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地球》:不能錯過的關於地球的科普知識

2020-12-05 是秀逗呀

最近兒子對什麼都好奇,看到什麼都問:媽媽這是什麼,從哪裡來,能幹什麼。每每都被他這些奇怪的問題給問住。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多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孩子學習事物的能力會翻倍。當孩子打開他好奇的開關,那我們就可以給他引入科普繪本,《不可思議的地球》是我最近入手的一本非常棒的繪本,讓我們用書了解地球。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有時候我們會不自然地忽略它,那有了這本書就可以讓孩子深刻了解到我們生活的是地球,我們身邊的萬物都是在地球上。

這本書是萬物編輯部萬物叢書中的其中一本,《萬物》雜誌是一本為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的科普雜誌!以普及科學知識為宗旨,通過令人讚嘆的超酷圖片、逼真的三維原理大解構、腦洞大開的思維挑戰,讓孩子們在閱讀中不知不覺迷上科學。《萬物》雜誌匯集全球頂尖的科學作者資源,用簡明易懂的文字介紹各種科學知識,為青少年傳遞智慧的結晶。

四大模塊21個知識點,全面認識地球

地球對孩子們來說非常的抽象,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真實的,但是它不能像地球儀一樣,可以讓孩子看到摸到。而這本書就是從風景,天氣,地質動物四大方面來讓孩子對地球有一個認識。

有趣的科普知識讓孩子滿足了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增加了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可以更願意的去探索新的事物。當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他就會產生更大的探索欲。

地球是美的,但是也是有脾氣的

地球上有河流沙漠山脈冰山,這些美好的景色,讓我們可以領略大好河山,給我們美得享受,讓我們生存的家園舒適。

書中告訴孩子們,海洋是是地球上最具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海洋並不像表面這樣平靜,它裡面隱藏了很多的秘密,我們地球上超過70%都是水。

海底地圖是地質構造運動的結果,海洋地殼漂浮在一層被稱為地面的容容巖上,海洋地殼被分成幾個板塊,由於對流作用他們不斷的移動相互分開或消失在某個板塊之下,但板塊分裂帶區域海洋地殼下面的巖漿從板塊分裂地帶中湧出巖漿冷卻硬化,並形成新的大洋地殼,這時的海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海洋它每年都會增長,有時每年會超過15釐米哦。告訴我們地球不是一成不變的。

地球上的風景事物雖然很美,但是地球也是有脾氣的,它會出現海嘯,龍捲風這些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之後呢,人們生活的地方就會被破壞掉,有的人還會死掉。

龍捲風具有摧毀城市的力量,而海嘯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力量的自然災害之一,它造成災難性的屠殺,樹木的連根拔起建築物的遺憑和生命的消逝。

因為人類的不愛護環境也會引起一些自然災害,讓孩子在了解地球的時候,要尊重地球,愛護地球的環境,敬畏自然,自然面前知道自己的渺小,與自然和平相處。

地球上那些有趣的動物

說起地球怎麼能少了地球上的動物呢?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目前已知有560種靈長類動物,主要生活在熱帶雨林。

地球環境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動物的多樣性,地球上還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動物。但是人類的肆意捕殺也讓一些動物面臨著被滅絕的風險,也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有動物滅絕了。

酷炫圖片+詳細資料,用專業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書中的圖片都是真實圖片,視覺感非常的好。看這本書讓孩子了解,有些自然事物背後隱藏著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讓孩子養成從表面探究內力的習慣。

對知識的科普也非常的到位,即使是對這方面一無所知的媽媽一樣可以給孩子講得生動有趣。

《不可思議的地球》讓孩子充分了解地球,認識地球,認識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讓孩子從心底愛護環境,與地球和平共處。值得每一個孩子擁有。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的地球》:地球也有脾氣
    這是一本關於我們生存之地的地球的科普讀物,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並非只有人類這一種生物。如果將地球比喻成人類,那我們生活的這個自然界環境,她也有自己的脾氣。地球上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如孕育生命離不開的河流,一望無際的沙漠,高聳又壯麗的山脈,浩瀚的大海。
  • 讀《不可思議的地球》——了解地球,才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
    《孫子兵法》謀攻篇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句,不僅用來形容戰爭的雙方,用來警示我們與地球的關係同樣合適。想要更好地在地球生存,對地球的更深入的了解便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科學可持續地開發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似乎於你我這般平凡人關係不大,但了解與地球相關的,諸如環境、氣候、生物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卻是於你我而言息息相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地球知識大科普:地球不是圓的,時間會「成長」,地球曾是紫色的
    地球知識大科普:地球不是圓的,時間會「成長」,地球曾是紫色的地球雖然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是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家園,然而很多人對地球的了解並不深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些地球的小知識。地球不是圓的地球從外表上看來是一個球形,但準確來說,地球應該是一個橢圓體,兩極向外突出,也正是因為如此,地球上的引力也是所有區別的,加拿大的哈德遜彎引力呈現不規則狀態,就是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的最好證據。
  • 《流浪地球》天體物理知識科普!
    《流浪地球》天體物理知識科普!,大年初一,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上映。老王百忙之中(無聊)慕名到電影院去觀看了影片。整部電影氣勢恢宏,講述了太陽將變成紅巨星,人類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
  • 10001個關於地球的知識,讀完的人不要太厲害
    因為自1888年成立以來,他們始終專注於一件事:探索地球。七大洲八大洋、上天下海、無所不能,搜羅了一堆關於地球的知識,他們被稱為「最了解地球的人」。當然,以「普及地理知識」為己任的他們怎麼會滿足於自己了解地球呢?
  • 關於地球,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冷知識
    你知道春天沿著地球移動的速度有多快嗎?你知道如今的臭氧層處於什麼狀態?你知道在地球的某個地方,往地上抓把土就可以當肥皂用嗎?雖然今天,擼哥將和你介紹關於地球,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冷知識。2、 -89.2°C - 地球上記錄的最低溫度-89.2°C - 這是地球表面記錄的最低溫度。這樣一個寒冷的天氣於1983年7月21日在南極洲的沃斯託克站出現。然而,在2004 - 2016年南極極夜期間收集的衛星數據顯示,東部南極高原上的東部廣闊區域經常達到-90°C及以下的雪面溫度。
  • 世界地球日在即,去這些科普基地準沒錯!
    主要包括製作關於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礦業權審批等科普宣傳冊;在西城區的學校或社區開展油氣科普知識宣講活動;圍繞「油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等內容開展一次科普講座。(2)博物館場館外設置關於地球知識、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科普展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參與人員進行科普宣傳。(3)舉辦「博物館尋寶活動」。參與者領取《尋寶答題卡》,每張答題卡上有三件寶物及相關問題,參與者在博物館內成功找到寶物拍攝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並正確回答關於寶物的問題,即可獲得紀念品。(4)舉辦「廢舊電池回收活動」。在場館門口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箱。
  • 地球與環境學院開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地球與環境學院結合「珍愛地球,人與地球和諧共生」主題,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列環保科普宣傳活動。    學院通過「地環青年」微信公眾號、學生年級QQ群、微信群等網絡媒體,以「保護地球、節約資源」為主題開展線上科普知識宣傳及資源保護創意作品徵集活動,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份資源、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滴水,自覺將珍惜資源、保護環境作為自己的行為習慣。
  • 科普知識:《我們的地球》
    賀俊傑/文今天電視上報導了我們的地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溫度升高,突破了歷史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熱浪滾滾,災害頻發,怎麼辦啊?今天我想講一下我們的地球,以及一些與地球方面相關的知識。我查閱了不少資料,歸納了這篇文章,也可以說供大家參考閱讀。
  • 關於地球物理學,這裡有個大笑話
    回頭複習一下,嗯,S波不能在液體中傳播!於是,我們推斷,在地球內部某個深度下一定有著熔融狀的液體。可不能亂下結論!所以,我們還得繼續試驗:如上圖,「蝌蚪狀」的S波依然不能穿透地球內部,當它到達一定深度後要麼反彈回來,要麼反射到其他方向。問題是,這個深度到底是多少?
  • 《從地球出發》科普課堂:李永樂帶你回顧浩瀚宇宙間的那些小知識
    月球對地球有何影響?回到過去能否改變未來?人類為何看不到外星人存在?……在上周五播出的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科普課堂,李永樂帶領觀眾回顧了往期精彩科幻劇集,並再次深入解讀其中的科學現象。《逆時旅人》:回到過去也無法改變歷史進程當時間旅行者回到過去,正要前去阻止父母相識時,不小心踩到一塊香蕉皮摔傷住進醫院,從而錯過時機,這樣的手法被一些物理學家戲稱為「香蕉皮機制」。
  • 關於地球的6個小知識,你知道麼?
    地球作為我們唯一的家園,關於它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1. 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個面:人們發現從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會變化的。而且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仿佛有意不讓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樣。這是因為月球不僅繞地球轉動,它還可以進行自轉,而且它自轉一圈的時間與公轉一圈的時間剛好一樣,因此地球上的人永遠只會看到月球的一面。2. 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巨多:我們知道地球除了月亮衛星還有很多人造的衛星,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到2013年人類一共發射了6600顆人造衛星,其中3600顆還留在太空,有大約1000顆在有效運行。
  • 我們的家園:科學解讀有關於地球母親的科普知識
    大家知道地球是圓的嗎?你們知道地球的結構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家園吧!1. 經緯線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就是緯線。緯線是與地軸垂直的線,沿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一周,所有的緯度都是平行的,並與經線垂直。其中,赤道是最長的緯線,緯度為0度,整個地球沿著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為90份,每份為1度。
  • 關於地球的幾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我們宅在家裡的同時,學習可不能鬆懈哦!即日起科學魚按照省教育廳「停課不停學」要求,向大家免費提供教科版科學(1-6年級)導學資源,小魚將分年級逐課推出,在疫情持續期間,滿足學生家庭學習需求。 三年級 關於地球的幾個小知識
  • 甘肅省民勤縣:「透視地球」科普講座開講
    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 清遠首設地球科學科普教育基地
    11月18日,清遠市首個地球科學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清城區石角鎮馬頭山舉行。該基地的成立為清遠市開展科普教育提供良好的宣傳陣地,市民可以通過實地觀察體驗,進一步了解地球科學知識。作為省直駐清唯一地勘隊伍,近年來,九四〇隊在清遠開展了大量地質科普工作,積極推動地球科學知識普及。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〇隊黨委書記、隊長溫漢輝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與科研院校及相關單位通力合作,發揮地質專業優勢,為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擦亮清遠「山水名城·嶺南綠都」城市名片提供地質技術支撐。
  • 航天知識科普
    打開APP 航天知識科普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20-11-24 11:15:37 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 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透視地球」科普講座甘肅民勤火爆開講
    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 餘叔叔講科普(52)| 今晚浪漫「半影月食」再現夜空,不要錯過哦!
    餘叔叔講科普(52)| 今晚浪漫「半影月食」再現夜空,不要錯過哦!>今天的餘叔叔講科普就帶你來長長知識!半影月食是月亮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通過地球的「半影」內的一種特殊天象。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而不進入本影。月球進入地球半影的天文現象,這時地球擋住了一部分太陽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時昏暗一些,如果使用望遠鏡觀測月亮,變暗的感覺會非常明顯。發生「半影月食」時,肉眼看去月亮依舊是圓的,且照樣是亮的,只是其亮度稍有些暗淡。
  • 專訪「地球知識局」公眾號創始人:嚴肅科普也能「玩梗」
    專訪「地球知識局」公眾號創始人:嚴肅科普也能「玩梗」金羊網  作者:柳卓楠  2020-01-12 文/金羊網記者 柳卓楠 實習生 安舒齊圖/金羊網記者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