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芯」在南極

2021-01-19 新華視界


◆1月13日無人機拍攝的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崑崙隊營地(左)、崑崙站(中)與深冰芯房。


  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海拔4000多米、冰層厚度3000多米,是國際公認的南極冰蓋理想的深冰芯鑽取地點。深冰芯則如同大自然的「年輪」和歷史檔案館,展現出百萬年來地球氣候環境的演變狀況。 
  崑崙站於2009年1月建成後,科考隊員在挖出來的一個40米長、5米寬、3米深的雪坑裡搭建起一間深冰芯房,隨後相繼鑽出了深冰芯鑽探導向孔並安放套管,安裝了深冰芯鑽機系統。2013年1月21日,中國深冰芯第一鑽在崑崙站深冰芯房正式開鑽。隨後,各次科考隊繼續向深處鑽進,將鑽探深度推進至800米。 


◆科考隊員清理深冰芯房周圍的積雪(1月6日攝)。


  從崑崙站主體建築朝東南方向走兩三百米,便到了位於雪面以下3米深的深冰芯房。由於第34次南極科考隊沒來崑崙站,經過兩年的風雪堆積,深冰芯房的各個出入口已完全被積雪掩埋。 
  利用機械剷除和人工挖掘方式,崑崙隊隊員康世昌、範曉鵬和魯思宇經過一天奮戰,清理了深冰芯房周圍和一個入口的積雪,並在機械師協助下,架設了深冰芯房電源線路並通電。 



◆科考隊員清理深冰芯鑽具(1月12日攝)。


  走進深冰芯房,冰芯鑽取系統、絞車系統、控制系統、支撐系統,一一呈現於眼前。 
  深冰芯鑽探前,需要維護鑽機系統,檢修可能出現的故障。範曉鵬說,這些工作包括組裝鑽機組件,連接控制系統與鑽機及電纜絞車,調試信號檢測功能與控制系統功能。同時,檢測鑽井液液位高度,向鑽孔內加注適量鑽井液,以維護鑽孔穩定並滿足後續鑽探的需要。 


◆這是深冰芯房內10米深的鑽探槽(1月12日攝)。


  深冰芯房內的氣溫接近零下40攝氏度,有時需要到深10米的鑽探槽內檢修鑽機,那裡的溫度更是達到零下50多攝氏度。除了酷寒,深冰芯房裡還有鑽孔液的刺鼻氣味。作業時,隊員常常戴上防毒面具。「崑崙站的大氣含氧量低,本來就缺氧,現在又要戴上面具,呼吸更困難了。」現場工作戴著防護面罩的魯思宇說。 


◆鑽機維護後的今年第一鑽正式啟動(1月12日攝)。

◆科考隊員範曉鵬(左)在控制室內操作控制器,將鑽機緩緩送入鑽探導向孔(1月12日攝)。


  12日11時,維護後的今年第一鑽正式啟動。隨著鑽塔架緩緩豎起,範曉鵬熟練地操作著控制器,將鑽機緩緩送入鑽探導向孔。12時30分,鑽機下放深度已經到達800米,即第33次科考隊鑽進的最終深度。範曉鵬繼續使鑽具向下鑽進2.8米後,果斷提鑽,一支2.8米長的冰芯展現在大家面前。 


◆科考隊員處理鑽取的2.8米長冰芯(1月12日攝)。

◆這是鑽取的2.8米長冰芯(1月12日攝)。


  至此,本次科考的深冰芯場地和鑽機維護成功結束。值得期待的是,未來深冰芯鑽探將繼續向3200米冰下鑽進,百萬年時間尺度的地球氣候和環境變化信息,終將得到揭示。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南極十年前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南極洲沿海收集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證據在這項新研究當中,塔斯馬尼亞的團隊在十年前在南極洲收集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證據。這些冰芯來自於距離南極洲海岸約2公裡的地點,一直存放在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的一個設施之中,等待分析。這些冰芯來自於在海岸周圍形成的冰塊,因此,與封存冰不同,這些冰塊不會移動。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南極和北極冰芯記錄的過去氣候環境變化 自1966 年和 1968 年冰芯科學家分別在格陵蘭冰蓋世紀營地(Camp Century)和南極冰蓋伯德站(Bryd)首次鑽取透底冰芯以來,已在南極冰蓋上鑽取了沃斯託克(Vostok)、冰穹 C(EPICA Dome C)、西南極分冰嶺(WAIS Divide
  • 南極獲取270萬年前冰芯!「最老冰棍」刷新紀錄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史貴濤博士表示,在冰芯氣泡孔裡,儲藏著數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此次研究的最大亮點是科研人員首次通過南極冰芯,找到了超過兩百萬年的氣候信息的直接證據。截止2011年,在南極冰蓋鑽取到的最老的冰芯為歐洲科學家在冰穹C鑽取的包含80萬年氣候變化記錄的冰芯,以及日本科學家在冰穹F鑽取的包含72萬年氣候記錄的冰芯。科學家認為,南極冰蓋應該有超過100萬年的更古老的冰。
  • 什麼是冰芯
    如在南極內陸區域,由於風速小,冰芯資料最理想。提取目的冰川學家在研究南極大陸冰蓋的年齡及其形成的歷史過程時,發現從冰川的冰芯樣品中,不僅能測定冰川的年齡及其形成過程記載表明,從南極大陸冰蓋獲取的冰巖芯樣品,至今已超過2 000米,獲得了100萬年以前的古氣候和古環境資料。中國是在2009年提出冰芯計劃,目前中國已經在南極鑽了一個全世界最深的冰芯,令全世界科學界轟動。獲取資料首先,談談怎樣獲取冰齡的資料。南極大陸冰蓋是由積雪本身的重量長年擠壓而成,稱作重力冰。
  • 冰芯:氣候變化的記錄者
    有科研團隊宣布,他們從南極洲鑽取出的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相比此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早出170萬年。在該冰芯的氣泡孔裡,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氣體。由此證明,270萬年前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
  • 冰芯——封存的過去與蘊含的未來
    起初,南極的冰蓋開始發育。在距今六百萬年(6ma)到三百六十萬年(3.6ma)前的數百萬年間,格陵蘭島出現非永久冰蓋。三百六十萬年來,兩極冰蓋再未曾消亡,靜默在地球的南北兩端,在南極和格陵蘭島,它們將無數的奧秘封藏在茫茫冰原之下。如今,南極大陸的冰蓋平均厚度2500m,覆蓋了1398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比中國陸地面積還要大。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1:冰芯在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前,我們不如來了解下「冰芯」的意義吧。所謂的「冰芯」指的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冰芯的形成原因也很簡單,一般它們的產生是在氣溫足夠低的條件下,導致周圍產生了大量的雪,雪成片成片的覆蓋後,由於常年的氣溫都低到了一個程度,讓這些雪一年四季都融化不了,最後積雪不斷堆積,時間久了,積雪每一年形成的沉積物體,就會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了冰芯2:南極常見一般而言,因為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是十分暖和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所謂的「冰芯」指的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特別是寒冷的南極,到目前為止,在南極已經發現過很多年代久遠的冰芯了,最出名的一根冰芯便是在十多年前日本南極觀察對發現的一根冰芯了。,曾轟動了很多相關的研究人員,因為這根冰芯與其他的不同,除了體積比較大之外,冰芯裡面還有著很多的氣泡,因為冰芯的產生,讓其在裡面形成了許多斑駁不平的物質,導致了很多冰芯看起來和樹木的年輪一樣,有著大大小小的紋路交錯起來,,密密集集的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他們的年齡,因此從從冰芯中可以看出,它的存在年齡。
  • 南極血紅一片,西藏發現28種新病毒,科學家:「這很危險!」
    如今世界全球的疫情,變得越來越嚴重,可是大家也不要忽略了,其他危機正在逐步的蔓延當中,比如說,南極的問題。對南極大陸,大家非常熟悉了解了,它是我們最後發現的一塊陸地,上面的各類資源很豐富,不過常年被冰雪所覆蓋,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不過對於各類考察,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世界上很多考察團隊,每年都會深入南極大陸,進行各項研究和調查。
  • 南極270萬年前冰芯被挖出 科研領頭人打算挖更多
    在這塊剛被挖出的冰芯的氣泡孔裡,還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當時,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這塊冰芯向我們揭示出,當時的二氧化碳水平還不到300ppm(百萬分之一)——比今天的405ppm要低不少——這或許能為我們尋找「是什麼觸發了冰河時代?」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提供線索。
  • 冰芯與湖芯:揭秘青藏高原的兩部「無字天書」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那麼,這些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它們測定出的數據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圖為研究人員展示冰芯樣本。來源/新華社鑽取冰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上午凱旋-雪鷹 南極考察隊 極地 赫德島...
    東方網4月12日消息:「雪鷹」的成功試飛,「雪龍」的最南航行,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的初光,南極冰芯單季鑽探的新紀錄,崑崙站主體建築的正式入住使用……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今日凱旋,其出色的成績單上充滿了引人矚目的關鍵詞。上午10時,在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國家海洋局與上海市政府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 在南極冰川世界遨遊的中國科考者
    相較於幾年前第一次對南極的外圍「探險」,此次是他第一次深入南極內陸,並在當地度過了其50歲的生日,他認為「意義重大」。資料圖: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 【人民日報鏡鑑】記者赴南極:那裡有海水點豆腐、南極奧運會和地球...
    南極也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蘊含著巨大的寶藏,是世界上最後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也是世界各地科學家嚮往的科考「聖地」。 在南極最難熬的是極夜。從5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山站每天只有中午前後一兩個小時天邊有些亮光,其他時間一片漆黑。每年夏至那一天,是中山站最黑的日子,被稱為仲冬節。
  • 高三男生已造訪南極北極 稱珠峰將是計劃之旅(圖)
    冰芯裡求證:地球並非持續變暖  張童昆此次參加「明天小小科學家」比賽,申報的項目論文是《南北極冰芯氫氧同位素特徵與溫度變化趨勢研究》,通過研究南北極冰芯的氫氧同位素比率的變化,來考量全球氣溫變化的曲線特徵。「簡單來說,我這個論文就是想搞明白,全球氣候是不是在變暖,如果是的話,那變暖是人為因素導致還是自然因素導致。」
  • 青藏高原冰芯有多老
    敦德冰芯初始定年結果為距冰芯底部5 m處對應40 ka,冰芯底部(即冰-巖界面)的年代超過100 ka,但後來採自靠近冰-巖界面的一個冰芯樣品的14C測年結果為6.24±0.33 ka,表明其年代可能僅囿於全新世時間尺度內。此後鑽取的達索普冰芯、普若崗日冰芯、東絨布冰芯和崇測冰芯的年代範圍也僅囿於全新世(圖1)。
  • 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這是他第5次參加南極科考。與以往不同,這是他們第一次把吉林大學歷時5年的自主科研項目成果——「極地深冰下基巖無鑽杆取芯鑽探裝備」用在南極。   「我們團隊鑽穿了近200米厚的南極冰蓋,獲取了連續的冰芯樣品和冰下巖心樣品。這也是我國在南極獲取的首個冰下基巖巖心,這意味著南極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張楠說。
  • 青藏高原冰芯有多老?
    1987年鑽取的祁連山敦德冰芯開啟了青藏高原冰芯研究。敦德冰芯初始定年結果為距冰芯底部5 m處對應4萬年,冰芯底部(即冰-巖界面)的年代>10萬年,但後來採自靠近冰-巖界面的一個冰芯樣品的14C測年結果為6.24±0.33千年,表明其年代可能僅囿於全新世時間尺度內。此後鑽取的達索普冰芯、普若崗日冰芯、東絨布冰芯和崇測冰芯的年代範圍也僅囿於全新世(圖1)。
  • 在南極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中國幹了這幾件大事!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在完成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的各項科考任務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24日撤離崑崙站營地,踏上返回南極中山站之旅。16名崑崙隊隊員自本月4日抵達崑崙站以來,開展了天文望遠鏡的維護和往年數據回收、天文臺址測量設備的安裝與運行、深冰芯鑽探設備維護與冰雪採樣、絕對重力測量等科考項目。
  • 南極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至今沒有人居住的大陸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日本南極觀測隊於2006年1月26日在日本南極觀測站基地富士圓頂(Fuji Dome)附近發現這一冰芯,據日該國立極地研究所所長藤井理行表示,這是在南極冰蓋下9994英尺處發現的;日本教育科學部門的官員梅崎友治表示,此冰芯中含有許多氣泡,這些氣泡裡面的氣體,很有可能是百萬年前留下來的,如果經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