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橢球體(Ellipsoid)知識的介紹

2021-02-08 地信論壇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凸凹不平的表面,而對於地球測量而言,地表是一個無法用數學公式表達的曲面,這樣的曲面不能作為測量和製圖的基準面。假想一個扁率極小的橢圓,繞大地球體短軸旋轉所形成的規則橢球體稱之為地球橢球體。地球橢球體表面是一個規則的數學表面,可以用數學公式表達,所以在測量和製圖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因此就有了地球橢球體的概念。

地球橢球體有長半徑和短半徑之分,長半徑(a)即赤道半徑,短半徑(b)即極半徑。f=(a-b)/a為橢球體的扁率,表示橢球體的扁平程度。由此可見,地球橢球體的形狀和大小取決於a、b、f 。因此,a、b、f被稱為地球橢球體的三要素。

ArcGIS(ArcInfo)桌面軟體中提供了30種地球橢球體模型;常見的地球橢球體數據見下表:

對地球橢球體而言,其圍繞旋轉的軸叫地軸。地軸的北端稱為地球的北極,南端稱為南極;過地心與地軸垂直的平面與橢球面的交線是一個圓,這就是地球的赤道;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舊址和地軸的平面與橢球面的交線稱為本初子午線。以地球的北極、南極、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等作為基本要素,即可構成地球橢球面的地理坐標系統(A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 uses a threedimensional spherical surface to define locations on the earth.A GCS includes an angular unit of measure, a prime meridian,

and a datum (based on a spheroid).)。可以看出地理坐標系統是球面坐標系統,以經度/緯度(通常以十進位度或度分秒(DMS)的形式)來表示地面點位的位置。

地理坐標系統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向東,向西各分了1800)之東為東經其值為正,之西為西經其值為負;以赤道為基準(向南、向北各分了900)之北為北緯其值為正,之南為南緯其值為負。

如果親覺得我們的文章還不錯的話,那就請分享轉發一下吧!

微信ID:bbs3s001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訪問地信論壇手機版,手機版每日籤到3秒搞定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地球形成之初是什麼樣的嗎?看看這三則關於地球的知識吧!
    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是地球中溫度最高的部分,最高可達5500℃左右,甚至可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比。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沒有我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剛性」,又具有像瀝青那樣的「可塑性」。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 天文知識——地球
    十來年過去了,想想當時學的知識如果就這樣慢慢忘掉了,那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想了想,乾脆在這裡寫些東西,把忘掉的撿回來。從哪裡開始呢,宇宙起源?各種天體?望遠鏡?……糾結了2個小時。還是從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開始吧。閒言少敘,書歸正傳。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像個大鴨梨,確切的說呢,是個三軸橢球體。
  • 地球橢球體(Ellipsoid)、大地基準面(Datum)及地圖投影(Projection)基本概念
    地球橢球體表面也是個曲面,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地圖及量測空間通常是二維平面,因此在地圖製圖和線性量測時首先要考慮把曲面轉化成平面。由於球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標(λ,φ)表示的,而平面上的點的位置是用直角坐標(χ,у)或極坐標(r, )表示的,所以要想將地球表面上的點轉移到平面上,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來確定地理坐標與平面直角坐標或極坐標之間的關係。
  • 世界地球日 | 90%的人都不知道!關於地球的9個冷知識
    ——劉慈欣《流浪地球》   正如劉慈欣寫的那樣   我們這一代人或許永遠   也看不到地球的末日   但我們至少可以為地球的未來   做出屬於自己的小小的努力   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   主題為「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   旨在引導人們樹立
  • 關於半導體的知識介紹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半導體的知識。首先來看半導體的基本介紹。從我們日常的生產實踐和生活經驗中,我們已經知道了有些物質導電能力很強,例如銀、銅、鋁、鐵等等,我們把這類材料做導體。還有一些物質基本上不導電,像塑料、雲母、玻璃、膠木、橡膠、幹木材、化學纖維等等,我們把這一類材料叫做絕緣體。但是,自然界裡還有一些物質,它們的導電能力雖然比導體弱,卻比絕緣體強。
  • 10001個關於地球的知識,讀完的人不要太厲害
    假如給你一個機會,變身「星際導遊」,向外星人介紹地球,你會怎麼做?先說說地球的外貌氣候,再說說地球上的花花草草、貓貓狗狗……當然還有我們人類自己?因為自1888年成立以來,他們始終專注於一件事:探索地球。七大洲八大洋、上天下海、無所不能,搜羅了一堆關於地球的知識,他們被稱為「最了解地球的人」。當然,以「普及地理知識」為己任的他們怎麼會滿足於自己了解地球呢?
  • 《不可思議的地球》:不能錯過的關於地球的科普知識
    當孩子打開他好奇的開關,那我們就可以給他引入科普繪本,《不可思議的地球》是我最近入手的一本非常棒的繪本,讓我們用書了解地球。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有時候我們會不自然地忽略它,那有了這本書就可以讓孩子深刻了解到我們生活的是地球,我們身邊的萬物都是在地球上。這本書是萬物編輯部萬物叢書中的其中一本,《萬物》雜誌是一本為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的科普雜誌!
  • 科普知識:《我們的地球》
    賀俊傑/文今天電視上報導了我們的地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溫度升高,突破了歷史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熱浪滾滾,災害頻發,怎麼辦啊?今天我想講一下我們的地球,以及一些與地球方面相關的知識。我查閱了不少資料,歸納了這篇文章,也可以說供大家參考閱讀。
  • 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真實形狀,但是,人造衛星卻可以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對地球的新認識。通過各種太空飛行器的太空探測,人類不但對地球及其周圍環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還發現了諸如輻射帶、磁尾等在地面上很難知曉的新現象。地球是梨形。正如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容顏一樣,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也無法看到地球的真實形狀。
  • 奇聞趣事:地球像撞球一樣圓?
    "的文章,前兩件事講的就是地球形狀與撞球形狀的相同的問題。這篇文章正確地認識到區分平滑度和圓度的重要性,但是在關於這兩個方面還是沒有解釋正確。在開始之前,為什麼我們要關心這些?產生這種軼事的動機始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無論大小,地球都不是完美的球體。在大範圍內(考慮圓度),因為地球在旋轉,所以其形狀最好不是由球體而是由橢球體(特別是扁球體)來近似,其赤道半徑(6378.2千米)大於極半徑(6356.76千米)。
  • 關於地球自轉的幾個基本問題,你未必真的了解
    不論是鬥轉星移也好還是期待日子能夠變慢也好,中間其實蘊含著一定的基礎科學知識,都與地球的自轉有關,而這些基礎的科學知識你未必真的都了解。一、我們都知道地球在自轉,但地球自轉的原動力來自哪裡?到底是什麼能量能夠驅使著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原動力或者說最初能量,可以追溯至46億年前的太陽系形成之初。
  • 關於地球,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冷知識
    你知道春天沿著地球移動的速度有多快嗎?你知道如今的臭氧層處於什麼狀態?你知道在地球的某個地方,往地上抓把土就可以當肥皂用嗎?雖然今天,擼哥將和你介紹關於地球,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冷知識。2、 -89.2°C - 地球上記錄的最低溫度-89.2°C - 這是地球表面記錄的最低溫度。這樣一個寒冷的天氣於1983年7月21日在南極洲的沃斯託克站出現。然而,在2004 - 2016年南極極夜期間收集的衛星數據顯示,東部南極高原上的東部廣闊區域經常達到-90°C及以下的雪面溫度。
  • 地球宇宙環境|關於「火星探測」的一道地理高考題及知識拓展
    今天木木老師JY就來介紹一道跟「火星探測」有關的地理高考題及相關的拓展知識。01高考真題(2017年浙江選考卷,24-25題)火星是地球的近鄰,表面大氣稀薄,大氣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晝夜長短接近地球,而晝夜溫差卻超過
  • 地球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終於發現,有一些客觀現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而質樸的觀念來解釋的。實踐迫使人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錯誤觀念,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設想,這就產生了「渾天說」。
  • 地球的形狀——「球」還是「梨」?
    由於物質密度分布上的差異、彈、塑性變形及自轉的影響,地球更為準確的表面形態略似於一個「梨形」(嚴格地說高度應大於寬度)。據人造衛星軌道參數分析,地球北極比標淮的旋轉橢球體要凸出約10m,南極則凹進約30m;北半球的中緯度區稍稍凹進,在南半球則稍稍凸出。據此可有兩點推論:1)地球非嚴格的旋轉橢球體;2)這一不規則的形態表明地球內部物質在分布上具有顯著不均勻性。
  • 地球素顏毀三觀?梨、土豆、橢圓哪個才是真地球?
    通過實測和分析,人們得到了確切的數據:地球最高海拔8846.27米(我國西藏與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最低海拔-11022米(太平洋西部的馬裡亞納海溝),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378.38公裡,極半徑為6356.89公裡。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整體來看,地球大致像一個橢球體,其表面極不規則,不便於用數學公式來表達。
  • 關於地球的6個小知識,你知道麼?
    地球作為我們唯一的家園,關於它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1. 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個面:人們發現從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會變化的。而且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仿佛有意不讓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樣。這是因為月球不僅繞地球轉動,它還可以進行自轉,而且它自轉一圈的時間與公轉一圈的時間剛好一樣,因此地球上的人永遠只會看到月球的一面。2. 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巨多:我們知道地球除了月亮衛星還有很多人造的衛星,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到2013年人類一共發射了6600顆人造衛星,其中3600顆還留在太空,有大約1000顆在有效運行。
  • 關於地球的幾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三年級 關於地球的幾個小知識8個小知識 1.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個面 人們從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變的,總是那一面對著地球。
  • 地球「素顏照」風波調查 實為重力場分布圖
    地球「素顏照」存疑  在人們的印象中,地球是一個在大氣層的庇護下,被湛藍海水包圍的可愛至極的「藍色星球」,而在這張圖上,沒有大氣層,沒有藍色的海水,有的只是陸地情況以及蜿蜒的各大山脈。這個「醜陋怪異」、狀如土豆的地球,就像一個本身不太漂亮卻打扮得非常漂亮的美女,將她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因此,地球「素顏照」成為各大媒體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