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男生已造訪南極北極 稱珠峰將是計劃之旅(圖)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中秋節三天假,剛參加完「未來科學家可持續發展項目論壇」的北京八中高三年級學生張童昆一點都沒閒著。作為一名高三學生,除了寫作業,複習功課,還要忙著準備「明天小小科學家」的申報材料。「離申報的截止日期沒幾天了,想趁著放假有時間,把去南北極取樣調查的論文材料整理出來」,張童昆說,這個假期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三點。

  張童昆,一個1995年出生的高中生,卻已經名副其實地「走南闖北」:分別在去年和前年造訪過「世界三極」中的兩極——「南極」和「北極」。他說,高考之後,第三極珠峰將是自己的計劃之旅。

  冰芯裡求證:地球並非持續變暖

  張童昆此次參加「明天小小科學家」比賽,申報的項目論文是《南北極冰芯氫氧同位素特徵與溫度變化趨勢研究》,通過研究南北極冰芯的氫氧同位素比率的變化,來考量全球氣溫變化的曲線特徵。「簡單來說,我這個論文就是想搞明白,全球氣候是不是在變暖,如果是的話,那變暖是人為因素導致還是自然因素導致。」一聊起自己的論文,張童昆一會兒畫條曲線,一會兒來張示意圖,頭頭是道。

  在這個研究中,張童昆共採取了三段約兩米左右的冰芯,一段來自北極,另外兩段來自南極。提起這三段冰芯的來之不易,張童昆大呼辛苦。

  「去北極的時候,帶的是手搖冰鑽。我們團裡五六個壯小夥輪流搖了1個小時40分鐘,才鑽進去1米多。鑽完之後,感覺整個人都廢了,大家胳膊都酸了好幾天。」張童昆說,他本來的設想是在冰面上取三個點,多組數據可形成對照,可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但是手工鑽了一個點之後,就元氣大傷,不得不帶著從這段冰芯獲取的8個樣品,遺憾地下山。「冰芯特別重,鑽頭也很沉。北極山上的路還特別不好走,都是些小碎石、小水流,我拖著冰芯,花了一個多小時才下了山。」

  為了使裝在保溫袋裡的樣品完好地運回國,張童昆將樣品用衣服裡三層外三層地包了好幾圈才放心。「回國的行李箱裡除了樣品,什麼都裝不下。連買的紀念品也都是手拿著回來的。」

  2012年去南極,張童昆吸取北極之行的經驗教訓,備上了帶有燃油動力裝置的冰鑽。但還是遇到了未料想到的困難。「電動的冰鑽確實很給力,一下就下去了,可問題是,當時鑽得太深拔不出來了。在北極是鑽了一個多小時,在南極是拔了一個多小時,都不讓人省心。」

  在南極,張童昆從兩個地點取樣,經過對冰芯的分層後,共獲得75個樣品,為他論文的撰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在測量了樣本的氫氧同位素的比率,並查閱大量網上資料之後,張童昆得出了與科學家普遍接受的觀點不同的結論:「我覺得地球目前可能不是在持續地變暖,而是處於一個溫度劇烈變化的時期,冷暖交替,總體有上升趨勢,一段時期內也會出現極度變冷的趨勢。」

  南北極探險:衣食住行四大考驗

  2011年在北極,張童昆第一次見識到了極晝。但是在極晝帶給他短暫的興奮之後,剩下的就是各種不適應。「每天太陽從東邊升起,轉到西邊也不落下。一整天都是亮堂堂的,讓我覺得特別不習慣。沒有黑夜,就覺得沒有規律感,睡覺也睡不踏實。」

  而在南極科考船上待了十天之後,張童昆才知道自己在北極的生活有多麼幸福。「去了南極,才發現自己在北極時候的日子其實是很舒服的。當時我們是住在挪威北部的一個叫作斯瓦爾巴德的城市,小城市有港口,有機場,什麼都能買到。晚上也能安安穩穩地在陸地上睡覺,到了南極,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北京飛了將近三十多個小時到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後,張童昆他們一看到機場的限重規定就傻了眼: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達烏斯懷亞的航班限重17公斤。「我們還得給考察站的人帶水果、蔬菜,所以只好把大衣都從行李箱拿出來,只能帶走貼身的衣服。」

  而到達科考船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暈船。張童昆說,多虧自己平時喜歡運動,每天打球,也經常鍛鍊身體,才免受暈船之苦。而一起前往的隊友們則沒有那麼幸運了。「我們第一天上船吃晚飯的時候,飯廳裡是滿員的,坐都坐不下。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八十多人的科考團裡只有八個人出現。大家都吐得下不了床了。而且,前兩天的風浪尤其大,下樓梯都跟飛下來似的。」

  雖然沒有暈船的困擾,張童昆的日子也並沒有好過多少。一日三餐,少水果少蔬菜的飲食搭配也讓他苦不堪言。「船上的廚師可能是俄羅斯人,每餐的牛排加的都是蛋黃醬,從來沒見過這麼奇怪的搭配,吃飯的時候,只好拼命地加鹽才能下咽。」

  此外,南極科考的任務量也比北極的時候要繁重得多。在南極期間,每天早上八點半出發,乘坐衝鋒艇到達考察地點後,就開始了一整天大暴走和不斷爬山的歷程。「山路特別不好走,有的時候地面看上去挺平的,但是一腳踩下去可能就是一片沼澤地。陷過幾次之後,我們都總結出經驗了,進了沼澤地一定要雙手拽住鞋子一起往外拔,只往外拔腳的話,很可能鞋子就保不住了。」

  張童昆說,暴走一天回到船上之後,常常都是躺在床上一睡不醒。「一起去的有好幾個同班同學,去之前我們本來想著平時可以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什麼的,到了才發現根本沒有精力。回到船上,大家都是倒頭就睡,一點力氣都沒有。」

  旅途中發現:企鵝雖萌味道臭

  兩極之旅,除了讓張童昆完成了自己的實驗研究,還大大地開拓了他的視野。最讓他驚喜的還是見到了之前只能在海洋館見到的各種大自然的饋贈。

  在進入德雷克海峽的第三天,張童昆第一次見到了鯨魚。「當時船長特意把船開到離鯨魚特別近的地方,然後繞著鯨魚轉圈。我們離鯨魚不過一米左右。當時看不到鯨魚的全貌,但是能看到尾巴在水面上甩來甩去,還不時地噴著一團團水霧。大家都舉著相機咔咔拍個不停,實在是太壯觀了。」提起當時的場景,張童昆依然興奮不已。

  除了鯨魚,南極漫山遍野的企鵝也讓張童昆大開眼界。「企鵝看上去可愛,其實可臭啦。按照規定,我們跟企鵝之間的距離不得近於5米。可是通常離得好遠就能聞到企鵝的臭味」張童昆說,被要求與企鵝保持距離,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動物免受人為的傷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企鵝咬人。「之前從來沒有想到過那麼萌的小動物居然也會咬人。」

  臭臭的小動物也給孩子們帶來很大樂趣。「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隻只企鵝直挺挺地往前一傾,『啪』地倒在地上。一開始我們都很奇怪,不知道企鵝這是在幹嗎,後來團裡的老師告訴我們,其實那是企鵝在曬太陽。」

  提起自己的兩極之旅,張童昆說,他覺得北極比較不像北極,而南極確實很南極。他這麼解釋這略微繞口的邏輯:「剛到北極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怎麼這麼熱,跟自己想像得一點都不一樣。而且山都是禿的,山頂上的雪都已經化了。而到了南極,確實就是冰天雪地,走在雪地裡,最深的時候白雪可以沒到小腿,特別有感覺。」

  極地的純淨素潔也給張童昆留下了極為美好的回憶。張童昆說,在北極上山的時候,為了避免極地汙染,隊員們嚴禁攜帶水杯上山。口渴的時候,就直接趴在化掉的小溪流上喝幾口冰川水。「那水特別乾淨,就直接喝一點問題都沒有。平時我們喝飲料時加的冰塊,也都是直接打撈的浮冰。那些冰塊都是已經存在好幾千年了,所以每次喝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好穿越,感覺跟幾千年的時空對上了話。」(實習記者 牛偉坤)

相關焦點

  • 高三男生取"芯"南北極 稱企鵝雖萌卻很臭
    原標題:高三男生取「芯」南北極中秋節三天假,剛參加完「未來科學家可持續發展項目論壇」的北京八中高三年級學生張童昆一點都沒閒著。作為一名高三學生,除了寫作業,複習功課,還要忙著準備「明天小小科學家」的申報材料。「離申報的截止日期沒幾天了,想趁著放假有時間,把去南北極取樣調查的論文材料整理出來」,張童昆說,這個假期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三點。張童昆,一個1995年出生的高中生,卻已經名副其實地「走南闖北」:分別在去年和前年造訪過「世界三極」中的兩極——「南極」和「北極」。
  • 這位太倉老人已走遍南極、北極和珠峰大本營
    2014年,登上珠峰攀登者大本營;2017年1月,去往南極;今年8月22日,從北極歸來。自此,74歲的孫忠偉完成了南極(長城站)、北極(黃河站)和青藏高原(珠峰攀登者大本營)「三極」探險遊的壯舉。你想認識一下這位「旅遊達人」嗎?
  • 澳航波音787夢幻客機重啟南極觀光之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航空界老字號、以「飛行袋鼠」(the Flying Kangaroo)為其標誌的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決定重新啟動南極觀光之旅行程,甚至推派出重量級全新型其中,澳洲航空和南極洲航空公司(Antarctica Flights)宣布計劃在11月恢復過去合作的南極洲觀光航班。雖然飛機不會直接降落在南極洲,但是在上空繞圈航行,使乘客能夠一覽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南極洲航空公司執行長Bas Bosschieter在接受媒體 「7News」 訪問時表示,搭乘南極航班不需要帶護照或行李,如果願意的話,甚至可以穿短褲前往。
  • 北極南極差異大(組圖)
    ① 北極冰蓋迅速融化北極大冰蓋正在迅速融化,有一半的冰蓋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幾十年後,整個北極地區在夏季可能不再結冰。南極的冰融化相對慢些,但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大約200英尺。  ② 北極是大洋南極是大陸  北極地區是一個被陸地環繞的結冰大洋。南極則是一塊被大洋包圍著的、由山脈和湖泊組成的大陸。  ③ 南極企鵝和北極熊  企鵝生活在南極,而北極熊生活在北極。
  • 廣東83歲前高官要登南極點 曾去過兩次北極(圖)
    此前匡吉已經去過兩次北極 有望成全球登上南極點年齡最大的長者  在許多老廣都已經或正在陸續返回廣州時,已經83歲高齡的匡吉卻剛準備其南極之行,按計劃,他將於12月19日從香港啟程,用24天的時間探訪南極大陸,並將乘坐冰上飛機降落至南極中心點。屆時,匡吉將成為全球登上南極中心點年齡最大的遊客。
  • 南極北極在哪裡
    3月1日,由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國際科學聯盟(ICSU)聯合主辦的第4個國際極地年已正式拉開序幕。為此,本報特開設專欄,系列介紹有關極地的故事,希望這些稿件能夠令廣大讀者加深對極地的了解,提高對極地科考重要性的認識。本欄目稿件由華風信息集團提供,其電視片將陸續在氣象頻道播出。
  • NASA將在南極測試水下機器人 欲赴木衛二尋找外星生命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 西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於下月在南極的冰層下測試一款漫遊機器人,以期將其用於2025年執行在木星衛星上尋找外星生命的任務。據埃菲社11月19日報導,澳大利亞的南極部門1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款1米長的機器人能夠在水中運行,裝有獨立的輪子,可以在冰層下移動。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但是相比南極,我們對北極的探索卻晚得可憐。是因為它不值得探索嗎?「黃河」滾滾,奔向極地北極和南極雖然都是極區,卻有明顯的不同:北極是陸地包圍海洋,南極則是海洋包圍陸地,兩極的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大不一樣。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作為靠近北極的大國,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破冰船最多的國家之一。《環球時報》記者曾去過號稱「極地首都」的摩爾曼斯克,那裡幾乎是所有俄羅斯破冰船的母港,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在那裡,記者還見到世界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雖然已服役50多年,但它那擁有奇怪外形的巨大身軀停泊在蒼涼的巴倫支海上,讓人印象深刻。
  • 北極賞極光 南極追冰川
    春節極地遊你會試試不--大河網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陳朋衝  有人在北極追逐極光,用鏡頭記錄美妙浪漫的光影;有人在南極跟隨冰川,用一趟旅行挑戰著人生的多個之最。近幾年,隨著極地遊熱度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一趟說走就走的極地旅行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那麼去極地旅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極地之旅有多燒錢?商報記者今天帶你了解極地旅行的「秘密」。
  • 知識梳理——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1)下列關於極地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地區的中心是海洋,北極地區的中心是陸地B.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C.南極地區降水少,風力大,有「白色荒漠」和「風庫」之稱D.企鵝和北極熊是北極地區的代表性動物 (2)下列氣候資料圖中,與南極洲相符合的是(        )
  • 年輕人愛去北極看極光,中老年人願去南極過春節
    浙江在線12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馬焱)眼下距離寒假還有一段時間,不過,很多家長已經開始安排假期出遊計劃。攜程數據顯示,從11月30日晚上2018年春節放假安排消息放出,到12月1日,通過攜程APP和網站搜索預訂國內遊、出境遊產品的人數出現爆發式增長,環比增長了300%。
  • 南極為什麼比北極冷?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南極為什麼比北極冷? 答: 1 地表性質 南極地區由南極大陸和附近島嶼構成,大陸內部受海洋影響較小。南極絕大部分被大陸冰蓋覆蓋,冰蓋厚度大,終年不化。 北極地區是陸地包圍海洋,冬季冰面積比南極地區冰蓋面積小。
  • 從南極跑到北極要多久?他無數次死裡逃生的經歷告訴你答案!
    他是白斌,從2018年3月2日到2019年5月8日,49歲的他完成了從南極跑到北極24110.5公裡的極限挑戰,從中國南極長城站,跑過14個國家,歷時433天,到達了終點加拿大的北極小鎮圖克託亞圖克。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白斌回到了他的創業地深圳。「完成從南極跑到北極的壯舉,我們都覺得非常驕傲。」白斌在深圳的跑友凌俐說,白斌就像大哥哥一樣,經常鼓勵他們運動。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1872年7月16日,阿蒙森出生於挪威。父親是個船主,阿蒙森從小積累了一些航海知識。1888年(16歲),挪威探險家南森跨越格陵蘭島的新聞,深深激勵了阿蒙森,他決心也要航海探險。
  • 人類最瘋狂的計劃系列之「北極消除計劃」
    北極北極與南極最大的不同是:南極主要由陸地構成,號稱第七大陸,而北極其實是由北冰洋上的浮冰構成。北冰洋表面的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
  • 人類最瘋狂的計劃系列之「北極消除計劃」
    北極圈北極與南極最大的不同是:南極主要由陸地構成,號稱第七大陸,而北極其實是由北冰洋上的浮冰構成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根據鮑裡索夫的計算,如果計劃得以實施,西伯利亞的氣候將像烏克蘭一樣溫暖適宜。
  • 12歲登珠峰,14歲穿北極,16歲在南極點做三明治,回擊嘲諷她的人
    而16歲,對墨爾本的小姑娘Jade Hameister來說卻還有另外的特殊意義——在16歲這一年,她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最年輕的南極徵服者。Jade Hameister的冒險旅程在12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當時她旅途的終點是珠峰大本營。
  •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2020-04-15 09:53:51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美媒稱,科學家日前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