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地球經歷了五次的生物大滅絕過程,我相信科學記錄很多人都看到過了,而每次出現都導致了大規模的動植物滅絕,最終能夠避免進入到下一個生命周期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現在我們要找到這些生物的足跡,基本上是通過相同的「祖先」類型的生物,或者從保存數萬年的化石中找出地球的變化。
因此,現在科學家挖掘化石來研究地球的變化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大多數古代化石都有記錄。 根據新的科學報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完整的化石,預計將在理解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葉子被發現在「紐西蘭南部城市杜尼丁附近的一個農場」,這是一個化石葉子沉積的地區。 根據初步數據,該地區以前是一個「古湖」地區,氧氣含量很低。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保存了這樣一個良好的結構,相對完整,科學家已經命名為「伏爾登馬爾」地區,是南半球唯一的這種類型的沉積區,但它比北半球已知的少數類似沉積區保存得更好。
因此,它是非常有價值的,科學家在2300萬年前發現了與大氣中高水平二氧化碳的關係,因此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進行預測是有幫助的,我們可以看到葉子仍然可以看到被昆蟲咬傷的紋理、洞和疤痕結構,這是非常罕見的。 同時,在乾涸的湖底,科學家發現了其他植物、藻類、甲蟲、蒼蠅、真菌和其他生物遺骸,因此這相當於古代氣候變化的記錄。
眾所周知,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有極高的溫度和極冷的溫度(小冰川)時期,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是當時氣候的主要指標。 古葉的生存還需要常規的植物光合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挖掘出的植物遺蹟來看,它們可以追溯到中新世早期的溫暖氣候,當時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7攝氏度,大部分極地冰都消失了。
現在我們地球的氣候處於極端模式,科學家發現目前的大氣二氧化碳指數正在逐年上升,現在已經接近古代的指數。 因此,也有可能產生更高的地球溫度,極地冰川完全融化,這些化石記錄只是地球進化的早期階段。結果表明,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約為4.45%,遠高於以往約0.03%的古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這直接證明了當今地球的危機感在增加,我們對氣候的擔憂也在加劇。
這一大氣值的量與前工業時代的量相似,這意味著我們已經「跨越」了,因此表明今天的氣候更加極端。 今天,大氣二氧化碳約為0.0415。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未來幾十年,大氣二氧化碳水平預計將達到4.45%左右,接近2300萬年前紐西蘭森林大氣的水平。
這也意味著高濃度可能再次改變我們星球的氣候,這對人類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自2020年以來,科學家多次警告人類減少排放,減少植被破壞等,但這並沒有減弱,而是增加了。
因此,不用說,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人類現在面臨的熱、乾旱、風暴、洪水等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020年的跡象也告訴我們,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包括動植物的滅絕,也可能正在發生。例如北極熊2100或滅絕。 這表明我們的星球可能正在走向盡頭,但人類似乎還沒有覺醒。
也許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人類正在「向火星移動」,未來地球將成為一個「火球」,破壞它,並在火星上繼續文明,但今天我們人類仍然不能直接生活在火星上,第一批人類還沒有上升,必須在上升後進行改造。
據科學家說,兩三百年後,氣候的「臨界點」不會被觸發到足以迅速威脅人類生存的程度,因此加速保護地球是未來的事情,當然也不排除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