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10日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陳靜顧榮華)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10日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此番科考,雪龍號科考船行駛到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同時開闢了中國極地科學的海陸空立體化協同考察新紀元。
-
在南極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中國幹了這幾件大事!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在完成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的各項科考任務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24日撤離崑崙站營地,踏上返回南極中山站之旅。16名崑崙隊隊員自本月4日抵達崑崙站以來,開展了天文望遠鏡的維護和往年數據回收、天文臺址測量設備的安裝與運行、深冰芯鑽探設備維護與冰雪採樣、絕對重力測量等科考項目。
-
人民日報新語:我們為什麼關注南極
一所在北半球的中國大學,為什麼擅長研究南極冰架?為什麼我們會饒有興致地去關注地球最南端發生的事情?答案也許不那麼簡單。不久前,在完成南極年度科考回國的「雪龍號」上,我見到了久違的魏福海。第二十五次南極科考時,我們曾當過半年隊友,時隔近7年再見,他容貌變化不大,就是臉黑紅了些,開始跟他的前輩們「媲美」。
-
盤點中國在南極的5個科考站,你都認識嗎?
該科考站於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現有各種建築25座,建築面積總計約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納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2016年12月,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乘「雪龍號」抵達中山站。中國中山站,1989年建站,老隊員經歷過睡貨櫃,住簡易房,經過20多年改造,中山站已有各種建築15座,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室內全年26℃,還有獨家冰景房。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魏福海被確定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
中國網5月28日訊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官網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推薦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魏福海同志被確定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提名人選。魏福海在南極泰山站魏福海簡介:魏福海,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常年奮戰在我國南極考察一線的傑出青年代表,中國南極考察重大項目的主要參與者。
-
中國南極崑崙站!
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表明,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才是最佳觀測地,其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這項成果是基於我國自主研製設備「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的數據,由我國科學家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科學家合作完成的,論文發表於北京時間29日深夜出版的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
-
崑崙站——南極大陸地殼最厚處
神秘的南極大陸90%以上的區域,都被幾千米厚的冰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在哪裡?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最厚達6200米。
-
在南極長城站越冬是怎樣一種體驗?
1985年2月20日,也是這樣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長城站舉行了落成典禮,標誌著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一個新階段。30多年間,從一無所知到建成多個考察站,從沒有一艘專業科考船到如今海陸空立體考察,中國正從極地考察的大國向強國邁進。而在這一進程中,一批又一批中國科考人一次次勇闖生命禁區,他們心懷祖國、心懷夢想,在極地綻放著別樣青春……在南極長城站越冬是什麼感覺?
-
視寧度測量望遠鏡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安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新華社南極崑崙站1月1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16日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小型視寧度測量望遠鏡KL-DIMM的安裝,展開觀測調試。據介紹,該望遠鏡通過增加附屬光學部件觀測星象抖動,從而定量測量視寧度,進行天文臺址評估。1月16日,科考隊員在安裝視寧度測量望遠鏡。
-
【新華網】視寧度測量望遠鏡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安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1月16日,科考隊員在安裝視寧度測量望遠鏡。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這是1月16日拍攝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左上角)和太陽多色望遠鏡(右下角)。巡天望遠鏡的維護工作正在遠程測試中,太陽多色望遠鏡已完成安裝並投入觀測。
-
揭秘中國南極科考飛機雪鷹601:參加諾曼第登陸的功勳戰機
這些設備在南極究竟能幹什麼?「雪鷹601」在這次科考中又會執行什麼樣的任務?而且,為什麼南極進行科考一定要有「空軍」的幫助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記者,專門連線了正在萬裡之外南極執行科考任務的崔祥斌,他是我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成員、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雪鷹固定翼飛機航空科學考察主要參與人。
-
中國將建第五個南極科考站 這塊寶地有啥奧秘
執行我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科考隊員們現在正乘坐雪龍號船,駛出南極洲,闖過咆哮的西風帶,趕在回家的路上。 我國現有南極科考站四個,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兩個常年科學考察站和崑崙站、泰山站兩個度夏科學考察站。其中崑崙站由於選址在南極內陸的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設計壽命只有10年。同樣,泰山站的設計使用壽命也只有15年。
-
崑崙隊成功穿越「大鍋底」,南極冰蓋最高點升起五星國旗
當地時間早上8時(北京時間上午11時),崑崙隊5輛雪地車從距離中山站990公裡處的營地出發,不久即來到總體地形像一口鍋一樣的長距離大起伏路段,科考隊員們形象地稱其為「大鍋底」。這段路程起伏大、冰丘多、雪較軟,雪地車行走其上,顛簸且行進困難。
-
天文學家確認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地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員商朝暉研究團隊,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這項研究成果確認了崑崙站有珍貴的天文觀測臺址資源,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南極科考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
南極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僅高點未被某個國家建立科考站。;(南極極夜下的神秘星空;1957年美國人就在南極極點建立了永久性的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二,南極冰點。南極冰點是指南極最冷的地方,也被稱之為「寒極」。1983年7月2日,科考人員在(前蘇聯)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測得零下128華氏度(零下89.2攝氏度)的溫度,由此人們將這裡稱為南極的「寒極」。
-
高考熱點|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有哪些新亮點?以往高考怎麼考?
兩船總行程約7萬海裡,冰區航行4900海裡,順利完成各項考察任務。我們先來看看往年涉及南極科考的地理高考試題。例1.(2009年寧夏文綜,3、4題)南極中山站(69°22'24"S,76°22'40"E)時間(區時)2009年2月2日9時25分,我國在南極最高點附近建立的崑崙站(80°25'01"S,77°06'58"E)正式開站。據此完成3~4題。
-
華東師大南極科考人,都經歷了什麼?
拍攝這部短片《極地之南 | 三代科考人》,旨在紀念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橫穿南極大陸的壯舉。,中國先後派出近7000人到南極考察,一批批中國南極考察隊員,推動中國南極科考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極地之南 | 三代科考人》片中的三位科考人,分別代表著南極科考的「拓荒者」、中流砥柱和新生力量。
-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
圖: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我國「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即將配備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機--「雪鷹」,目前已經從俄羅斯購買入境,正在深圳進行試飛,不久將進行正式交接手續。
-
奧克斯空調與中國南北極科考牽手十年,助力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
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科考國內基地碼頭啟航,再次開啟了一次長達100多天的考察徵程。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30多年來共開展了30餘次南極科學考察,10多次北極科考,在中國已形成一支較為穩定的極地科研保障團隊,並建立了南極的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和北極的黃河站、冰島站6個極地科學考察站。
-
習近平考察中國雪龍號科考船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新華社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8日電(記者 李斌 錢彤)18日,正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陪同下參觀南極科考項目並慰問兩國科考人員。霍巴特是澳大利亞南極科考母港。海風拂面,碧波蕩漾。「雪龍」號科考船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任務途中,在霍巴特港停靠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