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位專家學者齊聚羊城探討心血管生理學融合基礎臨床、推進轉化發展
2017年中國生理學會心血管生理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廣州開幕
2017年中國生理學會心血管生理學術研討會現場
大會執行主席、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廣東省生理學會理事長王庭槐教授主持開幕式
特邀嘉賓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教授致辭
特邀嘉賓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黨委書記吳忠道教授致辭
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精準醫學中心主任杜傑教授致辭
11月18-20日,由中國生理學會循環生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省生理學會承辦的2017年中國生理學會心血管生理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廣州召開。本屆大會以「融合基礎臨床,推進轉化發展」為主題,旨在探討國內外心血管生理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強基礎與臨床的融合,為廣大心血管生理學專業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以促進我國心血管生理學的持續穩定發展和科研隊伍的茁壯成長。
大會特邀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州體育學院、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南京醫科大學、鄭州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西安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西南醫科大學心血管研究所等30餘家國內外高校、院所的108位心血管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和精英學者,圍繞心血管生理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特邀報告、專題報告,同期組織青年優秀論文報告和評選。
本屆大會分為開幕式、大會報告、專題報告、青年學術報告、閉幕式五個單元,圍繞心血管生理學基礎研究、高血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心臟肥厚與心力衰竭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心血管相關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腎病)基礎與臨床研究新進展等六大主題開展了41場學術報告。
大會有幸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教授,973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醫學部唐朝樞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精準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肺血管研究所副所長杜傑教授,英國皇家生物科學院院士、西南醫科大學心血管研究所所長雷鳴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心血管醫學部副主任吳鍾凱教授,廣東省生理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王庭槐教授、廣東省生理學會秘書長,廣州醫科大學基礎學院副院長付曉東教授等心血管生理學和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和精英學者蒞臨現場作特邀報告。
本屆大會的舉辦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其中,大會名譽主席唐朝樞、王憲、袁文俊、吳博威、朱妙章、朱毅,大會主席杜傑、曾曉榮,大會執行主席王庭槐,大會副主席陳思鋒、曹濟民、孔煒等專家學者對本屆大會的前期籌備和組織工作進行了悉心地指導,確保了大會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成功舉辦。
大會於18日上午舉行了開幕式,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教授,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黨委書記吳忠道教授,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精準醫學中心主任杜傑教授分别致辭。大會執行主席、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廣東省生理學會理事長王庭槐教授主持開幕式。王庭槐執行主席首先代表本屆大會委員會向蒞臨大會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王庭槐對本屆大會承辦單位之一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辦學歷程、人才培養目標和醫學專業特色進行了簡要介紹,並誠邀各位專家學者蒞臨學校指導醫學教育發展。王庭槐指出,生理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生理學這門基礎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還任重道遠,希望在中國生理學會循環生理專業委員會的帶領下,我們能為該領域營造更好的學術氛圍,作出更多富有價值的學術分享,相信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指引和激勵下,我們的生理學在世界上能更好地傳承並發展下去。
特邀嘉賓肖海鵬副校長為開幕式致辭,感謝中國生理學會循環生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了這場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為心血管生理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學術交流平臺。本屆大會的主題與自身從事的內分泌代謝研究領域有著莫大的關聯,因而格外關注。大會議題緊跟新時代的學科發展動態,關切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前沿,令人期待。肖海鵬指出,目前國際上普遍面臨的心血管、內分泌、肥胖、腎病等問題都離不開生理學,因此生理學的研究和發展與我們的身心健康、生活密切相關。肖海鵬在講話最後預祝本屆大會取得圓滿成功,更廣泛地將醫學生理學傳承並發展下去。
特邀嘉賓吳忠道書記在致辭中說,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的發展離不開各位醫學生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的長期支持。他介紹了中山大學醫科建設的概況,在學科建設方面,中山大學目前擁有兩個醫學院,即: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前身為中山醫科大學),位於深圳的中山大學醫學院,兩者有著不同的發展定位。今年,中山大學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均進入了「雙一流」建設學科,有著很好的醫科平臺、科研平臺。學校醫科建設的核心為醫學院,目前擁有十間附屬醫院,擁有大型的醫療團隊和科研平臺。近期,學校啟動了人才倍增計劃,在「青千」引進和「優青」培養方面卓有成效,期待來自國內外醫學生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多向中山大學推介更多優秀的青年人才加盟。
大會主席杜傑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人民群眾的健康是建設小康社會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心腦血管問題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均為主要致命因素,人民群眾的健康更是離不開生理學的發展。生理學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穩態,只有了解「穩態」的基礎是什麼,才能知道疾病的「偏離狀態」,進而為國民健康和健康中國保駕護航,從而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了這樣一個宏大的基礎,在2050年中國基本建成服務業強國和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時,相信心血管生理學在各位共同努力下也會有重大的發展。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相關醫學專業的50餘位師生代表參會學習與研討。在大會報告單元,由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王庭槐所領銜的研究團隊作了題為《雌激素的心血管作用及其機制》的學術報告,報告了近年來團隊所取得的研究進展和今後的研究方向。在大會青年學術報告單元,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青年教師代表徐靜婷作了題為《Jia-jian-yi-yindecoction improves 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 in ovariectomized rats by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enhancing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bioactivity》的論文報告,同與會人員分享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發現。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 鄭娟_NQ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