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上午凱旋 來源:網絡圖。
東方網4月12日消息:「雪鷹」的成功試飛,「雪龍」的最南航行,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的初光,南極冰芯單季鑽探的新紀錄,崑崙站主體建築的正式入住使用……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今日凱旋,其出色的成績單上充滿了引人矚目的關鍵詞。上午10時,在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國家海洋局與上海市政府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2015年11月7日從上海出發,歷時158天,總航程3萬海裡,完成45項科學考察項目和30項後勤保障與建設項目。盤點本次科考的亮點:
雪鷹
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在南極作業85天,累計觀測32500公裡,並成功飛越海拔超過4000米的南極崑崙站。其首航試飛成功,標誌著我國邁入南極考察航空時代。多功能型固定翼飛機可謂極地考察的必備「神器」,目前僅美國、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在南極配備了此機型。我國現有的南極科考主要依託考察站、破冰船和內陸地面車隊。人員和物資運輸依賴雪地車,往返要一個半月。「雪鷹601」採用數十項專用於極地環境的技術專利,其加盟將為科學考察贏得更多時間。此次考察隊在東南極發現地球上最大的峽谷和冰下溼地,「雪鷹601」功不可沒。另外,「雪鷹601」還幫助澳大利亞,將不幸去世的直升機飛行員遺體,從戴維斯站轉運至凱斯站。
雪龍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此次採用逆時針航線,再次環南極大陸航行,最南抵達南緯77°47′,刷新了我國船舶到達地球最南緯度的紀錄,回程又在西風帶赫德島實現安全避風,讓我國極地航海技術有了新突破。
亮星
最近,南極中山站的第一臺光學望遠鏡——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BSST)正式投入實際觀測。這是一架專事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望遠鏡。按計劃,兩年後它將移師崑崙站繼續意義非凡的巡天。擁有近乎空間的極佳視寧度、九成以上的晴夜數、極長的極夜連續觀測窗口,崑崙站是地球上絕佳的天文觀測點。
冰芯
在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在接近零下50℃超低溫的環境裡,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成功鑽取了351.5米深的完整冰芯,創造了我國南極冰芯鑽探史上單季進尺的新紀錄。至此,我國深冰芯鑽探的總深度已達654.5米。這些被喻為「氣候天書」的寶貴樣本,有望為科學家解開地球古氣候之謎。
新站
考察隊此行還肩負了一項重要使命——繼續為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優化選址。此次考察隊在羅斯海和阿蒙森海附近,完成了四處候選地點的環境綜合考察,獲得大量第一手樣品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