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的質量情況在近一百年來幾乎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如果要準確地追溯大氣質量下降的起源點,那應該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次工業革命開始出現了第一批生產機器,這意味著人類文明提升到了另一個境界,但同時也開始對大氣質量造成影響。
如今一百多年已經過去了,人類工業化一直進行中,那麼大氣質量情況如何呢?根據科技日報6月8日最新的報導,美國《地質學》期刊上出現了一篇揭示大氣情況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如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遠超過過去2300萬年的任何一個時期。
現代人如何知道兩千多萬年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水平?
現代人如果想要知道過去地球上存在什麼生物、發生了哪些典型事件,就需要通過考古研究,這項由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主導的研究也是從對古植物化石的研究開始的。研究人員之所以能在植物化石中有所發現,是因為任意時期的植物都需要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然後在體內將部分二氧化碳轉化為碳同位素。
研究人員通過檢測古植物化石中的碳-12和碳-13兩種同位素,不僅發現了它們形成於大約2300萬年前,還根據碳同位素的含量推測出了那個時期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情況。結果出乎所有研究人員的意料,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過去2300萬年的歷史中是最高的。
溫室效已經造成了什麼影響?
這樣的研究結果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當然存在自然因素推進了溫室效應的發生,但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恐怕佔到主導地位。早在上個世紀末就有科學家提出了溫室效應這個概念,進入21世紀後這個概念才逐漸被確定下來,溫室效應已經在氣候、環境和經濟這三個方面造成影響。
溫室效應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氣候,它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地表的所有生態環境都被氣候所包圍,因此溫室效應緊接著也對環境造成了影響,例如導致冰川凍土融化,不僅使海平面上升,還導致動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氣候影響和環境影響的綜合對人類社會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例如農業害蟲數量的增多、極端天氣導致農作物欠收等等。
總而言之,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蔓延到地球上的每個方面、每個角落。
地球依舊在,替換的只是地球物種
在得知了最新研究的內容後,筆者再一次想起了幾年前丁仲禮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的氣候問題。人類如果不計後果地繼續發展下去,完全拋棄可持續發展的念頭,那麼到頭來遭殃的還是人類和地球生物。地球並不會因此而裂解,地球依舊運轉下去,等到這一批生物被清除乾淨之後,又會有下一批新物種登場。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 6月8日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飆升,超出過去2300萬年最高紀錄》