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給人「投餵」、企鵝狂追「新丁」 南極科考家鄉人帶南極轉...

2020-12-04 哈爾濱新聞網

南極,地球的最南端。那裡生活著的動物是什麼樣?自然環境下的南極企鵝和海豹如何與人相處?近日,記者連線正在南極科考站的家鄉人葉成明,了解了南極動物和科考隊員們的故事。你知道嗎?在南極,非科研需要,人類不可以隨意接近和打擾南極的動物。但長時間待在一個區域難免有接觸,科考隊員們告訴記者,這裡的海豹會把他們當成同類,呆萌的企鵝會狂追新來的科考隊員。

暖心寶貝

呆萌的威德爾海豹

地處偏遠的南極中山站旁,威德爾海豹是唯一出現在這裡的海豹品種。葉成明告訴記者,每年10月份,母海豹紛紛來到冰面產仔。今年也不例外,10月中下旬,科考站附近經常可以看到大腹便便等待生產的威德爾海豹媽媽們。如今海豹媽媽們已經產仔,並開始帶著小海豹下水。

葉成明說,威德爾海豹可以說是跟科考隊員關係比較密切的南極動物。因為威德爾海豹下水捕獵後,隔段時間就要浮上水面呼吸。在厚達1.6米的冰面上,威德爾海豹的透氣口,無疑是科考隊員測量數據的好地方。而威德爾海豹的可愛反應,感動著每一個遇到它的人。

「有一次,我們的科考隊員在海豹洞旁邊鑽了一個洞,放了一臺儀器。可能是被儀器發出的聲波吸引,一隻威德爾海豹從洞裡鑽出來,一直陪在隊員的旁邊,第二天,它也這樣安靜地待在科考隊員身邊。直到隊員走了,它才下水回到海裡。連續兩天這隻海豹都沒有去捕食,我們有點擔心它。第三天,給它帶了兩條大帶魚,等它上來的時候扔給它,但它一直沒吃。隊員以為它害怕不敢吃,就把帶魚扔到它的洞裡。沒想到,海豹迅速跳進水裡,把魚叼上來丟到隊員的腳邊。它可能以為是隊員不小心掉的。」葉成明說,類似的故事很多,雖然威德爾海豹基本上是獨行俠,但卻對人類特別友好。

率隊衝鋒

企鵝的「反擊」

企鵝,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搖晃著身子前進。你不知道的是,在陸地上看似膽小、笨拙的企鵝,跑起來並不慢呢!

葉成明說,企鵝其實很團結的動物。有一次,一批新隊員剛到南極,第一次看到企鵝的興奮,讓他們不顧老隊員的告誡,朝企鵝群跑去想去拍照。

看到有人跑過來,企鵝們也開始跑。但在陸地上行動不便,於是,場面非常搞笑,企鵝們紛紛趴在地上滑行。過了一會,這群企鵝的頭領停了下來,整群企鵝也停下來。還沒等新隊員為能近距離給企鵝拍照高興,情況突然就變了。企鵝頭領突然朝著新隊員衝了過來,整群的企鵝也隨著衝過來,嚇得新隊員掉頭就往回跑,根本沒聽見老隊員大喊讓他們別跑。緊急關頭,老隊員跑過去拽住新隊員蹲下,讓大家護住頭臉。

很快,所有人被企鵝團團圍住。就在大家以為會有危險的時候,企鵝們用尖尖的嘴碰了碰他們,覺得沒什麼危險後,立刻跟沒發生任何事兒一樣搖搖晃晃地散開,隨便人們給他們拍照,再不理會別人。

作為老科考隊員葉成明很喜歡南極,也喜歡南極的動物。他告訴記者,只要不傷害這些動物,時間長了,人就可以融入到它們當中。葉成明希望通過他對南極的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南極和南極動物,更好的區保護這些美麗的生靈。

來源:新晚報

記者:李木雙 文 圖片由南極科考站提供

編輯:馬雲鵬

相關焦點

  • B站直播連線南極科考站!南極企鵝能rua嗎?
    在今晚的第一個環節中,我們首次連線南極中山站,在線對話南極科考隊員,了解他們的越冬科考的日常吃住行和站區環境。「雪龍2」號還挑戰極限,在南極西風帶海域成功布放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錨系浮標和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
  • 親赴南極科考專家談最震撼一幕:企鵝漫山遍野
    老虎灘海洋公園的3位動物專家,與來自美國、加拿大、智利的6位專家赴南極科考滿載而歸  兩小時跟蹤巴布亞企鵝  作為我國首位親赴南極科考的極地動物展示場館的動物專家,日前從南極歸來的大連老虎灘海洋動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兼老虎灘海洋公園、老虎灘極地館總經理趙文敬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 南極企鵝-中新網
    南極全年平均氣溫為-25°,11月至3月是暖季。我們到達南極時正是暖季,是企鵝求偶生子的季節。我看到遠古孤獨的石子,是南極企鵝求婚的寶石。一般是雄企鵝在融化的雪地上用尖喙尋覓石子,有的雄企鵝要飛很遠的地方去尋找一塊中意的小石子,然後含在嘴裡,飛到雌企鵝身邊,把它放在雌企鵝的面前。雌企鵝看這 一塊石子滿意,便與雄企鵝呼應地叫喚著擺弄著小石子。
  • 南極海豹擔心攝影師餓,連續4天抓企鵝給他吃還試圖餵他!
    南極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和攝影師都喜愛的一個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對一些頂端的食肉動物進行跟蹤拍攝,發現它們鮮為人知的那一面。而近期有一名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就拍攝到了南極海豹非常奇妙的一幕,因為這隻海豹人性化的一個舉動,令人非常感動!當時,一名攝影師來到南極冰川下潛水拍攝兇猛海豹的日常動態,當他拿著機器近距離拍攝時,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 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
    中新社蘭州3月9日電 題: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作者 孔子俊提起南極,人們大多會想到寒冷、企鵝、海豹、冰川……如果說南極有植物,許多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他們從蘭州出發,輾轉途經上海、巴黎、聖地牙哥、蓬塔阿雷納斯,並於1月17日抵達南極長城站,開始為期13天的南極科考之旅。「南極科考領域非常廣泛,包含海洋、大氣、地質等,但相對來說研究植物的很少,甚至有人認為南極沒有植物。」由此,南極的植物成為兩位科研人員此行重點關注的對象。
  • 南極——未被觸碰的美麗
    在座頭鯨附近,首先聽到的是聲音,也能聞到腥味,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讓人流連忘返。  長城站是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後在南極建設的第一個科考站,中國在南極先後建有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而泰山站更是建在海拔4093米的南極「冰蓋之巔」,是目前南極所有科學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個
  • 科學家稱南極磷蝦總量約有10億噸
    從南極大陸科考回來的科學家溫海焜給小朋友們講述了他在南極科考的故事:要去南極,得經過兩個天然屏障;南極磷蝦多,但科考隊員們都捨不得吃,用來餵企鵝……魔鬼西風帶,讓科考隊員們暈船提到南極,首先想到的是企鵝和極光,可愛又浪漫,但你知道南極其實神秘又危險,輕易不讓人踏進嗎?「想進南極大陸,必須通過它的兩個天然屏障。」
  • 南極約10億噸磷蝦等你油爆、清蒸、紅燒...
    從南極大陸科考回來的科學家溫海焜給小朋友們講述了他在南極科考的故事:要去南極,得經過兩個天然屏障;南極磷蝦多,但科考隊員們都捨不得吃,用來餵企鵝……  魔鬼西風帶,讓科考隊員們暈船  提到南極,首先想到的是企鵝和極光,可愛又浪漫,但你知道南極其實神秘又危險,輕易不讓人踏進嗎?「想進南極大陸,必須通過它的兩個天然屏障。」
  • 南極企鵝和海豹那臭臭的屎,讓無數南極生命迎來了春天!
    企鵝是南極大陸最典型的動物,呆頭呆腦的,非常可愛。人們最初以為到了南極會看到的會是白茫茫的一片,但實際上,南極大地上不僅白茫茫,還有紅色、粉紅色與綠色等色彩。這些色彩大部分都是企鵝排洩的糞便造成。有不同顏色與它們吃的食物有關,吃了磷蝦會呈現紅橙色、吃了銀魚會呈現藍色等。
  • 企鵝、海豹影響南極上空的「臭氧洞」
    科技日報10月14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朱仁斌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在南極苔原滷甲烷產生與消耗過程和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科學著名刊物《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 寶貝,我們去南極看企鵝吧
    金圖企鵝是南極半島最常見的企鵝之一,是第三大的企鵝,僅次於帝企鵝和王企鵝。我們在南極看到的大部分企鵝,都同時生活在南極大陸和周邊島嶼上,夏天來南極半島繁殖,冬天就去更溫暖的亞南極島嶼。只有兩種企鵝是全年都生活在南極的土著,那就是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 【南極夢尋】「不要迎接企鵝,要讓企鵝迎接你」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2月21日,科考探險郵輪駛抵大西洋上的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外圍。探險隊組織對福克蘭群島進行了兩次「登陸作戰」。 出發前,探險隊將所有參戰人員分成信天翁組、企鵝組、海豹組、鯨魚組4個小組。記者被分到「海豹組」。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中國牆」包圍南極冰蓋最高點  1月12日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再度登頂南極「冰蓋之巔」,1月15日冰雷達探測小分隊因雪地車故障遇險,16日遇險隊員和救援人員安全返回大本營
  • 我在南極上班:企鵝、鯨魚和探險隊員的日常-虎嗅網
    但是南極的冰蓋、企鵝、海豹、深藍的海水和世界盡頭的奇異風光還是吸引著很多人每年前往。今天的講述者叫 Laura,目前是一位在南極遊船上工作的探險隊員。Laura 原本是一個律師,也做過教育領域的自由職業者,屬於已婚已育有家庭的人,但是 Laura 依然熱愛折騰,喜歡戶外運動和充滿驚喜的生活。1.
  • 探訪南極企鵝島:3萬多帝企鵝幼雛的幼兒園
    在普通人的理解中,企鵝是只能生活在南極風雪中的一種動物,科考隊員,中國科技大學極地研究室的朱仁彬博士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南極圈內的企鵝有帝企鵝、金圖企鵝、王企鵝、阿德利企鵝4種。只不過這些地方的企鵝長得都比較矮小,比之帝企鵝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朱博士介紹說,體形最大的帝企鵝身高1.2米,體重有40~50千克,幾乎遍布南極周圍的海岸帶區。帝企鵝是喜歡群居的動物,多的時候一群可達10萬隻以上。2005年風靡世界的電影《帝企鵝日記》就是法國南極科考隊員連續多年跟蹤帝企鵝生活所拍攝出的記錄片。
  • 去南極科考看企鵝
    賞花、登山、戲水……美好卻不夠前衛,就在一個月前,汕頭大學的22名師生將「春遊」的腳步踏上了南極大陸,汕大也成為國內首所組織師生到達南極科考探險的高校。在南極大陸登陸8次汕頭大學於2012年12月啟動南極科考探險項目,2013年6月南極科考隊正式成立。在2014南極科考探險項目之前,科考隊員已先後赴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廣東七目嶂、香港、東北長白山等進行戶外技能培訓。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把企鵝運到北極,企鵝能生存嗎?
    棲息地北極的陸地面積大約有800萬平方公裡,而南極的大陸面積大約為1240萬平方公裡,南極的陸地面積比北極大,而且比北極將近大了一半。南極的地方就比較寬敞。那擠擠不行嗎?北極和南極其實最大的不同就是,北極圈附近其實還有很多的人居住,但是南極基本上除了科考人員之外沒有什麼常住的人。
  • 企鵝、海豹還影響著南極上空臭氧洞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朱仁斌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在南極苔原滷甲烷產生與消耗過程和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科學著名刊物《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南極是全球增溫最劇烈的地區之一。隨著氣候變暖,南極冰蓋退縮形成的無冰區苔原是海洋動物企鵝和海豹等的重要棲息地。大量企鵝糞在土壤中的沉積強烈地改變了苔原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全球變暖和海洋動物活動可能會影響苔原土壤滷甲烷的源匯過程。但位於南極「臭氧洞」底部的苔原土壤滷甲烷源匯通量及其影響因素還未見有文獻報導。由於南極嚴酷的環境條件,南極土壤是滷甲烷的源還是匯仍然未知。
  • 企鵝、海豹還影響著南極上空的「臭氧洞」
    科技日報合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朱仁斌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在南極苔原滷甲烷產生與消耗過程和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科學著名刊物《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南極沒有「南極熊」?很多人表示納悶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南極沒有「南極熊」?很多人表示納悶地球上最冷的兩個地方,我們頭兩個就會想到南極和北極,而在那裡生存的企鵝和北極熊因為有極強的抗寒能力,也經常成為人們的口中談論的對象。我們或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南極沒南極熊,而北極沒企鵝呢?很多人表示納悶雖然企鵝和北極熊都能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安然地生存,但對於它們所處的位置,就是想打架,也打不起來。那麼它們同樣抗寒為什麼沒住在一起呢?首先就得從地理位置來分析了。我們都知道南極四面環海,它完全被海域孤立,與大陸也遙遙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