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日本援助我國物資上的標語火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還有一句「 遼河雪融,富士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更是取熔經義,而自鑄偉辭。
這幾句詩含蓄之中帶有磅礴,雋永之中飽含深刻,那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又有著無以倫比的穿透力。
「i自然全媒體」記者看到這些優美的詩句的第一反應是,肚子裡沒有貨,只蹩腳的幾個詞,翻來覆去搗個稀碎,就會讓人味同嚼蠟。
人與自然、物我相溶的佳作,總是讓人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想分享出去。由此,「i自然全媒體」記者想起了近日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總決賽。在比賽進行到44分多時,一道身臨其境題一下子將觀眾帶入了南極。
晶瑩剔透的雪山,憨態可掬的企鵝,破冰前行的「雙龍」……閃過幾個鏡頭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科考隊員慄多武出現在視頻中。
他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我國南極中山站,儘管時值春節,我們都願意為祖國事業堅守在南極陣地。此刻的我們,胸中既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也有對祖國南極事業的滿腔熱情,很想用一句詩詞送給家人,表達自己的心情。詩詞大會的選手們,你們能幫我看看哪一句最合適嗎?」
畫面轉到大會現場。主持人說:「請問,以下哪聯詩句表達春節期間,值守南極科考站的工作人員的心情?」
A、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B、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C、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各位網友,你會選擇哪一項呢?要知道正確答案,請戳視頻。
這句詩形容南極工作者,也是讓人眼前一亮,再細品一下,愈發恰如其分。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詩詞歌賦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陶冶情操、抒發感情、激勵奮進的重要文化載體之一。
自古及今,流傳下來膾炙人口的詩詞,多是詩人觸景生情,或者遇事有感而發。
換句話說,就是有特別的環境和事件,才會誕生好的詩詞。
南極科考渡過重洋,跨越萬裡,一走少則半年,多則500多天,可以說,是我國科學考察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的活動之一。
在首次南極科考以來的36年裡,我國建成了4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羅斯海附近還有一個在建的站。如今的歷次科考,隊員們都會分派到各個站點開展不同的科考內容。
人跡罕至的環境,各行各業的隊員,多種多樣的考察活動,總會讓人或觸景生情,或有感而發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詩詞,就是其中一種形式。
中國詩詞大會能夠選擇南極科考作為身臨其境的詩詞題目,是對南極科考隊員舍小家、顧大局,為祖國發展遠赴險地,奔波萬裡的有力宣傳和文化熔鑄。正如主持人說的,極地工作者是最可愛的人,向你們致敬!
「i自然」今天借著中國詩詞大會的「東風」,鬥膽將中國詩詞與南極科考聯繫起來,用「詩詞」話科考,以「微言」明大義。
· 「報名」詩 ·
每年,我國都會組織南極科學考察,發出通知後,許多人都會積極報名參加,其中還有的去過多次的老隊員,他們「只要祖國有召喚,就義不容辭」。這時,用這樣兩句詩形容最為貼切:
這兩句詩源自林則徐的七律《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原詩為:
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
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
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
試吟斷送老頭皮。
該詩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當時,林則徐雖然抗英有功,但遭到投降派誣陷,被革職發配伊犁贖罪。他走到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寫下此詩。
詩人表達出「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的崇高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成為百餘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所在。
· 「送別」詩 ·
10月或者11月,新組建的南極科考隊將隨船出徵前往南極。
1984年,首次南極科考隊乘坐的是海軍J121船和「向陽紅10」號船。再往後,還有「極地」號、「雪龍」號船執行科考任務。
2019年,我國首次派出「雪龍」「雪龍2」號船,「雙龍探極」執行36次南極科考任務。
每一次出徵,隊員們與祖國和親人都會面臨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半的分離。
送別,就顯得格外不同。這時,用這樣兩句詩形容比較合適:
這兩句詩源自李白的五律《送友人》,原詩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該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詩人表達出「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裡之外去了」的意思,有一股感人力量,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
· 「航行」詩 ·
南極科考隊起航出發後,根據任務不同,有時候先到長城站,有時候先到中山站,中間停靠外國港口補給,在海上航行一般20天~30天不等。
航行期間,用《木蘭辭》裡面的兩句詩比較相像:
《木蘭辭》的作者不詳,是一首北朝民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讚揚了她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雖然南極科考不是煙火沖天的戰場,但卻不亞於戰場。行軍途中,與狂濤怒浪戰鬥,與風霜雨雪戰鬥,與孤獨寒冷戰鬥,很快地穿越春夏秋冬的季節,從北半球到達南半球的「戰場」。因為《木蘭辭》比較長,這裡就不貼出原文了。
· 「匯合」詩 ·
我國南極考察線路要麼先經紐西蘭到達長城站附近,要麼先經澳大利亞到達中山站附近。近些年,先到達中山站的次數較多,我們就以抵達中山站為例來介紹。
科考船一般到達中山站邊緣是12月左右,由於冰層較厚,不能停靠到中山站邊上,只能破冰到幾公裡外的海域。考察隊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上站慰問上一次科考隊的留站越冬隊員。他們從上一年隨船從祖國出徵,到下一次科考隊到站,間隔一年多。
一年多的時間,再見祖國親人,股股暖流湧心頭。在此,用這樣兩句詩形容比較合適:
這兩句詩源自唐朝詩人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原詩為: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表現了傾訴別情的場面,熱烈地交談,從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話音,表明情誼的深長。
在南極,人們的感情往往比較真摯和深厚,兩支隊伍相逢,談話也像詩中所說,停不下來。
· 「戰鬥」詩 ·
這之後,便是南極首場重要「戰役」——卸貨。
這時候,隊上、站上所有人員全部投入卸貨任務,就是將從國內運載到船上的物資卸到站上。這決定著考察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是一項重要任務。
卸貨的時間緊,任務重,必須趕在冰情好的時候開展,隊員們往往日夜不休,通宵達旦。那場景用下面的詩句似乎才能表達:
這兩句詩源自宋朝詩人陸遊的《老馬行》,原文為:
老馬行
陸遊
老馬虺隤依晚照,
自計豈堪三品料?
玉鞭金絡付夢想,
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運衰,
王師北伐方傳詔。
一聞戰鼓意氣生,
猶能為國平燕趙。
這首詩是陸遊82歲時寫的。當時宋寧宗下詔伐金,他心情激動,以老馬自喻。「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充分表現了詩人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和激烈慷慨的愛國情操。
南極卸貨時,不管隊員年長與年幼,聽到指令,也像「一聞戰鼓」一樣,精神抖擻,意氣風發,衝鋒在前,不舍晝夜地完成卸貨任務,為國效忠。
· 「奮戰」詩 ·
近幾年,我國南極科考會分為幾個小隊如:長城隊、中山隊、泰山隊、崑崙隊、雪龍船隊、大洋隊、羅斯海新站隊等。每個隊都有著自己的科考工作,最忙碌的時候是12月至次年2月底。處於內陸的崑崙站和泰山站的隊員還要從中山站附近的出發基地,乘坐雪地車遠赴目的地,開展科考作業。
在這段時間,茫茫白色南極大陸會散布著若干身著紅色中國科考隊員,閃現著他們忙碌的身影,沒有節假日,更無團圓時。元旦期間、春節期間,他們忍受離別之苦,不懼風刀雪劍,堅守崗位,建功南極。這時候,用下面兩句詩形容最為貼切:
這兩句詩源自明朝兵部尚書于謙的《立春日感懷》,原詩為:
立春日感懷
于謙
年去年來白髮新,
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河底事空留客?
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
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
漫把金盤簇五辛。
這首詩作於擊退瓦剌入侵後第二年的立春日。身在前線,又逢節日,詩人內心複雜的心情,真摯的情感通過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來。讀罷令人感佩不已。南極隊員也像于謙一樣,「念念不忘一片忠心報祖國,想起尊親來便禁不住熱淚沾巾。」
· 「返程」詩 ·
一般情況,3月初,科考隊將完成南極科考度夏的任務,在長城站和中山站留下一部分人繼續越冬,大多數隊員返程回國。經過多天在那樣特殊環境下並肩作戰,隊員之間凝結了深深的感情。想想留下的隊友還需要在南極繼續堅守一年多,即將回國的隊員與戰友依依惜別的場景每一次都令人感動。在這裡用這樣的詩句似乎更合適:
這兩句詩源自清代王國維的《蝶戀花》,原詩為:
蝶戀花
王國維
滿地霜華濃似雪。
人語西風,瘦馬嘶殘月。
一曲陽關渾未徹。
車聲漸共歌聲咽。
換盡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
自是浮生無可說。
人間第一耽離別。
這首詞道盡了分別情深的味道,滿地凝結著寒霜,似覆上一層白雪。人們站立在風中話別,路邊的馬對著殘月不斷嘶鳴。送別時,《陽關》一曲猶未唱完,遊人就已經漸行漸遠。作者感嘆人生的漂浮無定,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離別,就像南極奮戰數月而後分離的隊友,情真意切。
· 「凱旋」詩 ·
踏上歸國的徵程是喜悅的。接下來的時間,科考隊乘船心情就是期盼「千裡江陵一日還」。經過幾個月的南極考察,置身於汪洋大海,穿梭於極地冰穹,戰鬥於風霜雨雪,經歷了勞動不輟,感受了饑寒交迫。回家,是一件幸福事。
這兩句詩選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名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原詩全文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該詩作於公元763年春,那時杜甫52歲。他聽說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心情大好。
「想要縱酒高歌,結伴著春光同回故鄉」的兩句,正像往回趕路回國的南極隊員一樣,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杜甫的心魂早已高飛,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隊員的心魂也早已高飛,穿越了太平洋,直到祖國。因為那裡,有親人在渴盼著他們回家。
整個南極考察過程,也像毛主席寫的那首《長徵》裡的四句:
來源:i自然全媒體。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東海北部有1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有1.5到2.4米的中浪區;
南海、巴士海峽有2.5到3.5的大浪區;
北部灣有1到1.8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南海、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米。
2月19日-24日西北太平洋
海浪數值預報動圖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平潭海域有中浪,且風力偏大,不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我國其他主要沿岸海域海況都不錯,廈門、深圳、三亞海域有中浪,其他沿岸海域是輕浪,雖然都適宜濱海休閒觀光,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青島、連雲港海域伴有輕霧,海上視程稍差。
未來三天詳情請查看「潮汐預報」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大浪伴小陣雨,乘船舒適度為3級;
我國其他主要旅遊航線都是以輕浪為主,海況不錯,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廈門至金門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2級。
未來兩天詳情請查看「航線預報」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永興島、永署礁附近海域有3.1米的大浪,平潭、東山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黃巖島附近海域有2.1-2.3米的中浪,以上海島不適宜乘船出行;
湄洲島附近海域有1.9米的中浪,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的海況較適宜乘船出行,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未來三天詳情請查看「海島預報」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美麗海島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