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被稱為南極仲冬節,這一天陽光從直射北回歸線往南移,漫漫極夜中的南極大陸即將迎來新的曙光。
來源:B站UP主@李航_Antarctic
為普及南極科學考察知識,激發年輕人對南極科考和科學探索的熱情。6月21日19:00,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在夏至日(南極仲冬節)帶來首屆「南極科普日」活動,直播聯線極地科考國家隊,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
直播主持人:
B站UP主 盜月社 沐上 、新華社記者 張揚
中山站隊員的日常生活分享
在今晚的第一個環節中,我們首次連線南極中山站,在線對話南極科考隊員,了解他們的越冬科考的日常吃住行和站區環境。
其實許多越冬的科考隊員都是90後,有的也是B站用戶,他們在祖國萬裡之遙的世界之南,不僅要維持科考站正常運轉,還要進行科學考察研究,365天挑戰南極極限生存。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海報
接下來就是今晚直播又一重磅的環節了,我們將公布由極地中心推出的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2號首次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進行海洋調查的進展和成果,裡邊很多珍貴畫面和科考進展都是首次公開!
雪龍2號進行南大洋神秘海域:太空人海、阿蒙森海-羅斯海綜合調查,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完成太空人海調查,首次獲取阿蒙森海冰間湖區域綜合調查資料。「雪龍2」號還挑戰極限,在南極西風帶海域成功布放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錨系浮標和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
多領域極地科學家在線答疑
接下來的環節是乾貨滿滿的「南極萬象雲講堂」,前幾天我們官宣直播的時候,收集到了一大波小夥伴們關於南極、科考各種問題和疑惑,比如:
@EMliu皇叔:生態學研一,就想問問申請極地科考隊過冬一般啥條件,現階段人生理想就是極地科考
@a黎蘇:在校高中生想知道南極的冰層下是不是真的有大量遠古病毒,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隨手就能撿到化石
@Teikyou:當上南極科考站的成員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很想知道當上科考站成員需要哪些條件,比如身體素質與專業之類的,南極是地球為數不多的處女地了,我也想儘自己的一份力保護它!
@極限遊戲準則:想知道探險隊員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踏上這片土地的
我們從眾多問題中中挑選了一些具代表性的問題,邀請到了許多極地科學考察領域專家,為我們科普有關南極生物、環境、建築等等方面問題。
南極健康:新冠肺炎如果發生在南極怎麼辦?
在疫情全球蔓延期間,南極科考隊員的健康和安全始終是我們最牽掛的事情,許多小夥伴關心的問題是,新冠疫情期間,在南極科考的隊員們也會有感染的病毒的風險嗎?他們是如何預防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隨隊醫生熊凱來為大家解答。
南極動物:企鵝的故事
說到南極,大家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第一樣東西什麼?沒錯!就是看其來胖fufu很好rua的南極吉祥物——企鵝。
作為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大家對企鵝的了解又有多少?我們今天特地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文洪來為我們講講「企鵝的故事」。
南極的冰雪生命
其實除了企鵝,南極還有許多可愛的生物,我們邀請到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大洋隊長羅光富,為我們介紹南極的生態系統和南極的神奇動物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的海豹、魚類、鳥類吧~
南極建築
我們對於南極的想像,通常都是清澈純淨的,但其實,整個南極大陸都處在一種極端的天氣之下,大風,暴雪,低溫,漫長的極夜,每一樣都讓科考站的建立舉步維艱。因此許多小夥伴都問到,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南極科考站又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來源:B站UP主@李航_Antarctic
為此,我們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極地建築研究中心主任張翼教授,為我們分享了南極科考站建立的二三事。
每一位前赴南極,為我們在南極的建設一方科研之地的工作人員都值得尊敬,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在遠在一萬多公裡外的地方,見識極地美景,了解極地知識。
在這次地南極科考中,除了極地中心研究人員的科研工作,新華社也參與其中,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南極科考的眾多高光瞬間,這些珍貴的記憶被製作成了南極微紀錄片——《向前!南之南》,短短幾分鐘,穿越三十多年,回顧他們鏡頭下那些美好而難忘的科考時光。
微紀錄片《向前!南之南》
對於遙遠而神秘的南極,我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從1984年中國派出首支南極科考隊至今,中國南極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的命題。
感謝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學習強國APP、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和中國南極科考隊隊員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探索不止,直到世界盡頭,未來,B站也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更精彩的知識科普內容與直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