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的性格確實有些古怪,在動物界,養育小孩的責任通常是由媽媽承擔,可是帝企鵝的孵蛋工作都是由爸爸來承擔的。
在孵蛋時,「男媽媽」企鵝會將蛋夾在雙腿之間的腹部下方,兩隻大腳託著蛋,腹部羽毛將蛋完全覆蓋,一個育兒袋就此完工。從這一刻開始,「男媽媽」正式進入「人蛋合一」的模式,南極的溫度低至—40°,它們需要異常小心,為了不能讓蛋和寒冷的空氣直接接觸,它們不能再有任何多餘的活動,夾蛋走路的姿勢滑稽可愛,在長達2個多月的孵蛋過程中,它們不能進食,只能靠身體儲存的脂肪來抵禦寒冷。
當南極洲颳起凜冽的風暴時,企鵝爸爸們靠在一起,靠彼此的體溫相互取暖。與此同時,企鵝媽媽們也組織起隊伍,去到幾十公裡以外的海洋捕魚,這段路程對於小短腿的企鵝來說算得上是一場長徵,一隻只企鵝邁著左右搖晃的步伐,在不好走的地方,它們乾脆往地上一趴,用自己肥碩的身軀當滑板,兩隻小翅膀當船槳,滑冰前進,這是南極大陸最滑稽可愛的風景,它們必須趕在小企鵝出生時回來,為孩子們帶來生命的口糧。
8月,當第一縷陽光照耀進來的時候,第一隻小企鵝破殼而出,緊接著,第二隻,第三隻...
企鵝們陸陸續續的破殼,有的快、有的慢,也有一些永遠也出不來,第一次破殼而出的小傢伙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它們迫不急的將頭從爸爸的育兒袋中伸出來,小企鵝們喜歡把腦袋從低到高仰起來,這種甩頭動作配合著它們高亢的叫聲,就好像舞蹈和音樂的結合,藝術天賦決定了它們能否在外來找到另一半。
此時它們身上的羽毛還很稀疏,稀稀拉拉的,不足以抵禦南極的寒冷,爸爸們不會允許它們完全從溫暖的育兒袋裡出來。
雖然還不能出門玩耍,可是小企鵝們已經可以和鄰居開始社交了,和所有的群居動物一樣,企鵝是非常注重社交,這對它們未來尋找伴侶、分工合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既然是社交,那平常的磕磕碰碰總是少不了的。
小孩子打架這種事在哪裡都很常見,起先是相互聲音問候,相互甩頭以示尊重,感情升溫後就開始用嘴巴問候對方,接著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很快就演變成一場大戰,在我們的社會裡,孩子們大戰的最後,通常以雙方家長的插手而告終,企鵝的世界何嘗不是如此。
小企鵝出生後最開始的食物,是爸爸喙中分泌出的一種高熱量的汁液,但這些汁液的供應並不能持續太久,企鵝爸爸孵蛋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進食了,體重也削減了大半,當企鵝爸爸的喙中再也分泌不出半點「奶水」,小企鵝餓到要吃雪來緩解飢餓,它們共同期盼著一個身影的到來。
終於,在一望無際的雪白地平線之上,出現了一群黑影,是媽媽們回來了!
在一群企鵝裡,找到自己的伴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企鵝爸爸們會排成隊,依次從母企鵝旁邊走過,雖然它們有點臉盲,但是對彼此的聲音卻很敏感,愛人之間的暗號很快匹配完成,久別重逢的喜悅化作一曲曲嘹亮的高歌,經過短暫的溫存之後,媽媽和孩子迎來了第一次見面。
這時,爸爸會將寶寶用小心交接給媽媽,寶寶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餐,相聚永遠是短暫的,在這之後,飢腸轆轆爸爸們要外出捕食,它們已經幾個月沒有進食了,教育寶寶的重任就交給媽媽了。
企鵝裡也有內向怕生的,它們喜歡待在父母的育兒袋裡,嚴厲的母親會把它趕出去,讓它和其它小企鵝相處,有時候,它們會放任企鵝獨自走遠,年幼的企鵝如果迷路,就會很危險,從眾多的帝企鵝中找到自己的父母實在是太難了,它們的隊伍規模通常是成千上萬隻,一旦找不到父母,風暴、飢餓隨時都可能要了它的命。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別的危險,一些孵蛋失敗的爸爸、媽媽會試圖搶走別人家的孩子,它們太孤獨了,迫切想給小企鵝餵食;通常,幾隻成年的帝企鵝追逐那些走丟的小企鵝,搶上前給它餵食,儘管它們的初心是好的,可是帝企鵝太重了,瘦的40來斤,胖的可以長到90斤,這樣的大胖子壓到身上,身嬌體弱的小企鵝哪兒受得了。
父母的庇護對小寶寶至關重要,它們教會小企鵝融入集體,讓它們順利長大,但有些事情,在父母身邊是永遠學不會的,在5個月之後,它們要教企鵝最重要的一課。
在最後一次餵食後,企鵝父母會永久離開這片棲息地,只留下原地等待的小企鵝,或許不應該再叫小企鵝,它們已經足有父母一半高,身上的絨毛開始逐漸換成防水的羽毛,它們已經長大了。
在幾個星期的等待無果後,飢餓感驅使小企鵝邁出人生中的重要一步,它們要走向海洋。有時小企鵝們也會偷懶,賴在雪地裡不肯走,和它們享有同一塊棲息地的阿德利企鵝會在後面驅趕它們前進,這是否是帝企鵝父母臨行前的交待?就不得而知了。
直面海洋的那一刻,帝企鵝寶寶們才算完全長大,此刻,它們稠密的羽毛已經長好,投入大海後,它們的本能也完全覺醒,它們會和父輩一樣在這裡休養生息,來年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開啟一輪新的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