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這是全球氣溫上升的結果。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2019年是有氣象紀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這說明全球的氣溫開始大幅度的上升,我們將來會生活在更炎熱的環境中。全球變暖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其中最嚴重的就海平面上升,在未來的十幾年間,海平面將會上升1.5米,不少沿海地區的海岸線將會減少。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今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遠遠超過了2300萬年前的紀錄。也就是說人類的出現,破壞了地球的絕大一部分平衡。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通過化石來研究遠古時候的歷史。在生活中,大家可能對化石的印象可能還只是停留在動物化石。實際上,植物也是有化石。前段時間,科學家在野外便發現了一枚植物化石,通過對化石植物物質的研究發現,原來2300萬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此之低,人類活動頻繁導致現在二氧化碳濃度遠超從前,並且上升的速度也是最快的,還在不斷的打破紀錄。
2016年,科學家表示南極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後一個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00ppm的地區。二氧化碳濃度之所以會上升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濃度開始急速上升。在這個階段,人類不顧環境,盲目發展,大量排放尾氣。以至於地球出現了很多傷痕。比如說臭氧層空洞等。起初人們一直以為遠古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會更高,但是鑽出的冰芯卻告訴我們,在270萬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只是為300ppm,和現在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之後,科學家表示時間還可以往前追溯,最後便定格在了2300萬年前。想要了解當時二氧化碳的濃度,就需要找到植物化石。通過植物裡面的碳元素的含量,可以推斷當時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二氧化碳,通過一系列的過程,會將碳的同位素保留下來,尤其是碳-12和碳-13,只要能夠確定碳的含量就能推斷。
結果顯示,在2300萬年前,那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大約在230ppm-350ppm之間,是遠遠小於當今的二氧化碳濃度水平的。而且從那時候開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一直都是和平穩的,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上升或者下降。這項研究表明了人類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說起全球變暖的影響,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天氣變得炎熱之後,人的舒適感會降低,特別是沒有空調的時候,特別難熬。此外,全球變暖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災難。冰雪融化、永凍土解凍這些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冰層之下埋藏著很多遠古生物,這些生物有些並未真正死亡,只是處於休眠的狀態,在適宜的條件下是有可能復活的。再者,南極北極是受傷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前段時間,南極先是出現了「紅雪」,緊接著又是出現了「綠血」。這些都是藻類開始繁殖的現象,這也說明南極的氣溫開始穩步上升,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對此,小編認為:「人類總歸還是要發展、要進步的,我們不可能停止發展,等待環境修復。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個平衡環境和發展的方法。兩者協調發展才是長遠之計。同時,人們也應該做到保護環境、低碳生活,這樣也是在作貢獻啊。」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