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號11月28日電(記者 崔靜)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於當地時間28日16時45分(北京時間29日凌晨1時45分),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穿越0度經線,從西半球返回東半球。
「雪龍」號曾於11月1日從東半球駛入西半球。此後,「雪龍」號3次成功穿越西風帶,先後完成在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卸貨補給任務和在阿根廷烏斯懷亞港的油料、淡水補給,於22日正式踏上奔赴中國南極中山站的徵程。在此次考察中,「雪龍」號已累計航行13400餘海裡(1海裡等於1.852公裡)。
「雪龍」號大副朱兵說,返回東半球後,「雪龍」號仍將沿著南緯60度向東航行,預計於12月8日左右抵達中山站附近。此後,考察隊將藉助雪地車、小艇、直升機等運輸工具,全面開展「陸海空」聯合卸貨作業。
按照計劃,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將在中山站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考察活動,同時派出崑崙站考察隊和格羅夫山考察隊,前往氣候環境條件極為惡劣的南極內陸開展科學考察活動。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長城站物資卸運任務
11月16日,考察隊員在長城站碼頭吊運物資。經過連續4天的晝夜作戰,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當天圓滿完成在中國南極長城站的物資卸運任務,即將離開長城站奔赴中山站。新華社記者 崔靜 攝
中國將在南極「冰蓋之巔」開闢天文觀測新窗口
新華社「雪龍」號11月25日電(記者崔靜)記者25日獲悉,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將在位於南極「冰蓋之巔」的冰穹A地區安裝一臺頻譜範圍更寬的太赫茲傅立葉頻譜儀,這將為人類在冰穹A地區進行天文觀測開闢新的窗口。
中國南極天文中心的天文學家、天津師範大學教授商朝暉介紹說,與中國目前在冰穹A天文觀測站上架設的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Pre-Heat能觀測到450微米的單一頻率信號相比,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製的這臺太赫茲傅立葉頻譜儀工作波長為20微米至400微米,對應頻率範圍可達15太赫茲至0.75太赫茲。
他解釋說,由於地球大氣對水汽的吸收,從各類天體發出的信號在20微米至400微米這一波段實際上很難被觀測到,且波長越短,越難穿過地球大氣層。而冰穹A地區特殊的寒冷乾燥環境,使信號在這一波段內被觀測到成為可能。詳細>>>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22日離開長城站奔赴中山站
新華社南極長城站11月22日電(記者 崔靜)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22日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駛離位於南極西部的長城站,奔赴位於南極東部的中山站,執行新一階段的考察任務。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當地時間22日16時30分(北京時間23日4時30分)抵達長城站。從智利蓬塔乘飛機抵達長城站的5名考察隊員上船後,「雪龍」號於22日20時20分(北京時間23日8時20分)再次起航,載著179名考察隊員,全速駛向中山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