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科學家通過衛星和企鵝糞便發現新的帝企鵝棲息地

2021-01-15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由地理學家Peter Fretwell領導的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一個 科學家團隊利用歐空局哥白尼哨兵-2號任務拍攝到的企鵝糞便衛星圖像計算出,南極洲的帝企鵝棲息地比之前認為的多了20%。

帝企鵝身高約100釐米(39英寸),體重高達45公斤(99磅),人們會認為在南極洲沿海的白雪荒原上發現帝企鵝這種黑白相間的動物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除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黑暗的,南極洲還有世界上最荒涼的地形和天氣,帝企鵝生活的地方溫度會驟降到零下50℃,所以調查非常困難。此外,帝企鵝在冬季的黑暗中繁殖也是不利的。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BAS團隊轉而使用哥白尼哨兵-2號,以此來尋找過去十年中從軌道上發現的以前未曾發現的企鵝群。雖然帝企鵝太小了,即使是10米/像素的解析度也無法看到,但大塊的、棕色的企鵝糞便或糞便的汙漬卻能很好地顯示出來。

因此,研究小組發現了11個新的棲息地,使南極大陸各地的棲息地總數達到61個,帝企鵝總種群數量增加到50萬隻以上,即繁殖配對的企鵝約有26.55萬至27.85萬對。由於繁殖地太小,這只比之前的估計增加了5%到10%左右。

據BAS稱,新增的企鵝是值得關注的,但由於這些動物生活和繁殖在浮冰上,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浮冰很容易融化,因此仍令人擔憂。其中一些聚落被發現的地方距離極地大陸海岸遠達180公裡。

「雖然我們發現了這些新的棲息地是一個好消息,但這些繁殖地都是在最近的模型預測表明帝企鵝數量將減少的地方,」BAS的保護生物學負責人Philip Trathan說。「因此,這些地點的企鵝可能是'煤礦裡的金絲雀'--我們需要仔細觀察這些地點,因為氣候變化將影響這個地區。」

研究結果發表在 《 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雜誌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海冰消融,南極帝企鵝的數量卻增長了20%,科學家表示:喜憂參半
    但企鵝們卻不知道,它們投上的監控衛星其實一直在盯著它們,但通過衛星來觀察它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衛星是繞地球運轉的,企鵝群也是會動態變化的,於是有科學家打起了企鵝的糞便的主意……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南極大陸這張廣袤而純白的毯子上,有企鵝糞便的汙漬。而這些暗斑表明,南極洲的帝企鵝棲息地比以前想像的多了近20%。
  • 關於企鵝糞便這件事,比你想像中還要有用!
    你可能想像不到,不少科學家的科研對象是企鵝的大便!比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生態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們研究的一個課題名就叫做「企鵝糞便與南極生態的聯繫」,是的,關於企鵝糞便的那些知識,其實大有用途!用糞便噴出個結界,阿德利企鵝到底是怎麼想的?在網絡世界裡,咱們熟悉的那隻戴著紅色圍巾的QQ企鵝,原型是阿德利企鵝。和帝企鵝一樣,這也是一種土生土長的南極企鵝。
  • 美媒:英國科學家發現11個新帝企鵝族群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 美媒稱,英國科學家說,根據從太空觀測到的鳥類糞便證據,南極洲帝企鵝群的數量超過了此前的估計。據美聯社柏林8月5日報導,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科學家當地時間周三發表論文,稱這個最南端的大陸上分布著61個帝企鵝群,比以前確認的數字多11個。
  • 企鵝的便便不僅可以是粉紅色,也會產生令人上頭的「笑氣」
    粉紅色的企鵝便便如此之多,甚至可以在衛星圖片上看到。不過這些粉色的糞便斑點為研究阿德利企鵝行為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研究人員很難通過衛星對企鵝進行直接定位,但由於糞便汙跡是可見的,他們能夠據此知道這些企鵝的聚居地。
  • 帝企鵝才沒有那麼「宅」
    但是根據衛星影像數據做出的新研究發現,帝企鵝對築巢地的選址並沒有那麼在意。在三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六次帝企鵝們沒有回到原有繁育地的案例。而其中最為典型的事件是在南極半島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帝企鵝群落。
  • 科學家:帝企鵝糞便落地後會轉化為笑氣 人聞了會頭疼
    據外媒報導,帝企鵝這個居住在南極洲的鳥類會吃很多海鮮並由此產生許多糞便。這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同時也給科學家研究鳥類帶來了一些挑戰。哥本哈根大學Bo Elberling教授本周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的一項文章就對企鵝糞便跟土壤溫室氣體通量的關係進行了研究。Elberling在哥本哈根大學發布的一份新聞稿中指出:「企鵝的糞便會在它們的領地周圍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最大排放量比最近施肥的丹麥農田高出100倍左右。」
  • 科學家在融化的南極冰中發現 800 年前企鵝殘骸,2020 企鵝命運比...
    而在2020年10月4日,科學家在不斷消退的積雪中有了一個新發現——800年歷史的企鵝遺骸。他們最初看起來是新鮮的阿德利企鵝的遺骸後,於是留在了南極海岸線的伊裡扎爾角,最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碳12確定後的屍體至少有800年的歷史。研究小組說,其中一些保存得較差的遺物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約5,000年以前。
  • 在南極洲 企鵝和象海豹的一點點糞便會大有幫助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企鵝和象海豹的糞便有助於將營養物質傳播到令人驚訝的大片南極洲土地上。根據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在這種肥料堆積的區域,如蟎類,跳蟲(有時也被稱為雪跳蚤)和其他微小生物的數量比其他缺少糞便的區域多二至五倍。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密切關注這些脆弱和偏遠地區的生態系統,而不會冒著危險前往南極洲的極端景觀。
  • 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能反映氣候變化? 是真的
    圖片來源:NICK GARBUTT/BARCROFT/GETTY IMAGES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捕捉企鵝在南極洲的糞便沉積物的圖像,找到了一種利用衛星來弄清楚企鵝飲食的新方法。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以及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它們是否吃了磷蝦(紅橙色)和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另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被迫依賴磷蝦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的幼年企鵝的成長發育不如那些以魚為食的企鵝。巖石是企鵝的聚集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糞便堆積在這些巖石裸露的表面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地標。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文丨學術頭條企鵝被認為是全球生態系統和環境變化的 「活指標」,他們的個數和殖民地反映了全球氣候變化程度以及生態響應。如果你要去研究企鵝,可得注意一件事了,因為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他們的糞便會產生笑氣,小心別吸嗨了。
  • 第二大帝企棲息地海冰正在消失,導致數千隻帝企鵝幼鳥溺水身亡
    根據一份新的報告,帝企鵝在地球上的第二大棲息地幾乎快要消失了,這引起了人們對氣候變化對該物種影響的擔憂。英國南極調查局(BSA)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2016年,南極洲威德爾海的海冰被風暴摧毀,數千隻帝企鵝幼鳥溺水身亡。
  • 氣候變化嚴重威脅阿德利企鵝棲息地
    ,另一種是帝企鵝,整個南極大陸都有它們的身影。他們發現,到本世紀末,阿德利企鵝在南極現有的棲息地中,有60%都將不再適合居住。研究人員結合了實地調查的數據和高解析度衛星圖像,把南極洲各棲息地30年來(從1981年到2010年)的種群數據拼合在一起。從同比數據中,研究者可以確定這30年時間裡,每個棲息地裡種群數量的發展趨勢。科學家發現,不同的棲息地情況不同。
  • 動物天地:靈性帝企鵝 決勝千裡之外
    由此可見,反其道而為之,劣勢小於益處,帝企鵝的超前謀劃看來連哺乳動物也望塵莫及。 一般,帝企鵝在入冬時,由大海向祖輩沿用不變的棲息地遷徙。一路上,它們邊走邊求偶,確定關係後不離不棄。雄雌帝企鵝都非常具有靈性,它們一生靠著相互間分工協作接續生命。為了生育後代、活著熬過寒冬,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帝企鵝都要吃夠整整一個盛夏的食物,適應冰原的「一枯一榮」。
  • 研究人員:從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
    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捕捉動物在南極洲的糞便沉積物的圖像,找到了一種利用衛星來弄清楚企鵝飲食的新方法。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和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動物是吃了蝦狀磷蝦(紅橙色)還是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
  • 法屬豬島大量的企鵝消失,帝企鵝數量急劇減少,原因為何?
    一直以來,法屬豬島都是小動物的天堂,每年都有大量的海洋鳥類、企鵝、海獅、海象等動物來到這裡繁殖。法屬豬島海邊全部都是懸崖峭壁,幾百年來很少有人類踏足過這裡,因此每年全球大部分的帝企鵝都會來到法屬豬島進行繁殖,法屬豬島可以說是全世界帝企鵝最集中的地方。但根據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法屬豬島出現了大片的空地,這說明了法屬豬島的帝企鵝數量正在減少,這是為什麼呢?
  • 近百萬王企鵝瀕臨滅絕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企鵝正遭遇數量銳減的危機。數據顯示,在全球最大國王企鵝棲息地——位於南印度洋的科雄島(亦稱為豬島,Pig Island)上,生活在這裡的王企鵝數量自1982年以來銳減了近9成,從最龐大時的50萬對變成了現在的不到6萬對。
  •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帝企鵝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2005年,由呂克·雅克執導的一部生態紀錄片《帝企鵝日記》上映,一時間使圓乎乎又有著強大的意志力的帝企鵝風靡全球。企鵝是一種具備歸家習性的海鳥,南極企鵝主要種類包括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帝企鵝和馬可羅尼企鵝等。其中,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是南極企鵝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兩個種類。南極冰蓋融化,這些企鵝還安好嗎?
  • 「帝企鵝」如何共「慶餘年」?
    2019年古裝IP劇《慶餘年》一經播出就收穫高口碑和高點擊,爆火程度毋庸置疑。
  • 重口味企鵝糞便 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記者 吳長鋒長時間以來,研究南極的生物學家一直將研究重點放在了解生物體如何應對南極的嚴重乾旱和寒冷等惡劣條件上。有一件事卻被一直忽略,那就是企鵝和海豹們富含氮的糞便所能發揮的作用。營養豐富的企鵝便便若是身在南極,你一定會感到崩潰——企鵝糞便實在太重口味。企鵝的主要食物來源——南極磷蝦,是生活在純淨南極的一種小型海洋甲殼類動物,是赫赫有名的小身材、大營養,被稱為「藍血貴族」。南極磷蝦是已發現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其體內蛋白質含量高達50%以上,一隻南極磷蝦(0.5克)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5克牛肉的蛋白質含量。
  • AI科學新聞|南極冰蓋20年融化19% 企鵝棲息地狀況如何?
    企鵝生存狀況如何?近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揭開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南極冰蓋變化」專題基於多源遙感數據,分析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分布的時空變化特徵及其之間的關聯性,發現:  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半島融化最為劇烈,且冬季焚風事件的增加和異常環流現象造成了融化趨勢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