
構樹的果實,是鳥兒喜歡的食物。種子被鳥食用後,不易消化,會被排出。有專家認為,構樹的種子有可能是鳥兒飛過時,遇到「內急」,就地解決的產物。
說法二:空氣傳播說
有專家認為,這些種子可能是風帶來的。風兒把種子吹到垃圾山,種子就在垃圾山上生根發芽,繁衍開了。
說法三:土壤自帶說
有專家表示,建築垃圾中也可能帶有土壤,裡面就包含一些種子,條件適合,它們就生根發芽。
推薦閱讀:
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入選「全球十大魅力森林」
陝西:森林公園核心景區不得建設賓館 療養院
山東臨沂:舉辦森林公園推介會 促森林旅遊發展
齊齊哈爾:喇嘛山國家森林公園評為外埠最佳特色旅遊景區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