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徵南極
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在上海出發。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選派的山西省氣象局五臺山氣象站董劍、陝西省氣象局華山氣象站武維剛以及安徽省壽縣氣象局凌新鋒將隨「雪龍」號分別前往南極中山站、長城站,開展為期18個月的常規氣象觀測和大氣成分觀測。
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雪龍2」號上同送行人員告別。
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起航。
近30年來,中國南極大氣科學考察與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在南極地區近代氣候的變化規律、大氣邊界層物理和海冰氣相互作用、冰雪能量平衡過程、溫室氣體的本底特徵和臭氧洞形成過程、南極考察氣象業務天氣預報系統、南極大氣環境對東亞環流和中國天氣氣候的影響方面等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氣象觀測員在南極長城站執行科考任務。長達一年時間裡,他主要負責完成長城站地面氣象觀測、輻射觀測等極地氣象數據的採集、編發,並維護儀器正常運行。
2016年12月,第33次南極科考隊到達中山站。圖為隨隊氣象專家巡檢維護氣象觀測設備。
2017年2月,南極中山氣象站首次開展本底輻射觀測。圖為科考隊員維護本底輻射觀測儀器。
2017年11月11日,中山站科考隊員合影。
科考隊員在安裝輻射儀器。
外出工作歸來的隊員帽子、口罩和眼睫毛上結了厚厚的霜。當天最低氣溫達到-35.9℃。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從1984年起先後組織來自全國氣象部門400多人次,連續參加37次中國南極考察隊和10次北極考察隊,從2004年起每年參加北極黃河站的大氣科學考察。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駛離碼頭。
星辰大海,揚帆起航
祝願考察隊一路順利
期待明年凱旋歸來!
作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 張明祿
圖片來源:新華網、中國氣象網、趙勇、趙豔玲、網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