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第二看臺

  歷時131天,總航程超過3萬海裡,搭載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的「雪龍」號近日順利回到上海,圓滿完成各項考察工作。在此次南極科考隊伍中,有一支來自吉林大學的6人團隊。

  帶隊老師張楠是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副教授。這是他第5次參加南極科考。與以往不同,這是他們第一次把吉林大學歷時5年的自主科研項目成果——「極地深冰下基巖無鑽杆取芯鑽探裝備」用在南極。

  「我們團隊鑽穿了近200米厚的南極冰蓋,獲取了連續的冰芯樣品和冰下巖心樣品。這也是我國在南極獲取的首個冰下基巖巖心,這意味著南極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張楠說。

  再去南極好奇變壓力

  黝黑的膚色,這是南極強烈的陽光在張楠身上留下的印記,也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1年10月,張楠成了第28次南極科考隊成員,為深冰芯鑽探項目進行了前期準備工作。之後,他又分別參加了第29、31、33次南極科考。「第一次登上南極大陸時,壯觀的景色、新鮮的空氣,還有企鵝、海豹,讓我覺得那裡太神奇了。」他說。

  2018年11月2日,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登上了「雪龍」號,加入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伍。作為一名南極科考的「老將」,張楠要帶隊完成可移動式鑽探艙、工作艙的組裝和調試,將「雪龍」號船上的物資,從海冰上駕車運到中山站。

  張楠介紹,海冰厚度僅1.1米,下面就是幾百米深的海,白天日照強烈時冰面更薄,上面還有許多大水坑。載著幾十噸重的物資,雪地車必須異常小心地快速通過冰面,一個不注意車就會陷入水坑裡。

  「現在去南極,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做好工作,不像剛開始去的時候那樣充滿好奇。」張楠說,隨著去南極次數的增多,自己感覺壓力也越來越大,滿腦子想的都是要把工作做好、把隊伍帶好。

  經受考驗克服惡劣氣候條件

  雖然彼時南極正值夏季,但氣候依舊極其惡劣。高海拔、低含氧量,加之隨時可能出現冰裂隙,張楠帶隊每天在零下三十攝氏度的低溫中工作。從中山站出發去鑽探點的途中,經常有風把地上的雪吹起來,能吹到20幾米高。「遇到那種天氣,睫毛、眉毛、鬍子、頭髮,全都結了冰。」張楠說。

  1月23日,吉林大學團隊開始了正式鑽探工作。為了保證工作效率,師生們24小時不停兩班倒。張楠回憶道:「通宵採樣對意志力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每天工作到凌晨四五點時,感覺站著都能睡著。」

  為防止弄髒冰芯,張楠工作時只能戴毛線手套,金屬設備的表面溫度能達到零下五六十攝氏度,皮膚一旦碰到就會立刻凍傷變為紫黑色。

  5天後,鑽探工作進入了深部冰層。為保證採冰的質量,操作鑽探設備的張楠需要一直守在不但不保暖還四面漏風的鑽探艙。沒過多久,張楠的雙腳就被凍傷,直到後來已經腫得連鞋都穿不上了。「我的隊友們看到這個情況,就想拿吹風機的熱風往我的鞋上吹,這樣才能有所緩解。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能離開鑽探艙一步。」張楠說。

  返航前最後一天取得冰下基巖

  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張楠和隊友更多感受到的是驕傲和責任重大。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張楠帶領團隊終於在鑽到191米時進入冰巖夾層,在2月10日成功獲取了連續冰芯和冰下基巖。而這時,離科考大部隊返航只剩下一天了。

  「當鑽穿冰蓋、取得冰下基巖的時候,我們幾個人抱在一起歡呼跳躍,那種激動的心情現在根本無法形容。」回憶起當時,張楠仍不免有些激動。

  冰芯被稱為「時間的容器」,它「記錄」了很多古老的歷史氣候信息。「採集冰芯後,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地球古氣候變化的過程,從而預測地球未來的氣候變化。」張楠說,採集冰下基巖,將為南極冰下的地質構造、水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對地質學、生物學和氣象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與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南極的冰蓋下被人們稱為另外一個世界。獲取到冰下基巖巖心,相當於找到了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張楠說。(馬維維)

(責編:朱傳戈、賀迎春)

相關焦點

  • 南極冰蓋下有另一個世界?神秘熱源出現?
    一直以來,南極這片冰封大陸下有著眾多秘密,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近日,據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這個發現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南極西部的冰蓋為什麼變得尤其不穩定。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氣候變化仍然是造成冰融化的主要原因,但這一發現可能會對冰融化的理論造成極大的影響。
  • 南極冰蓋下有另一個世界?神秘熱源出現,南極融化也是它的錯?
    一直以來,南極這片冰封大陸下有著眾多秘密,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這個發現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南極西部的冰蓋為什麼變得尤其不穩定。
  • 南極冰蓋下發現半透明魚
    原標題:南極冰蓋下發現半透明魚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記者錢錚)南極大陸厚達數百米的冰蓋下一片黑暗。但科考人員鑽透南極惠蘭斯湖上方的冰蓋後,發現冰下湖水中生活著微生物、甲殼類動物和幾種稀有魚類,其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魚身體半透明,能清晰地看到其內臟。
  • 南極冰層下的神秘七彩世界
    南極是一個被巨大冰蓋所覆蓋大陸,在這個年平均氣溫為-25℃的地方,似乎應該是一個生命極為暗淡的區域。但是您知道嗎,在南極冰雪覆蓋的淺水區,卻有一個七彩斑斕,生命旺盛的海洋世界。雖然南極看起來是被冰層覆蓋,但在一些冰層與海水的交接地帶,或者是冰層斷裂地帶,陽光還是能透過冰層,將能量傳遞到海水裡。有的時候,不得不佩服生命的頑強,特別是一些植物,只要有光,它們就能生存。因為有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在一些冰蓋的下方長滿了一大片綠色的海藻,而這種冰蓋有的能綿延數百裡。
  • 科學看世界--南極冰蓋下的秘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非南極莫屬,這裡的平均氣溫為-79攝氏度。如此低的氣溫,是南極終年為冰雪所覆蓋的主要原因。南極大陸總面積約為1400萬平方千米,裸露山巖的地方還不到整個南極大陸的7%。由於南極大陸的真面目被嚴嚴實實地掩藏在冰蓋之下,人類想要了解它就更加困難了。但人類的探索欲望是非常強烈的,許多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組織實施南極科考活動,並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成果。南極大陸蘊藏著很多寶貴的資源。
  • 2019年度感動吉林4號候選人:吉林大學南極科考隊!打開南極冰下新世界
    朝陽校區鑽採樓內,張楠正在準備下午開會交流的資料,就在他打開電腦時,一張多人身穿橙色南極科考隊服的合影映入眼帘。「這是我們南極科考隊成功鑽取南極冰下基巖後的合影。」張楠眼裡閃爍著自豪。 張楠:在南極科考隨時都存在危險 張楠不僅是吉大建設工程學院的一名副教授,更是一位五赴南極的科考隊員。
  • 神秘的南極冰層下,也許隱藏著高水準的科技
    南極被稱為第七大陸,其面積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的面積總和,整個大陸被巨大冰蓋覆蓋。在那冰層之下,是一個人類從未見過的世界,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東西,人類至今未能探查清楚。我們在電影裡面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厚厚的冰層下面挖出了巨大的戰艦,或者隱藏著外星人的基地。
  • 外星世界?地球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南極冰下湖,裡面都有什麼?
    南極冰下湖泊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那裡不見天日、寒冷、神秘、與世隔絕,卻依舊有生命生存其中。冰蓋之下大約有400個已知湖泊,它們給上下冰床和冰蓋充當著潤滑劑,控制冰的運動,壓力和地熱使得這些湖水保持液態。
  • 新研究稱南極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南極的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它們可能相隔數萬公裡,但南北極的冰蓋覆蓋率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密切。科學家們挖掘了地質記錄,模擬了地球兩端冰蓋的歷史變化,並首次展示了過去4萬年中,其中一個冰蓋的融化是如何影響另一個冰層的。
  • 神秘南極冰湖下下的「新世界」
    距今,南極洲被發現已經有200多年了,人類對南極洲一直有著無限的渴望,對南極越深入的研究,會越來越發現那裡又讓人充滿好奇心的神秘。如果你問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很多科學家會命名南極的冰川湖。因為那裡生活著很多未知的生命,讓人類值得充滿敬畏。
  • 科學家在加拿大冰蓋下750米深處發現巨鹹湖泊,環境類似木衛二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加拿大北極區冰蓋下發現湖泊,並且認為加拿大北極區冰層下可能存在鹹水系統網。冰蓋地下的神秘世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想探尋的。南極大陸 98% 的面積被平均厚度超過 2,000 米的堅冰覆蓋,其冰下世界「神秘莫測」。藉助冰雷達等先進科學探測手段,科學家一點點揭開南極冰蓋底部的神秘面紗。
  • 本世紀以來南極近五分之一冰蓋表面發生融化
    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科技部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達263.4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
  • 南極冰蓋下出現巨型山脈!綿延上千公裡,或造成超預期海平面上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從古至今,南極大陸一直都是一片充滿未知與神秘的危險大陸。近日,歐空局PolarGAP項目獲得的數據發現,在南極大陸深達數千米的冰層下隱藏著一片規模巨大的山脈,綿延上千公裡!
  • 迄今為止最精確,南極冰蓋下,陸地等高線地圖出爐!
    科學家公布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南極洲冰蓋下陸地等高線圖景,並幫助確定了南極洲大陸哪些地區將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受到未來氣候變暖的影響。受到全球冰凍圈和環境科學界的高度期待,最新發布的南極洲地形圖BedMachine和相關發現發表在了《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
  • 南極的冰層下埋藏了多少秘密?
    南極也許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地方,因為他沒有高樓大廈阻擋人們的視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南極也如表面那樣簡單,在南極的冰層下面其實隱藏著很多秘密。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可以看出南極西部升溫幅度明顯。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2.4攝氏度,而南極西部冰蓋將在新一輪升溫進程中加速融化,這些冰情況可導致海平面上升3.3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20釐米左右。南極洲西部升溫進程卻是此前預計的兩倍,從舊金山到上海,全球多個沿海城市將面臨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 程曉:南極冰蓋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在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時表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也對生活在南極的企鵝造成了顯著影響。
  • 南極冰蓋和海冰有什麼變化
    ■相關連結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經過近十年間對南極冰蓋的研究後發現,從1992年起,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3毫米。>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衛星數據顯示,2012年前,南極冰蓋以每年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南極大陸面積約為1392.4萬平方千米,其上覆蓋著巨大的南極冰蓋,冰蓋面積約為1229.5萬平方千米,總冰量約為2654萬立方千米,佔世界淡水儲量的70%。隨著全球變暖,南極冰蓋正發生著快速變化,若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米。南極冰蓋巨大的冷儲和相變潛熱,以及對海平面上升的潛在作用,使其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
  • 南極洲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蓋」,在冰蓋下方有什麼呢?
    南極洲是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南極點就在南極大陸的內部,南極洲基本上位於南極圈以南地區,熱量帶屬於南寒帶,是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大洲,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常住居民的大洲。所以,南極洲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南極洲是全人類的財產,人類為此籤訂了《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永遠繼續專用於和平目的和不成為國際糾紛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