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鵝也稱皇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分布於南極山脈、羅斯海與羅斯冰棚的交接處。
帝企鵝一般身高在90 釐米以上,最高者可達120 釐米,體重達50 千克,與其他企鵝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脖子下有一片橙黃色的羽毛,耳朵後部顏色最深,向肚子擴展逐漸變淡。南極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甚至上萬隻,最多者甚至達10萬~ 20 多萬隻。帝企鵝同樣喜歡群居,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極周圍海面的海冰和浮冰上,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帝企鵝聚集的盛況。
帝企鵝的名稱由來
在亞南極島嶼,有一種企鵝以前被認為是最大的企鵝,英語名稱是「KingPenguin」,「King」意即國王,譯成中文,名為王企鵝。後來在南極大陸沿海又發現了一種更大體型的企鵝,比王企鵝還高一頭,於是給它取名為「EmperorPenguin」,「Emperor」意即皇帝,這就是「帝企鵝」得名的原因。
唯一在南極冬季繁殖的企鵝
南極的溫度極其寒冷,尤其是到了冬季,氣溫會下降到零下60 ~ 70℃,風速可達每小時200 千米,多數企鵝都會離開,尋找溫暖的場所過冬,而帝企鵝則堅持留在這裡,它們是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因為在冬季的南極,小企鵝不會遭受天敵賊鷗的攻擊,賊鷗會因無法忍受極寒而離開,企鵝寶寶會相對安全一些。企鵝體內厚厚的脂肪層有3 ~ 4 釐米,帝企鵝的脂肪更厚。脂肪層是企鵝活動、保持體溫和抵抗寒冷的主要能源。帝企鵝體表覆蓋著厚厚羽毛的部分比周圍的空氣溫度要更低,唯一比周圍溫度高的身體部分是眼睛、嘴巴和腳掌,只有眼睛部分的溫度在冰點之上。正是由於帝企鵝身體覆蓋多層隔熱的脂肪和羽毛,才能使它們在溫度低至零下40℃的環境中,保持39℃的體內溫度。在極寒天氣中帝企鵝會停止進食,為了儲存熱量它們會把腳、鰭和頭都蜷縮成渾圓,靠厚厚的脂肪保持體溫和抵抗寒冷。
在南極洲,已知的帝企鵝聚居地有45 個。這些地方全都受融冰威脅,帝企鵝數目雖然有一段時間的增加,但隨著氣候的嚴峻,其數量會大幅減少。
偉大的父愛
雌帝企鵝只產一枚蛋,而且不負責孵卵,因為雌帝企鵝在產卵過程中消耗了大量體能,早已飢腸轆轆,產完卵後就奔向海邊覓食,由雄帝企鵝負責孵卵。雖然帝企鵝有著極強的耐寒能力,但要在零下40℃的氣溫下孵出小企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鵝蛋不能直接放在地面或冰面上,這會把企鵝寶寶凍壞,雄帝企鵝就雙腳併攏,用嘴把蛋滾到腳背上,然後,用腹部的皺皮把蛋蓋上。雄帝企鵝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布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40℃的低溫環境中保持36℃。為了躲避寒風,成千上萬孵蛋的雄帝企鵝,像雕塑一樣,肩並肩地排列在一起,一動不動,不吃不喝,一心一意地孵蛋。經過60 天耐心的孵化之後,企鵝寶寶開始破殼,此時雄帝企鵝會因孵蛋而消耗掉90% 的脂肪層,骨瘦如柴。這個時候雌帝企鵝正好吃飽喝足,膘肥體壯,從遠方回來迎接剛出生的企鵝寶寶,用它在胃中儲存的營養物質餵養企鵝寶寶。而筋疲力盡的雄帝企鵝,則會離開剛見面的「妻子」,直奔大海,去捕食美味的南極磷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