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1日公布報告稱,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主要食物之一磷蝦的密度下降,在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近年來急劇減少。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鳥專家韋恩·特裡維爾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後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其他南極動物對磷蝦捕食量的減少導致南極地區企鵝數量增加;然而,此後不斷上升的溫度和來自海洋哺乳動物的競爭加劇可能讓上述地區的磷蝦密度下降了至多80%。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種群的衰退與磷蝦的減少處於同一時期,而幼年企鵝可能對食物短缺最為敏感。
報告說,南極半島和斯科舍海的平均溫度自20世紀中葉以來上升了5到6攝氏度,而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上升了不到0.74攝氏度。
磷蝦主要以南極冰藻等浮遊植物為食,是南極食物鏈的重要基礎,為包括企鵝在內的諸多南極動物提供食物來源。由於南極磷蝦資源豐富,它也被譽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不過,在過去數十年中,由於全球氣溫變暖的影響,南極一些地區冬季海冰形成時間延後,覆蓋面積也縮小,而春季融化時間卻向前推移,影響了冰藻的繁殖,進而導致磷蝦密度減少。
研究人員此前曾推測,由於阿德利企鵝喜歡冰,而帽帶企鵝不喜歡冰,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阿德利企鵝數量減少、帽帶企鵝數量增加,但這項研究結果卻與之大相逕庭。
研究人員警告說,今後人類捕撈磷蝦的作業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加;另外,如果磷蝦的密度繼續減少,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種群都可能隨之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