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代表憂鬱,未知和青澀的少年時代,大門分隔了17歲和以後的成人之間的地帶,少年躊躇著,懷疑著要不要推開門,一探成人的生活,卻又迷茫著找不到答案……藍色是海洋,是天空,是青春短暫的顏色。17歲,想躲在門後,偷偷地看見蔚藍」。這是2002年臺灣省一部偶像劇裡的臺詞,是不是有點雲裡霧裡的感覺?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讓我們忘掉電影情節,單單從這段臺詞入手,想(e)象(gao)一下「阿珍愛上了阿強」的故事:17歲的阿珍與阿強在同一所高中上學並互有好感,這一切被阿珍的父親所覺察,由於阿珍在1月份的「學測」考試中成績不理想,所以阿珍的父親在7月份的「指考」之前禁止兩人相見[1]。阿強只能站在阿珍房子前面默默關注阿珍,此時阿強從窗戶裡看到的主要是玻璃鏡面反射的天空的藍色[2,3],可能是心理作用,在阿強的眼中,那抹藍色中依稀出現了阿珍青澀、迷茫的臉。阿珍躲在門後偷偷望向外面,天空與海相匯,眼前一片蔚藍,而滿臉憂鬱的阿強就身處其中。此時的兩位少年都天真的以為跨過7月份的那扇門,就邁入成年人的世界,可以不受他人的阻礙……。根據心理學的環境效應[4],以後的生活中,每當阿珍與阿強憂鬱或感到迷茫時,都會想起那個青澀的年紀,為眼前的事物平添一層藍色。所以,文章開頭的臺詞沒毛病!
注1:從2002年開始,臺灣省廢除了與大陸高考制度很相似的「大學聯考」,而採用「多元入學」的方法進行招生,分為1月份的「學測」和7月份的「指考」兩次考試。
注2:事件發生地點在海邊,是具有海洋特性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有雨並經常有風暴(熱帶氣旋即颱風),可得事件發生地的居民住宅不高(假設為2層),阿珍住在2樓(為了防潮)面向大海的房間,所以理論上阿強站在阿珍家大門前,可以從2樓的窗戶裡依稀看到阿珍。
注3:可以看見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所以事件發生在天氣晴朗或下小雨的白天,室外光更強,此時從室外通過玻璃觀察室內,看到的顏色是玻璃的反射顏色。
注4:環境效應:當眼前的場景與記憶中的場景相似時,人們會下意識的記起當時發生的事情,一般應用於教育行業。
好了,不開玩笑了,讓我們回到正題。經過上面的分(hu)析(che),我們可以發現,人眼所看到的顏色絕不僅僅是物體本身的顏色,與人的心理、心情、生理、所處環境、記憶中的某個片段,甚至個人的喜好都有關,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顏色可能不是真實的物體顏色。
我也不想承認,但有時我們的眼睛真的會騙我們自己,什麼?你不信?請接著往下看。
(1)乍一看,下圖中上下兩部分的顏色是不同的,但當我們把紅框內的部分擋住時,會有不可思議的事發生。
(圖片來源:https://www.baidu.com)
(2)其實下圖中鐵塔上的顏色是灰白相間的,只不過在天空藍色背景的映襯下,灰色看起來會發紅。
(圖片來源:https://www.baidu.com)
(3)這是一個著名的圖片:名叫 「貝漢轉盤」,這個轉盤只有黑白兩色,但它在旋轉時,人會看到其它顏色,而且每人看到的顏色各有不同,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甲方爸爸」所要求的「彩色的黑」?
(圖片來源:https://www.baidu.com)
(4)下圖是一個被黑框包圍、分隔的綠色圖片,顏色均勻,可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圖片來源:https://www.shicuojue.com)
讓我們去掉周圍的黑框,沒錯,我們被眼睛騙了。
(圖片來源:https://www.shicuojue.com)
(5)大家看下圖有幾種藍色?僅憑自己的眼睛。
(圖片來源:https://www.shicuojue.com/article-632-1.html)
讓我們去掉中間的鉛筆,整整4種!沒想到吧!
(圖片來源:https://www.shicuojue.com/article-632-1.html)
(6)盯著下圖的中間,告訴我,不止我一個人看到了周圍的綠點。
(圖片來源:https://www.baidu.com)
(7)你跟我說下圖中兩匹馬顏色一樣? excuse me?
(圖片來源:https://www.shicuojue.com/article-22-1.html)
看到這,我只有一個問題,大家還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顏色嗎?目前有很多理論試圖解釋這樣的現象。有人提出了「側抑制」的概念:在我們的視覺系統中,有一種機制可以增強物體輪廓與其背景的對比度,上文(4)圖中的黑框與(5)圖中的鉛筆使眼睛的「側抑制」失效,導致我們不能很好的分辨顏色。也有一些理論是這樣認為的: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要迅速的判斷出物體的顏色,這樣我們才知道眼前的東西是否可以吃,知道周圍有沒有危險,這種能力保留在人類的「骨子裡」,這種能力會使一些事物的顏色「刻」在我們腦子裡,例如:儘管西紅柿在不同的場景下顏色會有差別,但我們總是第一時間看出西紅柿就是紅色的,儘管它有時候帶點青,換句話說,有時候我們看到的顏色是眼睛想讓我們看到的。
我們都知道色彩的感受與反應是一個充滿無窮奧秘的複雜過程,人眼辨色過程中任何環節發生變化,都會導致所看到的顏色有所差別,關於人眼辨色的理論有很多,但這個複雜的過程不是幾個簡單的理論就能解釋的,小編在這裡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建築光學】原創文章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wechat@aoptek.com
主編:許海鳳
作者:武文杰
編輯: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