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科考與氣候研究的一大突破!研究人員:從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

2020-11-25 前瞻網

南極科考與氣候研究的一大突破!研究人員:從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看出端倪

 Evelyn Zhang • 2018-12-25 08:20:10 來源:前瞻網 E84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加勒比地區颶風肆虐,亞馬遜地區熱帶森林燃燒,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頻繁……而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生物帶來的一些洞察同樣為我們揭開了背後的動態與原因。

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捕捉動物在南極洲的糞便沉積物的圖像,找到了一種利用衛星來弄清楚企鵝飲食的新方法。

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和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動物是吃了蝦狀磷蝦(紅橙色)還是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

(圖源:YouTube)

例如,單獨的研究開始顯示,被迫依賴磷蝦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的雛企鵝的成長,發育情況不如那些以魚為食的企鵝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鳥糞堆積在鳥類聚集的巖石露頭上,使它們成為色彩斑斕的「地標」。研究人員從企鵝群中取樣,發現它們的光譜波長,然後將這種顏色與在軌道中運行的Landsat-7衛星拍攝的圖像相匹配。

康乃狄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Casey Youngflesh上周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AGU)上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他說:「各個區域存在明顯差異,西部是磷蝦,東部是魚類。」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從太空追蹤飲食,研究人員稱這是一種新工具,用於研究某些海鳥和企鵝群體在地球其他區域的表現。

(圖源:MIT)

知道500萬隻阿德利企鵝正在吃什麼,以及吃了多少——這很重要,因為它向研究人員揭示了食物鏈的基礎是如何運作的。在南極半島的西側,小型磷蝦的數量似乎正在崩潰,這個800英裡的拇指伸向南美洲的尖端。快速變暖,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以及工業規模捕撈量的大幅增加,已經對這些小型甲殼類動物造成了損害。

磷蝦在商業上被收穫用於寵物食品和營養補充劑,但對於許多企鵝來說,它是他們飲食的基礎。隨著磷蝦越來越稀缺,南極洲西部的企鵝也喜歡吃它們。「飲食可以告訴我們食物網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Youngflesh說。 「要實地考察所有這些地點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大量資金。南極氣候變化極其複雜,我們需要大規模的數據。」

Youngflesh說他希望彩色編碼的「糞便地圖」可以用來追蹤未來的企鵝種群,以及全球其他海鳥的情況。那是因為海鳥和企鵝在同一個地方聚集在一起吃同樣的東西。當然,這種形式的遙感無法告訴研究人員企鵝的飲食與時間的比較。因此,一位研究人員挖掘了鳥糞本身,以尋找對企鵝歷史的見解。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洋學和沿海科學助理教授Michael Polito說:「他們什麼時候到達,他們的飲食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那些是衛星無法回答的問題,我的工作就是深入地發現它。」

Polito在遙遠的Danger群島上挖掘出鳥糞、羽毛、骨頭和蛋殼,這是一個位於南極半島頂端的大企鵝群,大部分都沒有人類遊客。他將材料帶回他的實驗室並應用放射性碳技術來計算出第一隻企鵝定居者的年齡。他發現企鵝已經在丹格群島生活了將近3000年。Polito說,由於阿德利企鵝需要獲得無冰土地,開放水域和豐富的食物供應來餵養他們的雛兒,企鵝群體存在,還是或不存在——將是當時氣候條件的重要標誌。Polito的新研究回溯到了2200年前企鵝到達該地區的時間,並證實了從冰芯和沉積物中獲取的有關該地區氣候歷史的其他數據。

Michael Polito在南極洲挖掘一隻阿德利企鵝繁殖地,以確定企鵝何時第一次到達這個地方。

「這種從太空估計企鵝飲食的能力將成為南極洲科學的真正顛覆者,」波利託說。「使用傳統方法弄清楚企鵝吃什麼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能夠從太空評估整個南極大陸的飲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飛躍。」

通過挖掘糞便和分析衛星圖像的組合,使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處理阿德利企鵝及其「堂兄弟」——南極企鵝、巴布亞企鵝和帝企鵝可能存在的問題。石溪大學生態學和進化學副教授Heather Lynch的實驗室整理了一份四個物種在整個南極洲範圍聚居地的地圖,並正在呼籲志願者逐一統計它們。Lynch的小組也開始回顧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的衛星圖像,看看他們是否可以建立相同的圖譜,以揭示企鵝大便與其飲食之間的聯繫。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能反映氣候變化? 是真的
    研究人員從企鵝群中取來糞便樣品,找到它們的光譜波長,然後將這種顏色與正在軌道運行的Landsat-7衛星拍攝的圖像相匹配。康乃狄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Casey Youngflesh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年會上展示了他的研究結果,他說:「這其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西部是磷蝦,東部是魚類。」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中國牆」包圍南極冰蓋最高點  1月12日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再度登頂南極「冰蓋之巔」,1月15日冰雷達探測小分隊因雪地車故障遇險,16日遇險隊員和救援人員安全返回大本營
  • 美國研究稱氣候變暖威脅南極企鵝生存
    新華網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1日公布報告稱,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主要食物之一磷蝦的密度下降,在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近年來急劇減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鳥專家韋恩·特裡維爾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後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其他南極動物對磷蝦捕食量的減少導致南極地區企鵝數量增加;然而,此後不斷上升的溫度和來自海洋哺乳動物的競爭加劇可能讓上述地區的磷蝦密度下降了至多80%。
  • B站直播連線南極科考站!南極企鵝能rua嗎?
    其實許多越冬的科考隊員都是90後,有的也是B站用戶,他們在祖國萬裡之遙的世界之南,不僅要維持科考站正常運轉,還要進行科學考察研究,365天挑戰南極極限生存。 南極動物:企鵝的故事說到南極,大家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第一樣東西什麼?沒錯!就是看其來胖fufu很好rua的南極吉祥物——企鵝。作為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大家對企鵝的了解又有多少?
  • 氣候變化嚴重威脅阿德利企鵝棲息地
    在南半球的夏季,企鵝會住在陸地上,到了冬季則遷徙到海冰邊緣,並在海裡覓食。然而受氣候變化影響,它們正瀕臨滅絕。阿德利企鵝在南極洲已經生活了近45000年。幾千年的氣候變化中帶來了冰川擴張和海冰浮動,它們努力適應了這些變化,依然生機勃勃。然而,美國德拉瓦大學最新一項研究顯示,21世紀罕見的氣候變化會對南極大陸上的不少棲息地構成嚴重威脅。
  • 南極企鵝糞,越聞越興奮,咋回事?
    企鵝是南極的特產,擅於遊泳,不擅長奔跑,走路時一搖一晃,顯得憨態可掬,這種「萌」系動物迅速捕獲了大批人的「芳心」,其中當然包括一些科考人員。可愛的大鳥 在2020年5月20日,發表在《環境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透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研究人員在研究企鵝活動
  • 企鵝除了可愛就一無是處?它拉一泡屎就有無數科學家搶著研究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極地區,尋常人很難看到它們——除了在動物園裡。那麼你心目中的南極企鵝是什麼模樣的呢?一大群生活在一起,穿著黑白色的燕尾服,像紳士一樣風度翩翩,優雅而從容?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編者按被譽為「海洋之舟」的企鵝是一種古老的遊禽,它們大多分布於南半球。近年來,不斷傳來南極冰雪消融與企鵝數量減少的消息。一些科學家研究認為,企鵝數量的減少氣候變化「難辭其咎」。更有研究人員表示,由於不能適應南極持續上升的溫度,預計到2099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能會減少58%。
  • 企鵝的「老家」在哪裡?研究:不是南極
    根據科學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學界始終爭論不休的「企鵝老家到底在哪裡?」謎底終於揭曉:不是在南極,當然也不會是北極。 隨著時間發展,國王企鵝和皇帝企鵝的祖先可能受到南極地區豐富食物吸引,開始逐漸往更南、氣候更嚴寒的地區移動,一直到現在。
  • 南極危險群島發現150萬隻企鵝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報告說,南極危險群島上生活著超過150萬隻阿德利企鵝,這是一個前所未知的「超級群落」。危險群島位於南極半島北端附近海域,由9個小島組成。由於周邊海域常年布滿浮冰,船隻難以通行,人們對該群島的生態狀況了解很少。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南極企鵝家族有7種,包括帝企鵝、 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等,總共約有1.2億隻。一年有幾千個或者1-2萬個企鵝數量的減少,相對1.2億來講微不足道。報紙或者電視上所說的企鵝要消失了,其實沒有嚴謹的科學依據,只是根據某一時刻的狀態描述的一個情景,你不要相信。」  目前,在南極大陸已經架設了35個攝像鏡頭,科學家們利用衛星傳輸技術實時監控企鵝種群以及數量的變化。
  • 親赴南極科考專家談最震撼一幕:企鵝漫山遍野
    老虎灘海洋公園的3位動物專家,與來自美國、加拿大、智利的6位專家赴南極科考滿載而歸  兩小時跟蹤巴布亞企鵝  作為我國首位親赴南極科考的極地動物展示場館的動物專家,日前從南極歸來的大連老虎灘海洋動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兼老虎灘海洋公園、老虎灘極地館總經理趙文敬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 南極3萬億噸冰川成海水:企鵝怎麼辦,人類怎麼辦?
    不久前,由來自26個國家的90名生態環保領域的研究者參與的女性科學家南極考察計劃「家園歸航」項目組,登上了南極大陸。她們與各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研究人員共同探討環境問題,並呼籲人們關注南極生態問題。南極,正在變熱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消息,2018年12月以來,南極周圍的海冰以每天253000平方公裡的速度消減,達到1978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快速度。據了解,在過去的25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導致超過3萬億噸的南極冰融化,其中75%是在近10年中融化的。
  • 在南極看小屋和企鵝
    【本報赴南極特派記者 郭媛丹】神秘的南極最早是探險家的樂園,近年來,旅遊業興起,全世界的遊客都希望有機會登上南極大陸一探究竟。因為南極大陸並無常住居民,因此各國在南極設立的科考站成為難得一見的小屋。大廳旁邊的小屋子是當年科考隊員的宿舍。宿舍充滿著濃鬱的上世紀80年代風格,面積大概十幾平方米,復原了當年科考隊員的宿舍陳設,左右各一張單人床,中間只擺放著一張床頭櫃,非常簡陋。在這裡遊客能蓋上長城站的郵戳,目前長城站不提供郵寄服務。 和其他被廢棄的科考站不同, 由於長城站現在還在使用中,所以充滿了活力。
  • 南極半島過去50年平均升溫近3℃,生活在那裡的企鵝還好嗎?
    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為船提供動力,超讚的素食餐點為我們提供能量,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往絕大多數探險隊都無法到達的地方研究企鵝。 如果你覺得「象島」這個地方很耳熟,那是因為在南極探險歷史上,它曾因一段絕地求生的往事而為世人所知。
  • 南極偏遠群島現阿德利企鵝超級帝國,數量超南極其他地區總和
    超過150萬隻阿德利企鵝生活在這個叫做危險群島(Danger Islands)的巖石群島上——這比南極半島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使得人們對企鵝受氣候變化影響而數量銳減的擔憂得以緩解。阿德利企鵝為南極海岸及其附近島嶼一種常見企鵝,身披的黑白色羽毛儼如天然燕尾服。圖為危險群島的阿德利企鵝在海冰邊緣處準備入海覓食。
  • 「阻止新冠病毒進入冰層」,多國削減南極科考人員
    儘管研究南極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受疫情影響,多國科學家不得不暫緩或改變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計劃,以防止新冠疫情擴散到南極洲。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許多科學家將不再前往南極洲實地考察,而依靠遙感和前幾年收集的數據和樣本進行研究。南極洲研究站的醫療服務非常有限,而科學家在科考活動期間的集體生活極易導致疾病傳播,減少派出科學家數量能降低新冠疫情在南極洲暴發的風險。國家南極局局長理事會(COMNAP)正在大幅度削減各國赴南極科考團隊人員,澳大利亞和德國計劃將削減50%,紐西蘭將削減66%。
  • 南極洲危險群島發現企鵝世外桃源,150萬隻超過南極半島總和
    到目前為止,很多人擔心,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企鵝物種在迅速減少。不過,最令人驚嘆的是,此前從沒有人認為南極半島西北端的偏遠巖石群島竟是企鵝的家園,更不用說150萬隻的龐大數字了。「直到最近,危險群島才被發現是重要的企鵝棲息地,」石溪大學生態學家海瑟· 林奇說,她也是相關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
  • 研究報告指南極「皇帝企鵝」因冰層融解瀕危
    最新研究報告稱,南極冰層因氣候變化融解,將使皇帝企鵝數目到2100年時大減逾半。資料圖片【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7月1日報導,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愈加明顯。最新研究指出,南極冰層因氣候變化而融解,將使南極「皇帝企鵝」數目到2100年時將大減超過一半。科學家呼籲把皇帝企鵝列為「瀕危動物」,以減低氣候變化對牠們造成的衝擊。
  • 「阻止新冠病毒進入冰層」:多國削減南極科考團隊人員
    儘管研究南極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受疫情影響,多國科學家不得不暫緩或改變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計劃,以防止新冠疫情擴散到南極洲。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以往的10月到次年2月是南極洲最繁忙的夏季,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千名科學家聚集在研究站附近開展科考任務。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許多科學家將不再前往南極洲實地考察,而依靠遙感和前幾年收集的數據和樣本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