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270萬年前冰芯被挖出 科研領頭人打算挖更多

2021-01-19 網易科技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譯者|止水

日前,有科研團隊宣布,他們從南極洲鑽取出的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這年份比此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多出170萬年。

在這塊剛被挖出的冰芯的氣泡孔裡,還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當時,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

這塊冰芯向我們揭示出,當時的二氧化碳水平還不到300ppm(百萬分之一)——比今天的405ppm要低不少——這或許能為我們尋找「是什麼觸發了冰河時代?」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提供線索。

根據刊登在《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的描述,該科研團隊最近在巴黎舉行的哥德斯密特大會(Goldschmidt Conference)上,首次宣布了這塊「百萬年冰芯」的發現。

此前,許多遠古氣候預測模型都已經揭示出,遠古時期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濃度是推動當時的地球進入一系列「冰河時代」所必備的條件。

然而,此前對一些生活在那個時期的淺海動物的化石的間接CO2濃度測量結果卻表明,當時的CO2水平要高於300ppm這個數值。

所以,如果這塊「百萬年冰芯」所揭示出的數據是真實的話,我們此前慣用的CO2濃度數據就需要進行重新調整了。

這塊「百萬年冰芯」是由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艾倫山(Allan Hills)附近鑽出的。艾倫山是一個位於南極洲東部的多風帶地區,它靠近麥克默多科研站(McMurdon Station),那兒保持著許多遠古時期落在南極洲的隕石。

這塊「百萬年冰芯」來自於一個名為「藍冰」(blue ice)的冰層,藍冰層所獨有的特性可以讓它具備保存遠古時期冰層的能力。

雪花落到冰川上,被緊緊到壓縮到一起後,就形成了藍冰,它會成為這個冰川的一部分。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冰川冰中有微小的氣泡,波長較長的紅橙光由於衍射能力強, 都穿透過去了,而藍光由于波長較短,都被散射出去,從而使冰川冰呈現出藍色。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隸屬於這個科研團隊的地質學家埃德?布魯克博士(Dr Ed Brook)表示,雖然藍冰只能為我們提供歷史的一部分視角,但即便這樣,藍冰區域還是成為科學家們尋找「遠古冰」的最佳獵場。

「像這塊年份這麼久的冰芯,足以讓我們激動得手舞足蹈,」布魯克博士這樣說道。

「我們只是探索了這個藍冰層的表層。」

從南極洲發現的這塊「百萬年冰芯」和此前從格林蘭島發現的冰芯對現代氣候科學的研究都就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科研工作者們通常會從那些冰層每年都會不斷堆積,且不會受冰川流動影響的地區鑽取冰芯。

這塊從南極洲中心深遠地區鑽取出的「百萬年冰芯」,向我們揭示出當年溫室氣體的水平是如何上升和回落的。

然而,鑽取最深處的冰芯來探索遠古時期CO2濃度的這種方法,並不是我們最理想的研究方法,因為來自巖床的熱量會使最深、年份最為久遠的冰層融化,這意味著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的任何冰芯的年份都不會超過80萬年。

但發現了這塊270百萬年前冰芯的科研團隊卻另闢蹊徑,他們在艾倫山的藍冰區,從靠近冰川表面的冰層鑽取出了遠古時期的冰塊。

在這些藍冰區域,冰層年齡的分布有別於我們以往的認識,年份更遠、更深層處的冰層被推到了上邊,而經年不息的寒風又將那些新落下的雪和剛形成的冰,都吹走了。

這意味著不同年份的冰層的分布規律是無序的,所以通過層數來判斷冰層年齡的方法在這裡並不適用的。

然而,隸屬於這個科研團隊的普林斯頓大學的地質學家麥可·本德爾博士(Dr Michael Bender)卻向我們闡述了一種通過測量冰塊裡的氬氣含量,來判斷冰層年齡的方法。

雖然這種方法不像其它定年法那樣精準,但它所測定的冰層年齡的誤差幅度還是在10萬年以內的,對於測量那些上百萬年冰層的年齡來說,這種測量精度還是可以接受的。

根據這個科研團隊的帶頭人,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地質學家約翰·古奇博士(Dr John Goodge)的解釋,傳統的用來測量冰芯年齡的方法是無法準確測量出艾倫山附近的冰層年齡的。

目前,這個由普林斯頓大學領頭的科研團隊正計劃重回他們在藍冰區域的營地,去鑽取更多的「百萬年冰芯」。他們的目標並不是僅僅只是用其它冰芯層的信息,來填補過去270萬年間的空白的氣候變化周期數據那麼簡單,他們還雄心勃勃地想去尋找冰河世紀前的冰層,那時的二氧化碳水平會比冰河時期時的二氧化碳水平更高一些。

布魯克博士最後表示,他們目前已有證據表明南極洲地區存在年齡超過3000萬年的「千萬年寒冰」,所以他們下一次「鑽冰遠徵隊」或將發現年齡超過500萬年的冰芯,那時的地球溫度變化趨勢和現在在人類幹預下,正在發生的由氣候變遷導致的溫度變化趨勢非常得相似。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喲~

相關焦點

  • 南極獲取270萬年前冰芯!「最老冰棍」刷新紀錄
    ,在南極鑽取了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成為當之無愧的「老冰棍」。而在此之前最長時間序列的冰芯來自約80萬年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國科學家,近年來苦苦尋找超過100萬年的冰芯,但遲遲不見結果,這塊來自270萬年前的「老冰棍」一經發現就吸引了全球科學家的紛紛注目,因為「高齡」冰芯對於氣候的演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冰芯:氣候變化的記錄者
    有科研團隊宣布,他們從南極洲鑽取出的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相比此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早出170萬年。在該冰芯的氣泡孔裡,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氣體。由此證明,270萬年前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
  • 一片「冰芯」在南極
    ◆1月13日無人機拍攝的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崑崙隊營地(左)、崑崙站(中)與深冰芯房。
  • 什麼是冰芯
    如在南極內陸區域,由於風速小,冰芯資料最理想。記載表明,從南極大陸冰蓋獲取的冰巖芯樣品,至今已超過2 000米,獲得了100萬年以前的古氣候和古環境資料。中國是在2009年提出冰芯計劃,目前中國已經在南極鑽了一個全世界最深的冰芯,令全世界科學界轟動。獲取資料首先,談談怎樣獲取冰齡的資料。南極大陸冰蓋是由積雪本身的重量長年擠壓而成,稱作重力冰。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南極和北極冰芯記錄的過去氣候環境變化 自1966 年和 1968 年冰芯科學家分別在格陵蘭冰蓋世紀營地(Camp Century)和南極冰蓋伯德站(Bryd)首次鑽取透底冰芯以來,已在南極冰蓋上鑽取了沃斯託克(Vostok)、冰穹 C(EPICA Dome C)、西南極分冰嶺(WAIS Divide
  • 南極十年前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南極洲沿海收集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證據在這項新研究當中,塔斯馬尼亞的團隊在十年前在南極洲收集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證據。這些冰芯來自於距離南極洲海岸約2公裡的地點,一直存放在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的一個設施之中,等待分析。這些冰芯來自於在海岸周圍形成的冰塊,因此,與封存冰不同,這些冰塊不會移動。
  • 南極挖出巨型海洋生物化石,是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南極挖出了一種具有蛇狀頭部、長頸、類似於海牛的巨型海洋生物化石。研究人員估計,必須花費約數十年的時間,才能重新建構出這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甚至有人相信,這個重達15噸的巨型恐龍,就是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
  • 冰芯——封存的過去與蘊含的未來
    起初,南極的冰蓋開始發育。在距今六百萬年(6ma)到三百六十萬年(3.6ma)前的數百萬年間,格陵蘭島出現非永久冰蓋。三百六十萬年來,兩極冰蓋再未曾消亡,靜默在地球的南北兩端,在南極和格陵蘭島,它們將無數的奧秘封藏在茫茫冰原之下。如今,南極大陸的冰蓋平均厚度2500m,覆蓋了1398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比中國陸地面積還要大。
  • 日本高中生參加校外教學 挖出9000萬年前的暴龍化石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報導,日本一所高中的高中生在校外教學時,意外挖到一塊化石。專家研究後發現,該化石疑似為9000萬年前白堊紀的暴龍牙齒化石。報導稱,2018年6月,日本巖手縣的一所高中到久慈琥珀博物館進行校外教學,並在館內體驗琥珀採掘。
  • 不速之客還有更多
    本次採樣的古裡雅冰川(又稱古裡雅冰帽),位於青藏高原西崑侖山,因冰芯記錄的採集而知名 | 網絡圖片無處不在的病毒:海洋輸出更勝一籌這次研究使用的冰芯採自青藏高原的古裡雅冰川,其中一根來自冰川頂部,一根來自高原區域(山腰),最深一個樣本在冰川表面以下49米。
  • 2300萬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有多高?人類出現後,頻繁打破紀錄
    前段時間,科學家在野外便發現了一枚植物化石,通過對化石植物物質的研究發現,原來2300萬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此之低,人類活動頻繁導致現在二氧化碳濃度遠超從前,並且上升的速度也是最快的,還在不斷的打破紀錄。
  • 冰芯與湖芯:揭秘青藏高原的兩部「無字天書」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那麼,這些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它們測定出的數據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圖為研究人員展示冰芯樣本。來源/新華社科研團隊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鑽探平臺,在西藏納木錯中心湖區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鑽取長100.63米的湖芯。
  • 聽說南極發現了巨人和古老的飛船是不是真的?
    南極有巨人和古老飛船,無疑都是謠傳,那極冰蓋那麼厚,現代人類並沒有相關的發現。現代人類在南極的活動主要是科研,採集古老的冰芯、通過分析其內封存的氣體來了解遠古時代地球的氣候;觀測南極的氣象,來了解南極冰蓋對地球環境的調節作用;利用南極海拔高、大氣無汙染通透度很高進行雷射、天文觀測;觀察南極近陸即南極大陸生物種群的種類分布來了解地球生命的多樣性等多種科研活動。
  • 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這是他第5次參加南極科考。與以往不同,這是他們第一次把吉林大學歷時5年的自主科研項目成果——「極地深冰下基巖無鑽杆取芯鑽探裝備」用在南極。   「我們團隊鑽穿了近200米厚的南極冰蓋,獲取了連續的冰芯樣品和冰下巖心樣品。這也是我國在南極獲取的首個冰下基巖巖心,這意味著南極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張楠說。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所謂的「冰芯」指的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特別是寒冷的南極,到目前為止,在南極已經發現過很多年代久遠的冰芯了,最出名的一根冰芯便是在十多年前日本南極觀察對發現的一根冰芯了。,曾轟動了很多相關的研究人員,因為這根冰芯與其他的不同,除了體積比較大之外,冰芯裡面還有著很多的氣泡,因為冰芯的產生,讓其在裡面形成了許多斑駁不平的物質,導致了很多冰芯看起來和樹木的年輪一樣,有著大大小小的紋路交錯起來,,密密集集的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他們的年齡,因此從從冰芯中可以看出,它的存在年齡。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1:冰芯在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前,我們不如來了解下「冰芯」的意義吧。所謂的「冰芯」指的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冰芯的形成原因也很簡單,一般它們的產生是在氣溫足夠低的條件下,導致周圍產生了大量的雪,雪成片成片的覆蓋後,由於常年的氣溫都低到了一個程度,讓這些雪一年四季都融化不了,最後積雪不斷堆積,時間久了,積雪每一年形成的沉積物體,就會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了冰芯2:南極常見一般而言,因為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是十分暖和
  • 侶行270夫婦:曾被恐怖分子通緝,花上億揚帆南極,這錢哪來的?
    很多人可能會選擇買豪宅豪車或者投資做生意不然開始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但在北京有這麼一對幾億家產的土豪夫妻撇下公司業務,搜刮家底買了一艘輪船,帶上幾個親朋好友從北極開到南極他們就是梁紅和張昕宇因為張昕宇的體重是270斤所以每個人又把他們兩人叫作270夫婦
  • 在南極冰川世界遨遊的中國科考者
    相較於幾年前第一次對南極的外圍「探險」,此次是他第一次深入南極內陸,並在當地度過了其50歲的生日,他認為「意義重大」。資料圖: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