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隊成功穿越「大鍋底」,南極冰蓋最高點升起五星國旗

2020-11-24 澎湃新聞

崑崙隊成功穿越「大鍋底」,南極冰蓋最高點升起五星國旗

2019-01-07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16名隊員成功穿越南極內陸冰蓋「大鍋底」,進入冰蓋最高處的冰穹A地區。

當地時間早上8時(北京時間上午11時),崑崙隊5輛雪地車從距離中山站990公裡處的營地出發,不久即來到總體地形像一口鍋一樣的長距離大起伏路段,科考隊員們形象地稱其為「大鍋底」。

這段路程起伏大、冰丘多、雪較軟,雪地車行走其上,顛簸且行進困難。3輛PB300型雪地車拉的雪橇相對較輕,可以直上直下不用繞太多彎路;拉著重橇的兩輛「卡特」車則因怕陷車和雪橇側翻,常常需要繞路,沿著「鍋沿」走。

路段上下起伏,海拔持續上升。19時,車隊在南緯79度00分、東經76度59分,距離南極中山站1100公裡處紮營,當天行駛120公裡,是內陸隊自2018年12月18日出發以來行駛裡程最多的一天,海拔由前一個營地的3170米升至3729米。

紮營後,崑崙隊在營地前升起了一面新的國旗。1999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隊10名隊員曾到達此處,這也是當時南極考察中地面車隊到達的冰蓋最高點。此後,每個前往冰穹A和崑崙站的內陸考察隊途經此地時,均會升起一面新的國旗以示紀念。

考察隊進入冰穹A地區後,氣溫急劇下降,傍晚紮營時測得的氣溫為零下27攝氏度,深夜溫度低於零下30攝氏度。

目前,隊員們身體和精神狀態良好,繼續向此行目的地南極崑崙站進發。

我國有幾個南極科學考察站?

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孫波:目前,我國在南極已經建成的科學考察站一共是4個: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

長城站和中山站是沿海站,分別建於1985年2月和1989年2月;崑崙站和泰山站是內陸站,分別建於2009年1月和2014年2月。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2018年年初完成奠基。

長城站

中山站

崑崙站

泰山站

捕撈南極磷蝦會影響南極生態嗎?

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大洋隊隊長藍木盛:南極磷蝦是南極海洋生物的優勢物種,在南極海洋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科學合理地捕撈磷蝦不會對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過度捕撈則會嚴重威脅南極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

目前,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對南極磷蝦的年度可捕撈量作了限制,各國可根據配額提出捕撈申請。

內容來自:觀滄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極科考內陸隊順利抵達崑崙站
    記者通過銥星電話從崑崙站獲悉,經過15天1200多公裡的艱難跋涉,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內陸隊——崑崙隊於當地時間30日17時20分抵達中國南極崑崙站。
  • 在南極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中國幹了這幾件大事!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在完成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的各項科考任務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24日撤離崑崙站營地,踏上返回南極中山站之旅。16名崑崙隊隊員自本月4日抵達崑崙站以來,開展了天文望遠鏡的維護和往年數據回收、天文臺址測量設備的安裝與運行、深冰芯鑽探設備維護與冰雪採樣、絕對重力測量等科考項目。
  • 這回,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
    在經過中、美、澳三國人員跨越海、陸、空數千英裡的努力後,一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成功獲得醫療救援,從南極洲撤離。澳方感嘆,這次「幸運地」碰到了中國破冰船。期間,澳大利亞科考站還專門升起了中國國旗。圖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網站南極科考隊員成功轉移,澳大利亞感謝中美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12月25日報導,澳大利亞官員周五稱,得益於團隊合作和南極地區夏季的良好天氣,為期5天的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
  • 澳方在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感謝「無價援助」
    為此在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了中國國旗,說明了澳大利亞非常感謝中國幫助。中國製造破冰船「雪龍2」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的新突破,而科考隊員堅毅的信念為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2」揚帆起航。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最大的功臣是雪龍2號,給中國長臉了
    文|米君,優質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據報導,中美澳三國經過跨海陸空的努力之後,成功援助了澳大利亞的一名南極科考隊員,讓其撤離南極。澳大利亞感嘆:「很幸運」能夠遇見中國破冰船,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還升起了中國的國旗。
  • 首架極地飛機穿越南極最高區
    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成功飛越南極崑崙站。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長城站電 記者從中山站獲悉,當地時間9日下午,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成功飛越位於南極冰蓋最高區域的崑崙站,持續飛行2600多公裡安全返回中山站。  當地時間9日13時31分,「雪鷹601」從中山站附近的冰蓋機場起飛,飛行4小時23分後成功飛越崑崙站上空,飛行9小時4分鐘後返回中山站,持續飛行2623公裡。
  • 中美澳南極科考隊千裡接力送傷員,澳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中方愉快...
    華輿訊綜合報導 據澳洲網報導,澳大利亞科研機構南極局日前罕見地放出了一張中國與澳大利亞國旗一同飄揚在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戴維斯站上空的照片。這背後則是一段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三國南極科考隊各出精銳,千裡接力,將一位在南極圈裡的傷員送往澳大利亞接受治療的感人故事。
  • 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中國國旗,有些美國人過不去這道坎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ID:zhczyj)「南極真正讓各國團結起來,相互扶持。」在為期5天的聯合救援行動圓滿成功後,澳大利亞南極局(AAD)局長金·埃利斯感慨地說。12月20日, 「雪鷹301」由中國南極中山站飛行110公裡至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將澳大利亞5名航空地勤人員及558公斤物資從戴維斯站區運送至37公裡外的戴維斯冰蓋機場。12月24日凌晨,「雪鷹301」再次從南極中山站出動,克服了30節風速的不利氣象條件,將戴維斯站兩名隊員送至戴維斯站冰蓋機場,轉送至美國麥克默多站派出的裝備了雪橇式起落架的固定翼飛機上。
  • 銳參考|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中國國旗後,有些美國人過不去這道坎了...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文/唐立辛) 「南極真正讓各國團結起來,相互扶持。」在為期5天的聯合救援行動圓滿成功後,澳大利亞南極局(AAD)局長金·埃利斯感慨地說。事情的經過想必大家都已經有所了解: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由於健康原因需要緊急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請求幫助。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南極和格陵蘭冰層融化速度對全球氣候和海平面上升起到關鍵性作用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2.4攝氏度,而南極西部冰蓋將在新一輪升溫進程中加速融化,這些冰情況可導致海平面上升3.3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20釐米左右。南極洲西部升溫進程卻是此前預計的兩倍,從舊金山到上海,全球多個沿海城市將面臨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美媒不樂意了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科考隊員正在南極開展為期5天的科考行動。但在實施任務時,澳大利亞戴維斯站的一名科考隊員卻出現了健康問題,並需要緊急撤離。在這期間,恰好中國破冰船「雪龍2號」經過。
  • 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中國國旗後,有些美國人過不去這道坎了
    在題為《中國開始在南極洲謀求主導地位》的文章中,胡珀似乎對《南極條約》的未來感到擔憂。胡珀在文中表示,美國在兩極事務中面臨失敗主義,正一次又一次被外界以及媒體忽視;相反,中國在南極獲得了巨大的媒體關注度,聲量正逐步蓋住了在南極經營多年、實力強大的美國。他甚至因此哀嘆,南極體系正面臨威脅,成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 中國目前已在南極冰蓋累計設立了三個自動氣象站
    中新網2月3日電 據新華網報導,隨著中國第21次南極考察隊近日在離中山站800公裡的地方設立的又一個自動氣象站,目前從中山站到南極冰蓋最高點已經有中國南極考察隊設立的3個自動氣象站在工作。
  • 一片「冰芯」在南極
    ◆1月13日無人機拍攝的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崑崙隊營地(左)、崑崙站(中)與深冰芯房。
  • 設計師修改多國國旗,讓每個國旗都變得更具危機感!
    據 Moby Digg 介紹他們選擇各個國家的國旗的理由是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國家的象徵它被視為具有最高國民代表和情感價值的標誌以國旗形式可以強調每個國家的責任和危機感在 Meltdown Flags 這個網站上每個國旗都被更改了原始的比例根據該國歷史當前以及預測的未來
  • 鞠航創造111天穿越北極點南極點間隔時間最短金氏世界紀錄
    最近,我這位朋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112天穿越了地球兩極,成為世界穿越地球南北極點間隔時間最短的勇士,也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   說起來,他不是探險者,也不是專業的戶外運動者。他曾經是一名記者,走遍了50多個國家,現在他是新之航傳媒集團的董事長。   是的,這位朋友就是大名鼎鼎的鞠航。
  • 王文:站在南極點上,才覺得中國人來得太晚了
    ,用雪杖豎起挪威國旗。右側是他們在南極點搭建的帳篷「波爾海姆」("Polheim"),帳篷頂端插有挪威國旗,國旗下方是前進號之標識。(奧拉夫·比阿蘭德攝。) 此後,英國以近乎狂熱的宗教情結塑造了斯科特這樣的民族英雄,推動著英國人接下來一步步想將南極牢牢固定在大英帝國版圖內的戰略。後來,為了紀念這兩位勇士,美國還在南極點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 一面五星國旗,意外揭露美國「大騙局」?嫦娥之父:美國人太精了
    在我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之後,然而,就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公布後,卻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相關討論,甚至可能會揭露一場50年前的美國大騙局。在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之後還在月球上插上了中國國旗,這一壯舉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也迅速地席捲了全球的熱搜榜,各項關於嫦娥五號的消息成為了熱門事件,但是在此同時,美國50年前的阿波羅登月事件也隨之衝上了熱門。關於「阿波羅登月是騙局」的聲音也隨之而來,其中最主要的是插在月球上的中美國旗形態不一樣所致。
  • 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原標題: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第二看臺   歷時131天,總航程超過3萬海裡,搭載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的「雪龍」號近日順利回到上海,圓滿完成各項考察工作。在此次南極科考隊伍中,有一支來自吉林大學的6人團隊。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並表達謝意,美媒這就受不了了?
    人類對南極的探索從來都沒有間斷過,一些國家的科考人員會到訪南極。但是南極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所以很多時候科考人員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有困難相互幫助,這在南極地區是常見的事情。在南極國與國之間遇到困難相互幫助是常有的事情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對南極的探索起步較晚,條件也比較落後,中國科考隊員就曾受傷和出現高原反應,澳大利亞曾派出飛機協助我國科考隊員撤離南極地區。日前,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對南極探索的時候,就出現了健康問題,需要緊急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