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南極這片冰封大陸下有著眾多秘密,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這個發現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南極西部的冰蓋為什麼變得尤其不穩定。
這次科學家認為,南極西部的冰蓋下有一個特殊的熱源,這個特殊的熱源產生的加熱效應被認為是驅動部分底部冰層融化,而形成冰蓋下的湖泊和河流景觀的原因。美國宇航局NASA認為,這個地下熱源在距今50-110年前形成。這個發現或許也意味著,在過去時期因為氣候變化而導致的冰蓋迅速崩潰,有一部分作用來源自這個地下熱源
科學家們繪製了一個模擬圖,來描繪南極冰蓋下的水分布,藍點指示湖泊,藍色線條代表河流。被推測的地熱熱源位於南極洲的瑪麗·伯德的土地深處。
NASA解釋道,在冰蓋下面的地殼和地幔下,有熔巖流活動,最終變成像蘑菇帽一樣的模式在地層表層溢出,當然,這個熔巖流活動規模並不大,否則南極西部的冰蓋就不能象現在這樣存在了。不過這並不是一個新現象,因為冰蓋底部的融水會對冰蓋內部產生潤滑效果,使得冰川流動速度更快,從而導致冰蓋更快的縮小和入海消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還可能會加速。
對於科學家而言,它的存在意味著科學家可能要重新評估南極未來的冰雪損失,但結果肯定是更不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