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直播連線南極科考站!南極企鵝能rua嗎?

2021-01-19 嗶哩嗶哩

夏至,被稱為南極仲冬節,這一天陽光從直射北回歸線往南移,漫漫極夜中的南極大陸即將迎來新的曙光。

來源:B站UP主@李航_Antarctic


為普及南極科學考察知識,激發年輕人對南極科考和科學探索的熱情。6月21日19:00,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在夏至日(南極仲冬節)帶來首屆「南極科普日」活動,直播聯線極地科考國家隊,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


直播主持人:

B站UP主 盜月社 沐上 、新華社記者 張揚



中山站隊員的日常生活分享


在今晚的第一個環節中,我們首次連線南極中山站,在線對話南極科考隊員,了解他們的越冬科考的日常吃住行和站區環境。

其實許多越冬的科考隊員都是90後,有的也是B站用戶,他們在祖國萬裡之遙的世界之南,不僅要維持科考站正常運轉,還要進行科學考察研究,365天挑戰南極極限生存。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海報


接下來就是今晚直播又一重磅的環節了,我們將公布由極地中心推出的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2號首次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進行海洋調查的進展和成果,裡邊很多珍貴畫面和科考進展都是首次公開!


雪龍2號進行南大洋神秘海域:太空人海、阿蒙森海-羅斯海綜合調查,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完成太空人海調查,首次獲取阿蒙森海冰間湖區域綜合調查資料。「雪龍2」號還挑戰極限,在南極西風帶海域成功布放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錨系浮標和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


多領域極地科學家在線答疑


接下來的環節是乾貨滿滿的「南極萬象雲講堂」,前幾天我們官宣直播的時候,收集到了一大波小夥伴們關於南極、科考各種問題和疑惑,比如:


@EMliu皇叔:生態學研一,就想問問申請極地科考隊過冬一般啥條件,現階段人生理想就是極地科考


@a黎蘇:在校高中生想知道南極的冰層下是不是真的有大量遠古病毒,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隨手就能撿到化石


@Teikyou:當上南極科考站的成員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很想知道當上科考站成員需要哪些條件,比如身體素質與專業之類的,南極是地球為數不多的處女地了,我也想儘自己的一份力保護它!


@極限遊戲準則:想知道探險隊員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踏上這片土地的


我們從眾多問題中中挑選了一些具代表性的問題,邀請到了許多極地科學考察領域專家,為我們科普有關南極生物、環境、建築等等方面問題。

 

南極健康:新冠肺炎如果發生在南極怎麼辦?


在疫情全球蔓延期間,南極科考隊員的健康和安全始終是我們最牽掛的事情,許多小夥伴關心的問題是,新冠疫情期間,在南極科考的隊員們也會有感染的病毒的風險嗎?他們是如何預防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隨隊醫生熊凱來為大家解答。

 

南極動物:企鵝的故事


說到南極,大家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第一樣東西什麼?沒錯!就是看其來胖fufu很好rua的南極吉祥物——企鵝。

作為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大家對企鵝的了解又有多少?我們今天特地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文洪來為我們講講「企鵝的故事」。


南極的冰雪生命


其實除了企鵝,南極還有許多可愛的生物,我們邀請到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大洋隊長羅光富,為我們介紹南極的生態系統和南極的神奇動物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的海豹、魚類、鳥類吧~


南極建築


我們對於南極的想像,通常都是清澈純淨的,但其實,整個南極大陸都處在一種極端的天氣之下,大風,暴雪,低溫,漫長的極夜,每一樣都讓科考站的建立舉步維艱。因此許多小夥伴都問到,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南極科考站又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來源:B站UP主@李航_Antarctic

 

為此,我們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極地建築研究中心主任張翼教授,為我們分享了南極科考站建立的二三事。


每一位前赴南極,為我們在南極的建設一方科研之地的工作人員都值得尊敬,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在遠在一萬多公裡外的地方,見識極地美景,了解極地知識。





在這次地南極科考中,除了極地中心研究人員的科研工作,新華社也參與其中,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南極科考的眾多高光瞬間,這些珍貴的記憶被製作成了南極微紀錄片——《向前!南之南》,短短幾分鐘,穿越三十多年,回顧他們鏡頭下那些美好而難忘的科考時光。

微紀錄片《向前!南之南》


對於遙遠而神秘的南極,我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從1984年中國派出首支南極科考隊至今,中國南極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的命題。


感謝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學習強國APP、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和中國南極科考隊隊員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探索不止,直到世界盡頭,未來,B站也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更精彩的知識科普內容與直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海豹給人「投餵」、企鵝狂追「新丁」 南極科考家鄉人帶南極轉...
    近日,記者連線正在南極科考站的家鄉人葉成明,了解了南極動物和科考隊員們的故事。你知道嗎?在南極,非科研需要,人類不可以隨意接近和打擾南極的動物。但長時間待在一個區域難免有接觸,科考隊員們告訴記者,這裡的海豹會把他們當成同類,呆萌的企鵝會狂追新來的科考隊員。
  • B站南極直播:沉積巖採樣破紀錄,新獲魚類標本超280尾
    新民晚報訊(記者 任天寶)6月21日夏至,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聯合主辦首屆「南極科普日」主題活動,直播連線南極中山並發布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發現。作為本次直播的重磅環節,中國南極科考隊通過視頻直播詳細介紹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進展,首艘國產破冰船雪龍2號首探南極,雪龍號和雪龍2號在南極「雙龍聚首」,多項最新科考發現和珍貴畫面首次公開。據介紹,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實現了我國在太空人海、阿蒙森海等人跡罕至的南極海域首次進行中層魚調查,獲取了280多尾南極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至少17種魚是我國南極科考首次獲得。
  • 去南極科考看企鵝
    科考隊員和南極生物親密接觸羊城晚報記者 林世寧 實習生 雷葉婷 通訊員 餘珊燕春遊去哪兒?賞花、登山、戲水……美好卻不夠前衛,就在一個月前,汕頭大學的22名師生將「春遊」的腳步踏上了南極大陸,汕大也成為國內首所組織師生到達南極科考探險的高校。在南極大陸登陸8次汕頭大學於2012年12月啟動南極科考探險項目,2013年6月南極科考隊正式成立。在2014南極科考探險項目之前,科考隊員已先後赴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廣東七目嶂、香港、東北長白山等進行戶外技能培訓。
  • 南極企鵝-中新網
    南極企鵝   企鵝,南極自然之子。它們成群結隊,站在海邊雪地上,雄的紳士,雌的優雅,黑色的燕尾服,白色的圍裙,是它們統一的流行服裝。  南極全年平均氣溫為-25°,11月至3月是暖季。我們到達南極時正是暖季,是企鵝求偶生子的季節。我看到遠古孤獨的石子,是南極企鵝求婚的寶石。一般是雄企鵝在融化的雪地上用尖喙尋覓石子,有的雄企鵝要飛很遠的地方去尋找一塊中意的小石子,然後含在嘴裡,飛到雌企鵝身邊,把它放在雌企鵝的面前。
  • 親赴南極科考專家談最震撼一幕:企鵝漫山遍野
    老虎灘海洋公園的3位動物專家,與來自美國、加拿大、智利的6位專家赴南極科考滿載而歸  兩小時跟蹤巴布亞企鵝  作為我國首位親赴南極科考的極地動物展示場館的動物專家,日前從南極歸來的大連老虎灘海洋動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兼老虎灘海洋公園、老虎灘極地館總經理趙文敬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 在南極看小屋和企鵝
    【本報赴南極特派記者 郭媛丹】神秘的南極最早是探險家的樂園,近年來,旅遊業興起,全世界的遊客都希望有機會登上南極大陸一探究竟。因為南極大陸並無常住居民,因此各國在南極設立的科考站成為難得一見的小屋。按照規定,長城站第一個永久性建築物1號棟作為南極歷史遺址和紀念物對外開放(如圖),其他建築不對外開放,如果想參觀一定要規劃好行程。旅遊者應按照考察站要求按照指定路線活動。《環球時報》記者趕在2020年1月1日元旦當天登上了長城站,遠遠地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自豪感油然而生。站內的科研人員熱情歡迎遊客到訪,異鄉逢故人心裡很溫暖。
  • 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
    中新社蘭州3月9日電 題: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作者 孔子俊提起南極,人們大多會想到寒冷、企鵝、海豹、冰川……如果說南極有植物,許多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他們從蘭州出發,輾轉途經上海、巴黎、聖地牙哥、蓬塔阿雷納斯,並於1月17日抵達南極長城站,開始為期13天的南極科考之旅。「南極科考領域非常廣泛,包含海洋、大氣、地質等,但相對來說研究植物的很少,甚至有人認為南極沒有植物。」由此,南極的植物成為兩位科研人員此行重點關注的對象。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目前,世界上有20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了150多個科學考察基地,其中,阿根廷在南極共有14個考察站,為目前南極考察站數量最多的國家。大多數國家的南極站都建在南極大陸沿岸和海島的夏季露巖區。美國、俄羅斯(前蘇聯)和日本在南極內陸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學考察站。其中,美國建在南極點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俄羅斯的東方站最為著名。東方站是所有南極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個,海拔3600米。
  • 3名中科大學子在南極「打洞」尋找企鵝蹤跡
    不過,您千萬別因此就以為在南極的科考生活很輕鬆,拎著塑膠袋上甲板,邊吐邊採樣,那也是常有的事兒。南極科考生活究竟是啥樣?昨天上午,3名剛剛結束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任務的中科大學子,向大家講述起他們的南極「探險」之旅。
  • B站直播大爆炸
    「南極的冰和普通的冰吃起來味道一樣嗎?」「在南極隨手都能撿到化石嗎?」「女生可以去南極做科考嗎?」「企鵝可以rua嗎?」……6月21日,北半球夏至日這天,B站聯合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帶來了首屆「南極科普日」直播活動,各種「B站式」千奇百怪的問題,讓直播間裡的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中⼭站越冬隊員都腦洞大開。
  •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外星人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在南極科考中確實有不少外來物質的發現,像是隕石。在南極,除了外星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研究,例如,巖石、冰雪、大氣、土壤等方面。南極作為地球上至今未被開發、未被汙染的潔淨之地,那裡有無數的科學之謎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當詩詞遇上南極科考……
    在比賽進行到44分多時,一道身臨其境題一下子將觀眾帶入了南極。晶瑩剔透的雪山,憨態可掬的企鵝,破冰前行的「雙龍」……閃過幾個鏡頭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科考隊員慄多武出現在視頻中。他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我國南極中山站,儘管時值春節,我們都願意為祖國事業堅守在南極陣地。
  • 南極「失守」!企鵝也要做病毒檢測了?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漢恩·尼爾森教授稱,南極洲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僅影響人類在南極大陸的活動安排,也意味著當地野生動物面臨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近期,世界上其他地區出現了不少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專家認為,企鵝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應該對研究基地附近的企鵝進行病毒檢測。
  • 天這麼熱,南極企鵝能挺住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大企鵝不像南極的企鵝有豐富的磷蝦作為食物,它們還要面對北極熊這樣的天敵,人類可能只是壓垮北極大企鵝種群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幸的是,導致地球上物種加速滅絕的最後一根稻草常常是文明的人類。  那麼,南極的企鵝還好嗎?面對步步逼近的全球氣候變暖,它們會不會重蹈北極大企鵝的覆轍呢?
  • 企鵝直播Vol.12|觀大潮:南極三島探險之旅
    每周六晚21:00,企鵝直播給各位朋友帶來有趣的人分享有趣的旅行經歷。第12期,2020年7月11日,周六晚21:00,南極三島探險之旅,by觀大潮。---◇---每周六晚21:00,企鵝直播不見不散:第01期,赤道企鵝於世界企鵝日話企鵝。第02期,馮靜分享了徒步南極大陸難抵極的經歷。第03期,沉浮分享了法羅群島探秘經歷。第04期,飯飯分享了車頂帳睡過整個拉美的經歷。
  • 三戰南極!90後測量學博士中山科考站駐守600天
    大地測量學博士李航,用鏡頭記錄下2020年南極度夏期間的「考察高光時刻」這是李航第三次參加南極考察,算上2020年的這次考察,他的南極生涯累計到了600+天。李航:大地測量學博士,曾於2014-2016年參加了中國第31和32次南極科學考察,在南極中山科考站駐守期間,主要負責中國北鬥衛星南極地面觀測站的運行和維護等南極有神秘的極光、呆萌的企鵝、滿天的星鬥、變幻的冰山……同時又危險無處不在
  • 鄉村孩子陌陌直播公益課上潛深海、探南極
    蛟龍號首位大洋深潛女科學家,兼具大洋深潛與南極科考經歷的第一位中國女科學家。「隊員」有數萬名,可以用「業餘」來形容。平均年齡不過十歲,全部來自鄉村學校,很多人是留守兒童,可能從未坐過高鐵、飛機。專業知識幾乎為零,除了一顆對科學的好奇心。在40分鐘的時間裡,這支「科考隊」要完成兩項任務。
  • 企鵝直播Vol.11|馮珊:2小時後,便是南極
    每周六晚,企鵝直播給各位朋友帶來有趣的人分享有趣的旅行經歷。第11期,2020年7月4日,周六晚19:00(主講人時差的關係,比之前的各期提前了兩小時),2小時後,便是南極,by馮珊。---◇---每周六晚21:00,企鵝直播不見不散:第01期,赤道企鵝於世界企鵝日話企鵝。第02期,馮靜分享了徒步南極大陸難抵極的經歷。第03期,沉浮分享了法羅群島探秘經歷。第04期,飯飯分享了車頂帳睡過整個拉美的經歷。
  • 寶貝,我們去南極看企鵝吧
    寶貝,我們去南極看企鵝吧圖文 | 郭大喵傳說中,南極遊最多能看到八種企鵝總有一款能逗你開心所以今天就跟著郭大喵和龍二喵以上就是南極半島最常見的三種企鵝,絕大部分南極半島經典遊都能保證看到。下面幾種企鵝在南極更少見,主要分布在更溫暖的亞南極島嶼和南大洋島嶼上,只有前往南喬治亞群島和福克蘭群島的大環線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