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這麼熱,南極企鵝能挺住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1-24 中國科學技術館

  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標準答案是北極沒有企鵝。這有點腦筋急轉彎的意思。據考證,北極原來是有企鵝的,被稱為大企鵝。北極熊可不是吃素的,肥嘟嘟的大企鵝落到嘴邊哪有不吃之理,只是現在大企鵝已經滅絕了。大企鵝是在人類探險、北歐海盜進入北冰洋的過程中被大量捕食而逐漸滅絕的,也許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生存環境太脆弱了。大企鵝不像南極的企鵝有豐富的磷蝦作為食物,它們還要面對北極熊這樣的天敵,人類可能只是壓垮北極大企鵝種群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幸的是,導致地球上物種加速滅絕的最後一根稻草常常是文明的人類。

  那麼,南極的企鵝還好嗎?面對步步逼近的全球氣候變暖,它們會不會重蹈北極大企鵝的覆轍呢?

  企鵝也害怕寒冷

  企鵝是南極最重要的動物種群之一,佔南極鳥類生物量的90%以上。人類對南極鳥類的考察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但直到最近幾十年,人們才開始關注企鵝的現實生存狀態和它們未來的命運。全球變暖是導致這種關切的最重要的原因。企鵝是怎樣應對氣候變化的呢?僅僅依靠過去幾十年來的氣候變化數據和幾個地區的企鵝數量統計結果是不可能得到正確判斷的,這需要考察企鵝的歷史。歷史是窺探未來的窗口,如同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所說的,現在是了解過去的鑰匙。

  遺憾的是,企鵝沒有給我們留下「文獻記錄」,也沒留下「秦磚漢瓦」,它們留下的遺蹟或遺物太少而且不容易辨認。相對於地球歷史的時間尺度,千年只是彈指一揮間,對於考證企鵝生態幾千年來的變化,幾十釐米厚的沉積層實在是杯水車薪。

  然而,探索企鵝歷史對於有好奇心的科學家來說,實在太有誘惑力了。他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從廢棄的企鵝巢穴中尋找殘存的骨片,然後對骨骼進行碳14定年,根據測年結果的數據統計,確定在某個歷史時期某地企鵝何時來、何時去、何時多、何時少。這實際上是移植了人類學考古方法,但是這樣的結果只能粗略地回答什麼時候「有」或「無」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企鵝連續變化的歷史及其與氣候環境變化的關係。另有一些學者根據單位泥土層中所含有的海豹毛數量的變化,推測近200年來海豹數量的變化。這種方法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很有趣,也說明了南極生態考古的艱難和無奈。

  20年前,我們用企鵝糞土層作為載體去探尋人類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企鵝有機體中的物質組成,同時通過企鵝糞土層的元素變化去尋找企鵝糞的含量變化,進而探究企鵝生態變化的歷史記錄。我們在南極長城站區阿德雷島企鵝特別保護區的湖泊中採集了一段67.5釐米長的泥芯,對每釐米樣品進行27種元素的定量分析,又用碳14定年的方法確定這是一段大約「3000歲」的泥芯。

  企鵝糞土層剖面

  研究結果顯示:鍶、氟、硫、磷、硒、鋇、鈣、銅和鋅9種元素的豐度變化顯著相關,隨深度同步變化;這9種元素豐度比非企鵝聚集區沉積物中的元素豐度高得多,磷的含量局部高達15%。磷的高度富集等特徵表明,這是一個含企鵝糞的元素組合,它們是企鵝糞的標誌性元素。根據標型元素的濃度可以確定含糞量的相對變化,進而推定該地區企鵝種群數量的相對變化。應用這個新的研究方法,我們得到了企鵝種群數量的波動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過程。

  我們的研究發現,在過去大約3000年中,在人類未曾幹預的情況下,企鵝數量發生過顯著波動。其中距今1800~1400年氣候相對溫和時期數量達到極大值;距今2300~1800年小冰期時數量銳減。這表明氣候冷暖變化是控制企鵝種群盛衰的主要因素。看起來,企鵝也害怕寒冷,對它們來說天氣還是暖和一點好。我們的論文發表在2000年的《自然》上。

  這個研究結論引起了國內外科學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研究南極湖泊集水區企鵝生態變化的新穎的生物地球化學方法」,它打開了認識企鵝生態史的大門。有了打開南極企鵝生命歷史大門的鑰匙,我們就可能在南極生態環境的歷史隧道中穿行,那些掩蓋往事的煙雲將被排除。20年過去了,我們已經可以解說更多有關企鵝的生命故事了。

  偵破小企鵝集體死亡慘案

  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極地環境研究室的博士生高月嵩隨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去南極中山站考察,考察期間乘直升機去了澳大利亞的戴維斯站。他與澳大利亞的現代生態學家一起考察時,在站區附近的長半島採集了多個糞土沉積剖面。按照常規的研究技術路線,發現了保存企鵝糞的最老地層,距今已有14600年。這表明那個時候企鵝已經在本地區登陸,它打破了末次冰期後企鵝在東南極登陸時間最早的紀錄。

  對我們而言,這個發現並不算意外。有趣的是,在野外採樣過程中,考察隊員發現部分地區有廢棄的企鵝巢穴和數量驚人的小企鵝木乃伊,其中一些靠近海岸,高出海平面10多米,另一些分布在海拔10~30米的平坦緩坡上。在南極,這是兩個不多見的巨大企鵝「墓園」。它們可能代表著兩次不知原因的生態災難事件。

  我們首先對高海拔處的企鵝殘骨和羽毛以及含糞泥炭層進行了碳14測年。結果表明,有多個沉積剖面開始發育的時代為距今3500~2000年,它們記錄著那個時期以來企鵝生態和環境的歷史。大部分沉積柱中都有一個表層厚約20釐米的沉積層,這個非常特別的層位中多個層次的年齡都是距今750年。剖面研究還發現,在地表20釐米以下,每沉積1釐米需要幾十年到上百年,而地表20釐米厚的沉積卻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顯然,距今750年前後的很短時間內,當地可能發生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

  另一個測試指標——標型元素的含量分析結果也很不尋常。在4個剖面中有3個剖面的頂部,其上大約20釐米厚的沉積物裡都富集了磷和硫等企鵝糞土層的標誌性元素。這通常標誌著企鵝種群數量的突然增高。在其中一個剖面中,在頂部20釐米的層位中還罕見地保存了一個小企鵝木乃伊,年代也是距今750年。地表暴露的企鵝木乃伊的碳14年齡與此一致,也是距今750年。

  這表明小企鵝的死亡事件是在一個時間段同時發生的。據此可以合理推測,地表木乃伊原來是被沉積物覆蓋才保存起來的,這些沉積物大概在距今750年前形成,後來表層沉積物被雪融水或風侵蝕掉了,這樣一來小企鵝就「暴屍」了。但是,它們慘遭集體「屠殺」的原因是什麼呢?「兇手」是誰呢?

  我發現,在一張有大量企鵝木乃伊的照片下部,木乃伊和企鵝築巢用的石子呈條帶狀平行排列,而且企鵝腦袋一致向下偏,有被水流推動過的痕跡。這引發了降水導致生態災難的猜想。

  一場強降雨有可能導致企鵝的大量災難性死亡,但是死亡的都是小企鵝,沒有發現成年企鵝的屍體;因此不大可能是大規模山洪暴發,現場也沒有暴發山洪的地形條件。更可能的原因是,小企鵝在換去胎毛前,羽毛缺少油性物質,在強降雨導致成年企鵝逃逸後,小企鵝被雨水浸溼,極易凍傷乃至死亡。照片上顯示的小企鵝排列方式與雨後的流水動力作用有關。但我們需要尋找更多證據來支持「降水假說」。

  南極現在發生過這樣的事嗎?法國生態學家發現,2013—2014年幾場連續的降雪和罕見的降雨,導致法國南極科考站企鵝繁殖地當年孵化的幾萬隻小企鵝無一存活。

  按照猜想,如果歷史上發生過強降水,那不可能是孤立的氣候事件,在鄰近地區同樣可能會有降雨發生,因此一定會在附近的湖泊沉積中找到降雨的證據。過去十幾年來,我們在毗鄰戴維斯站的我國中山站區開展了湖泊沉積的研究,發現距今750年前後的地層中有快速沉積和沉積物粒度變粗的層位。這是水動力加強和物質搬運加速的證據,表明確實發生過強降雨事件。

  同時,極地科學家在南極冰芯和南半球的氣壓模型重建中都發現,在該時間段,氣候冷暖交替,降水增多。強降雨是南極氣候冷暖交替過程中的極端天氣事件。嚴寒、暴雪和狂風嚇不倒小企鵝,它們有父母親的保護可以安然度過,但是,它們的皮膚不能抵禦冰水,降雨成為威脅小企鵝生態安全的頭號殺手。位於海岸邊「墓園」中的小企鵝是在距今200年時蒙難的,「兇手」可能同樣是一場強降雨。

  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的可能性似乎在加大,對企鵝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企鵝的命運將面臨新的挑戰和威脅,也許這是全球新聞媒體如此關注企鵝生態災難事件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冷暖交替,還是暖冷交替,都只是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拐點,當變化後的暖或者冷成為新常態時,極端天氣事件還會頻繁發生嗎?這些問題有待我們繼續研究下去。

  企鵝為什麼搬進海豹的家

  從歷史上冰期和間冰期的反覆轉換、暖期和冷期的不斷更迭中,我們看到企鵝數量不斷隨之發生變化,但並沒有企鵝種群滅絕的事情發生,我相信當下企鵝還沒有太大的生存風險。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千萬年,經受了嚴寒和暖冬等極端天氣事件的考驗,它們還會繼續生存下去。從我們的研究結果來看,企鵝有應對氣候變化的多樣性選擇和策略。

  2011年,在位於南極羅斯海海灣的美國麥克默多站,我們進行了最有趣也最具挑戰性的工作。我們在企鵝糞土層中取得一段長約 35 釐米的泥芯,在進行元素分析後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企鵝數量在冷期上升了。這是一個此前未曾發現的異常,而且是一個可靠的異常。

  我與謝周清教授都極為興奮,我們總是為「異常」興奮,因為可靠的異常是點燃發現的引線。我們還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異常現象:在企鵝糞土層底部的泥芯中有一段沒有企鵝糞卻含有大量海豹毛的海豹糞土層層位。這意味著,這個泥芯記錄了海豹出走、企鵝進入的海洋生物在海岸帶遷徙的過程。「鵝佔豹巢」顯然不是企鵝用武力脅迫的。那麼,海豹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聚居地呢?

  我們對羅斯海區域企鵝海豹糞土層沉積物進行了分子標誌物測定,恢復了過去700年來該地區企鵝、海豹和植被的生態歷史。結果發現,該地區從過去1000年來最寒冷的小冰期(公元1500—1800年)開始,海豹聚居區轉變為企鵝聚居區。

  海豹走了,企鵝來了,企鵝為什麼要搬進人家的「老屋」呢?海豹在海岸帶總是佔據最有利於生存的島嶼北側地帶,這裡地形較為平坦,而且常常能避開強烈的下降風(南風)。在冰期到來時,海豹的出走表明,它們不能適應惡化的生存環境,而分布在島嶼南側的企鵝聚居地的環境顯然更加惡劣了。企鵝在強烈的下降風的襲擊下,也離開原來的聚居地尋找出路,海豹的空巢顯然是理想的去處。

  島嶼南部的企鵝群落可能最先不能承受強烈的下降風侵襲,來到島的北緣,特殊的海灣地形為企鵝提供了避風港。隨著冷期的持續,各地的企鵝開始陸續遷移到宜居的地方。看起來,在冷期,並不是企鵝數量增加了,而是局部有利於企鵝生存的地方增加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企鵝聚居地消失了,可以推定,不少企鵝聚居地的企鵝數量銳減。

  企鵝在小冰期的聚集帶來了捕食的問題,如果沒有食物來源,羅斯灣的避風港也留不住這些客人。前人在本地區的研究表明,羅斯灣的海冰面積在冰期會顯著擴大,這對捕食是很不利的。好在此時羅斯灣冰原強勁的下降風會吹碎海冰,打開一些缺口,形成眾多的冰間湖,這為企鵝的捕食創造了條件。湖水和冰下的冰藻繁盛,它們是磷蝦最美味的食糧,豐富的食料促進了磷蝦的生長和繁殖,為企鵝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企鵝的生存智慧是在惡劣的環境中磨鍊出來的。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企鵝們總能選擇一種適當的方式來面對。它們的生存智慧令人心生感動。2013年,我們的論文《企鵝在冷期數量增加》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自然》網站當年8月23日頭版頭條予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等國際媒體和我國的主流媒體紛紛對我和謝周清教授進行了採訪。美國廣播公司還採訪了與劉曉東教授一起參加野外考察的合作者美國學者斯蒂文教授。

  媒體廣泛關注的原因可能是,企鵝在冷期數量增加的「異常」說明了生物適應環境能力的多樣性——在常識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必太為企鵝們擔心,那些認為帝企鵝可能在21世紀末絕滅的科學家也許過慮了。從過去1萬多年來企鵝與氣候變化的歷史來看,我是樂觀的。我們要相信企鵝家族有足夠的生存智慧渡過全球變暖的難關。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人類不能管好自己,任「文明」放縱,也許最先受傷害的就是可愛的南極企鵝們,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已經非常惡劣了。我們還是做好自己,不做那「最後一根稻草」吧。

  文/孫立廣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

相關焦點

  • B站直播連線南極科考站!南極企鵝能rua嗎?
    其實許多越冬的科考隊員都是90後,有的也是B站用戶,他們在祖國萬裡之遙的世界之南,不僅要維持科考站正常運轉,還要進行科學考察研究,365天挑戰南極極限生存。在疫情全球蔓延期間,南極科考隊員的健康和安全始終是我們最牽掛的事情,許多小夥伴關心的問題是,新冠疫情期間,在南極科考的隊員們也會有感染的病毒的風險嗎?他們是如何預防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隨隊醫生熊凱來為大家解答。
  • 「企鵝熱」中的冷思考
    為期4天的「五一」小長假結束了。與人們預料的一樣,假日期間,全國各地極地海洋館又進入了「人擠人」模式。在眾多動物中,憨態可掬的企鵝人氣最旺,受到遊客熱捧。不過,在「企鵝熱」中,還需有些「冷思考」。企鵝是動物界鳥綱企鵝目鳥類的統稱,共有18種,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僅有1種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島。在18種企鵝中,有5種屬於瀕危物種,它們分別是北跳巖企鵝、翹眉企鵝、黃眼企鵝、南非企鵝和加島企鵝。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南極凍雨」、微塑料汙染等影響,南極企鵝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保護企鵝已成為各國科學家和環保組織共同關注的話題。
  • 到南極就得看企鵝,南極都能看到哪幾種企鵝?
    如果今天不變天,天氣情況允許的話,按時間將安排至少有登陸、巡航兩次的機會。窗外的冰川和雲層著實讓我腦神經興奮了一下,趕緊跑回屋裡拿起相機衝到9層甲板。今天的雲確實有點夢幻,仿佛慢門攝影中的溪水,將整個天空柔化,讓九節的風速顯得畫面不那麼刺骨。海平面不知道為什麼怎麼看都是歪的,左高右低。
  • 熱熱熱 !揚州最高氣溫突破35℃!但接下來的「暴擊」更可怕,挺住!
    熱 熱 熱 !揚州最高氣溫突破35℃!但接下來的「暴擊」更可怕,挺住!天!好!熱!啊! 今!天!好!熱!啊!揚州最高氣溫竟然能飆升至35℃+!
  •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2019-10-24 13:17:00
  • 不和企鵝搶食,漁企自覺禁漁,能保住南極生態嗎?
    這樣反商業邏輯的共同決定,試圖通過共識對地球「負起責任」的努力,真的是可行的嗎?希望之灣過去幾年,多場災難在南極圈內靜悄悄地發生。極為慘烈的一場發生在2017年東南極的佩特斯島。那一年的繁殖季,島上1.8萬對阿德利企鵝產下的幼崽當中只有2隻活了下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 吃貨們約嗎?南極約10億噸磷蝦等你油爆、清蒸、紅燒...
    原標題:吃貨們約嗎?科學家稱南極磷蝦總量約有10億噸  說到南極,你會想到什麼?企鵝、大風暴,還是厚厚的積雪?5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和江蘇科技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科院南京分院科學面對面」公益科學體驗日在江蘇科技館舉辦。
  • 為什麼企鵝能在南極生存
    南極十分嚴寒,可是小小的企鵝卻能在南極生活得很好,這是什麼原因呢?南極的氣溫在零下五十度左右,花草樹木都沒有辦法生長,只有企鵝能在南極很好的繁衍生息,這是是為何呢。原來呀,企鵝行動笨拙,在南極沒有天敵,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企鵝皮下脂肪很厚,同時它的羽毛也很厚實,這些都能幫助企鵝抵禦極其嚴寒的天氣。而且他的羽毛能隔水,即便企鵝在海水裡遊泳,海水也不能侵入。所以企鵝能很好的保溫。
  • 熱成像儀怎麼瞬間測到人體溫度變化--中國數字科技館
    熱成像儀怎麼瞬間測到人體溫度變化2020-11-29 16:01:00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非洲有企鵝嗎?企鵝的生活圈子不止在南極,赤道……
    非洲有企鵝嗎?企鵝的生活圈子不止在南極,赤道……非洲有企鵝嗎?當然沒有、有的。
  • 吃貨們約嗎?科學家稱南極磷蝦總量約有10億噸
    5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和江蘇科技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科院南京分院科學面對面」公益科學體驗日在江蘇科技館舉辦。從南極大陸科考回來的科學家溫海焜給小朋友們講述了他在南極科考的故事:要去南極,得經過兩個天然屏障;南極磷蝦多,但科考隊員們都捨不得吃,用來餵企鵝……魔鬼西風帶,讓科考隊員們暈船提到南極,首先想到的是企鵝和極光,可愛又浪漫,但你知道南極其實神秘又危險,輕易不讓人踏進嗎?「想進南極大陸,必須通過它的兩個天然屏障。」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實驗中,科學家會在人們睡覺時,播放一種粉紅噪音,類似嘶嘶聲,並讓它的頻率與腦電波一樣,第二天,被測試者的記憶力有明顯的改善。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南極溫度超過可怕的20度,企鵝數量銳減75%.今年對於地球也是地獄開局...
    18.3 ℃,跟我們南方的春天一樣了,萬物復甦的溫度,放在南極,卻是炙烤一樣的效果。南極的冰川能否經受這樣「高溫」的考驗?南極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南極嗎?3天之間,這兩個讓人不安的數據接連和南極掛鈎,很多人都想到了氣候變暖,開始相信它的存在。
  • 南極有北極熊嗎?北極有沒有企鵝?
    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但還是有一些頑強的動物們卻選擇了這片荒涼的大陸世代生存,如帝企鵝、韋德爾海豹、海獅等,那麼南極有北極熊嗎?北極有沒有企鵝?
  • 南極除了企鵝還有啥?企鵝寶寶的天敵你知道多少?
    昨天,知力君帶大家了解了北極的物種,你還記得嗎?忘記了的小夥伴點擊此處複習。與北極對應的就是南極了。說到南極,我們首先想到的代表物種就是企鵝,但除了企鵝你還知道有哪些動物嗎?其實作為南極的形象大使,企鵝也是有很多天敵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們。
  • 一天花一萬:中國遊客高價去南極外圍,追拍企鵝成反面教材
    當然,由於維度導致南極與中國的季節相反,剛好中國春節假期的時候,南極處於最「熱」的1-2月份期間,中國遊客自然會集中報名了。但真正的南極內陸卻並沒有開放給中國遊客,例如烏斯懷亞出發的阿根廷或智利郵輪,滿載230名遊客巡航10天的價格約為6000美元(南極半島經典線路,標準間);南極野生動物主題的8天航程為5000-10000萬美元之間;巡航南極圈12-14天則需要10000-12000美元;最貴的則是南極純內陸7-9天,費用為4.8萬美元。
  • 聽「白噪音」,能助眠?--中國數字科技館
    早在1991年,英國皇家學院研究生院的學者們就做過一項隨機試驗:他們研究了兩組各20名2~7天的新生兒,在白噪音環境下,16名(80%)新生兒在5分鐘內就睡著了;而對照組中,只有5名(25%)能夠自覺入睡。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2000年,國際科學雜誌《自然》就刊登了中國科技大學孫立廣教授對近3000年以來南極長城站附近阿德雷島南極企鵝種群數量的波動與氣候變化有密切對應關係的研究成果。在之後的十幾年,孫立廣和他的團隊又在東南極的中山站、戴維斯站以及羅斯海等地開展研究,取得的成果為解釋氣候變化對南極企鵝生態群落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把企鵝運到北極,企鵝能生存嗎?
    其實北極是有過企鵝的。為什麼北極沒企鵝?因為你不知道。其實在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時候,就有很多歐洲的航海家在北極發現企鵝了。不過北極的企鵝和南極的企鵝其實根本不一樣,北極的企鵝是一種大海鳥,而南極的企鵝則是一種大海雀,它們雖然名字是一樣的,但本質上完全不同。
  • 一隻到中國訪問的企鵝
    自從上次發了一篇關於動物園的帖子就有家長給象媽留言我兒子特別喜歡企鵝你能不能說說企鵝的趣味知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